书城旅游地图三明风光览胜
48645700000008

第8章 人文景观(1)

第一、国家级人文景观

三明市境内有闽江源头的沙溪、金溪、尤溪三大支流,呈网状、树枝状水系的山地性河流尤为发达,为古代先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遗留下极为丰富的文物。1981年,根据国务院有关文物普查的文件精神,三明市开展以地面文物为主的文物普查,相继公布了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10处。泰宁尚书第建筑群、永安安贞堡等一大批著名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整理,相继对外开放,成为闪亮的旅游景点。

1988年,三明市又对所属12个县(市、区)进行野外文物调查,发现化石点13处,其中万寿岩古文化遗址有继续寻找古人类文化遗物的潜力。从普查采集到的古代文化遗物,分属新石器晚期、商周、战国的印纹硬陶纹饰繁多、种类齐全、式样各异,对了解、分析、研究三明境域商周时期的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清流县狐狸洞古人类牙齿化石的发现,填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文物考古的空白,对于探索台湾旧石器时代的“左镇人”与大陆古人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岩古文化遗址成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新文物的出现,为三明旅游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在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的工程建设中,考古部门发掘了重要古遗址、古墓葬、古窑址等文物点近百处。其中,在沙县、将乐发掘的三处商周遗址,距今均有3500多年,填补了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空白;将乐发掘的一座距今3500多年前的商代墓葬,被福建省考古专家誉为“三明第一墓”;将乐南宋兵部侍郎黄伯固墓占地3000平方米,是福建省目前为止发现最大的宋墓;沙县夏茂宋代驸马墓,极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将乐大源的一座宋代墓葬由52块各类砖雕构成,此类墓葬在福建省尚属首次发现;将乐唐窑是三明市出土的第一座唐窑。2006年,梅列正顺庙和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向莆铁路沿线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在将乐县玉华村发现一处专门烧造客家擂茶器具的宋代窑场。在周边不足一公里的范围内的廖厝山、横窠岽、牛角山相继发现同类窑址(其中两个宋代,一处元代),成为国内已发现的唯一一处专门烧造擂茶器具的宋代窑址群,不仅填补了国内该类遗址空白,也为研究客家文化渊源提供了一手原始资料。据不完全统计,至2011年,三明市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个和近上千个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极大地丰富了三明旅游文化的底蕴。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由尚书第、世德堂和李氏宗祠组成,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该建筑群中含有古代官居、民宅、祠堂、客厅、辅房、大庭院等多种功能建筑,保持了明、清以及民国至今的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浓缩了古代建筑的生活场景,而且建筑艺术精湛,是江南最典型、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精品建筑群落之一,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尚书第为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建于明天启三年至七年(1623~1627)。府第坐西朝东,南北长87米,东西宽60米,占地面积5220多平方米。庭院前的甬道分南北二门进出,北端进门设仪仗厅、接客厅。甬道设五重门楼,全宅门额都嵌有石匾,从南端起分别题刻着“尚书第”、“柱国少保”、“四世一品”、“礼门”、“义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谏”等字样,匾额的枋檩柱头雕刻着各种精巧图案。尚书第门斗的石阶列一对抱鼓石,高2米,宽0.92米,鼓座雕着双狮戏球、云龙、花卉,门墩墙基刻有荷墀托、莲裙座、竹节衬柱等精美图案。尚书第有主宅5幢、辅房8栋,分5道门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厅堂、天井、回廊外,有房120余间,全为砖石木结构。每幢主宅均为三进,整个府第宏伟壮观,布局严谨合理,建筑艺术高超,富有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群。

紧邻尚书第东面的世德堂,为元末明初古建筑精品,占地7000多平方米。其主房是一列六幢坐西朝东的封火山墙硬山式木构架建筑群,它面阔79米,进深40多米,建筑面积3200多平方米,尤其是第五幢,其建筑风格古朴,用材粗放、年代久远。该堂完整地保存了“三厅九栋”的明代民居建筑模式,用材粗犷、风格古朴、厅堂连片、安全舒适,集中展现了明代民居的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

1988年,泰宁尚书第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世德堂并入尚书第建筑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安贞堡

安贞堡位于永安市槐南乡西华,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是福建罕见的大型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防御性。堡内建筑分为二进,左右对称,穿斗与抬梁式结构相结合,随地势逐次升高,远眺其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城堡的木建筑分为上下两层,每层有内走廊。全堡共有房间350间,上下3层,18个厅、12个厨房,5口水井,可供千余人食住。堡内墙四壁布有射击孔180个,眺望窗90个。外观气势宏伟,威严端庄,屋顶层层叠落,装饰以华丽的外檐;内部庭院、厅堂饰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故事人物的楠木浮雕,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展示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堡前有一块可容数千人的露天练兵场。堡正面两侧有凸出5米的角楼,用以扩大防卫角度,对进攻正门的来敌给予夹击。正门为一道用巨石砌成丈余高拱形大门,上有“安贞堡”三个大字,两旁书一对联:“安于未雨绸缪固,贞观沐风谧静多。”正门前后有两重,前重是两扇六七寸厚的木板门,后重是一道大铁门。正门顶上设有两处灌水孔,用以防范火攻。安贞堡是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夯土建筑之一,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由十几个石灰岩洞穴构成。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灵峰洞和船帆洞内,总面积1200平方米。灵峰洞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船帆洞下层文化层发现距今约2万年的人工石铺地面,属全国首次,世界罕见。该遗址被列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宁红军街

