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三明风光览胜
48645700000025

第25章 民俗风情(6)

第十、建宁民俗风情

傩舞

建宁县溪源乡大岭村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开展一项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傩舞。建宁傩舞始源于清道光年间。相传,当时遭受大旱,又虫害成灾。村民百姓自发组织一支“乞神保收”的民间鼓乐队来乞求五谷菩萨天降雨露,驱除病虫,祈盼五谷丰收。久而久之,傩舞逐渐形成一种民俗活动。建宁溪源乡的傩舞独具风情。傩舞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祭祀队伍串村走田埂来到田间路边,旗分二路,中间表演,随鼓声响起,由观音菩萨(白色面具)引导(手敲木鱼,挥动须杖)排成纵队(表示福禄寿喜各路神仙降至人间,驱除妖魔鬼怪,保丰收),而后变化成一字形,并不断击鼓,喊声震天,反复数次。另一种为一人扮观音娘娘在前面引路,后面是6位男子戴着分别代表双、福、禄、寿、喜、全6位神仙的面具,边舞边击鼓。其中4位神仙肩挑担子,一头是线毯(意为“平坦、平安”),一头是鼓(意为“谷”)。6人一边敲击着木鱼、鼓、尺、板等道具,一边舞蹈。舞蹈以马步、弓步、摆拳、跳跃为主,有时也穿插翻滚、叠罗汉、排字等动作,在锣鼓的强烈节奏中展现出粗犷彪悍的雄姿。后面是一男子扛百家伞,百家伞意为神赐百家福。百家伞是由各家的姑娘和新媳妇缝合而成,布条上绣有各户主的名字和吉祥词。撑伞者应随着乐曲不停地转动伞,并回旋、跳跃,表演出各种舞蹈动作。随后是器乐队,演奏的多是《五谷祭》。

宜黄戏

建宁宜黄戏,俗称“大戏”或“土戏”,明末由江西宜黄县传入建宁。据史料载,清时,建宁拥有同师同祖同腔调的戏社5个,遍及建宁各集镇。“宜黄腔”又名二黄腔,是古老的宜黄戏主唱腔的代名词。演员唱的是土声腔,小旦小嗓,小生半小嗓,道白半官半土。行当配套较整齐,有四旦四生四花脸,且有固定脸谱。鼓钹及器乐伴奏6人。乐队练的是工尺谱,以笛定音,低八度,各拉各调。均口镇龙头村业余宜黄戏团每年春节及农闲期间,在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等县的偏远乡村巡回演出宜黄戏。该团在唱腔、表演艺术上带有浓厚的乡土色彩、服饰化妆,道具原始古朴,保留了不少明清期间戏的特色、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伞灯舞

伞灯舞是建宁县客坊乡一种民间传统艺术活动形式,是每年农历正月,农户用来庆贺新春——“舞龙灯”的一个组成部分。伞灯舞是从明代的“伞灯”演变而来,集龙灯、伞灯、花钵灯、团牌灯、跳马灯、杂耍及民间小曲吹拉弹唱弹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娱乐艺术。伞灯舞的“伞”为油纸伞,大约0.8米,彩于各种颜色喜鹊、花木等图案,显得喜气和灿烂。乐队由唢呐、二胡、京胡、锣、钹、鼓等组成。其表演形式:由一个少女执伞灯居中,踩着乐曲的韵律作领舞。另有八个少女手执花钵灯,按一个步法随之而舞,直至一个乐曲结束。一男子着扮小丑手执马鞭作引路样,另一少女扮花旦,由小丑指东道西,载歌载舞,曲调《小放牛》。20世纪80年代,伞舞进行了革新,把纸伞改为铜质凉伞,把原来的执花钵灯的改为执伞并扩为10把伞,乐队唢呐增至20把,另加钹、锣、鼓适当增加数人,这样表演起来更为壮观。

马灯舞

建宁马灯舞起源于元代,是在原建宁土戏和器乐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均口镇台田村的马灯舞,被誉为全县马灯舞之首。马灯舞的表演形式主要由战马、旗幡、牌灯、凉伞、乐队、马夫等组成。表演开始后,随着乐曲响起,由1位少女和4位青年分别扮成巾帼女将和英勇骑士,他们骑着5匹马,踩着马步,一手拿缰绳,一手舞马鞭,以飞奔的姿势出场,然后依次表演“五马出征”、“五马冲锋”、“五马团聚”、“五马凯旋”等动作程序。其队列灵活多变,动作要干净利落,姿势要潇洒大方。持旗幡、牌灯、凉伞者应踩着碎步,在马队的两侧,随着五马表演而及时变换队列。建宁马灯舞成为民间欢度春节和喜庆丰收所表演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