“红军街”,原名岭上街,因当年红军在两边墙上刷写标语和文告而得名。巨幅文告《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宽4.2米,高2.6米,竖写楷书黑字28行,全文665字。红军离开泰宁后,国民党政府曾派人用浓石灰水涂刷覆盖。解放后,石灰淡化,黑字显现。经复原,字迹仍清晰可见,成为老区泰宁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宣传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红军街上有“朱德、周恩来旧居”,左侧有口水井,名叫“红军井”。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泰宁红军街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宁化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位于宁化县湖村镇巫坊村境内。1934年10月国民党对红军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苏区,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宁化出发的部队有红三军团、红八军团、中央直属炮团、红军后方医院等。锣鼓坪就是当年红军出发前集中在一起开会宣誓的地方。2004年,宁化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宁化“红军医院”遗址

红军时期,在宁化城关、湖村、方田、禾口、安远等地,曾经办过20多所红军后方医院,保存比较完好的有宁化城关谢氏家庙、湖村石下邱氏家庙和方田丁氏宗祠等三处遗址。2004年,宁化“红军医院”遗址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

建宁县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包括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总前委旧址和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位于宁都县黄陂镇排下村上排。民国十九年(1930)12月,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的国民党10万军队,采取“并进长追”(亦称“分进合击”)的战略,向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的战略方针,在分析敌我形势后,决定将红军集结到根据地中部的宁都黄陂、小布一带向敌军展开攻击。1930年12月1日至24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朱德同志驻此并居住,研究制定了第一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的作战方案。旧址原为“佑圣阁”,砖木结构,上下两栋,均面阔五间,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亦名“周恩来旧居”,坐落在建宁县人民政府后院的小白楼。民国二十一年(1932)10月,红军再次由江西广昌进入建宁,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驻在这里,直到民国二十二年底。1979年1月,该址经整修复原,并对外开放,其中陈列了周恩来当年领导的红军总政治部在建宁革命实践的史迹文物。

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1985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确立为省少先队雏鹰训练基地,2006年4月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列正顺庙

正顺庙为三明市的历史博物馆所在地。该庙位于沙溪河畔西岸,列东大桥北侧,坐北朝南,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元、明、清、民国历代均有修葺,是三明地区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木结构建筑。该庙面积520多平方米,建筑结构为单檐歇山式,梁架按宋代通行的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式建筑法,其金柱、柱基均为宋代遗物,其余大部分构件为明、清风格。庙宇第一层东西两间各立一匹木雕神马。第二层中央供奉“递符”神像,两边分别是“神荼”和“郁垒”,西梢间神龛供“土地爷”,东梢间供的是“韩信将军”。第三层东梢奉祀十二位夫人像,西梢是罗成祖神位,正中须弥座上敞轿高供祀“日月盈光大帝广惠将军显烈尊王”谢佑。谢佑(?~1087),白水村(今三元区中村乡)人,后迁居历西(今梅列区列西)。据《正顺庙碑记》载,谢佑“少年游剑浦(今福建南平),谒南平第一状元黄裳。谢佑拜黄裳为师”。北宋元丰五年(1082),谢佑随黄裳守泉南(今泉州、南安)三年。元丰八年,谢佑因政绩卓著,被遣迁建州(今建瓯)任职。因谢佑护国卫民有功,受当地民众信奉,丞相李纲上表朝廷,为谢佑请功。朝廷追封为谢佑“广惠将军显烈尊王”。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宋孝宗赐“正顺庙”额。南宋咸淳十年(1274),丞相文天祥又奏请朝廷加封谢佑为“日月盈光大帝”,配祀慈惠夫人。1996年,梅列正顺庙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梅列正顺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尤溪桂峰村

桂峰村位于尤溪县洋中镇东北部,海拔550米。这里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该村始建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全村人姓蔡,是个血缘村落。蔡姓始祖蔡长为北宋名臣、书法家、祖籍仙游县的端明殿学士蔡襄的第九世孙。桂峰村整个村落依山就势分布在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构建独特,各具风韵。古建筑镌刻有鸳鸯戏水、梅花鹿竹、鹤寿延龄等各种图案,栩栩如生,悬挂着“国之屏翰”、“父子举人”、“兄弟举人”、“五代同堂”、“文魁”、“武魁”等名匾。现存的39座古建筑为清代建筑,有蔡氏祖庙、蔡氏宗祠、石狮厝、楼坪厅、后门田古厝、后门岭民居、资寿寺等典型古建筑。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明清两代经科举中进士者有3人,举人12名,秀才412名。桂峰村丰富的人文底蕴,淳朴的乡间民风,堂皇的民居建筑,优美的自然景观,让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惊呼:“古建筑规模如此之大,文物古迹原貌保留如此之完整,国内尚属少见。”2003年1月,尤溪桂峰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5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