桥灯舞

桥灯舞又称桥板灯舞,相传唐末由江西传入建宁县。至今,建宁黄坊乡的毛坊、陈岭、黄坊等村每逢元宵佳节均有开展这一形式的踩街活动。桥灯,以板块组成桥,配置于以灯。桥灯舞主要由板块、花灯、乐队三部分组成。板块,每板长1.5米、宽20公分、厚3公分。板两端开凿5公分的圆洞,每板用70公分长的圆木为柄,穿准前后板洞内,榫拴而成桥。花灯用竹蔑扎成的木灯架,形似莲花或灯笼均可,巧剪人物花鸟图案画,裱糊灯架左右两侧,前后空敞,中间可燃点蜡烛,每板三盏。乐队由鼓、锣、钹、唢呐等六到八人组成。元宵夜,各户拿出自制的桥板,点亮花灯,在指定地点集中。板与板之间用木闩依人头高矮衔接起来,首尾配以龙头龙尾,形成一条长龙。板凳龙最长为120板,次之为108板。参加舞桥灯龙者统一着装,用同一肩扛板凳,同一只手执凳柄,在龙珠引路下,先拜社公,后踩街。舞桥灯表演有:卧龙起舞、游龙戏珠、龙舞升平、龙喷焰火等多种套路。

团牌舞

团牌舞始于元代,流传于建宁里心镇一带。团牌舞由五人组成,四人分虽右手执刀,左手持盾(盾盾由篾编纸裱而成,直径1米),一人手执兵器(棍、叉、大刀),随着紧凑的鼓点引队出场,走圈,穿八字,窜篱笆,然后执盾者分站四角,由持棍者分别使用不同的兵器与四人开打较量。

花钵灯舞

花钵灯舞始于明末传于建宁县各地。现伊家乡的沙洲村、里心镇的新圩村每年春节都有跳花钵灯舞的习俗。花钵灯舞由精工巧扎30厘米高、30厘米大的花钵16个,每钵配纸帛各色花卉果枝,内燃蜡烛,由八少女装扮双手各执钵灯一个,用舞蹈步伐,随着有节奏的锣鼓声和悠扬的乐声轻歌曼舞,队形变换多样,人与灯共翩跹,人花一片汇合,一曲告终时以灯组“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等字形。

蚌壳舞

蚌壳舞的前身是“龟蚌舞”。龟蚌舞是建宁的民间艺人取材于“龟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曲故而创作的,现主要流传于里心镇的部分村。龟蚌舞一般由龟、蚌、艄公、渔翁、渔女等角色组成。道具有旱船、渔网、渔篓、鸬鹚等。龟、蚌、鸬鹚、旱船均由篾扎纸裱而成。8个蚌由8位少女扮装表演。龟和渔翁则由男子扮装表演。乐队有大鼓、大钹、小钹、大锣、虎锣、碗锣,另外唢呐2到4把。音乐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曲调平稳,流畅而优美。随着鼓乐合奏的音乐响起,龟、蚌、渔翁就翩翩起舞,分别表演出各种的舞姿。

第十一、市区民俗风情

列西游太保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列西村村民会举行太保公出游活动。太保神像怒目横眉,一手扛着斧头,一手怒比二指。传说太保侯王原为民间一做豆腐的,姓雷名琼(一作温姓)。有一年三月初三清晨,雷琼在井边遇见“五鬼”投毒,飞身上前抢过毒药,寄于口中,抡起劈柴的斧头,与五鬼奋力拼搏,怒杀三鬼,另二鬼潜逃。雷琼穷追不放,中途毒性发作身亡,临终前右手二指仍指前方,告诉人们还有两个恶鬼未落法网。玉皇大帝感动于雷琼生前为保乡邦,吞服毒药,勇斗五鬼的忠烈精神,封其为“忠烈太保侯王”。当地,村民建庙祭祀太保,祈求一方平安,并且把太保遇难的这一天,定为是太保的生日,每年这一天抬出太保神像巡游,祈保风调雨顺。

列西迎神

相传农历三月初七是谢佑的生日,列西乡民都要举行迎神活动。这一天,乡民用鸾轿抬着谢佑公的神位(香炉)神像游遍村庄,所经各处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前路口设供,秉烛烧香焚纸迎接谢佑真神,保佑全家安康。列西村民还有一个沿袭至今的习俗,就是每逢端午节初五前的龙舟下水,必须先到“正顺庙”前,龙舟头向宫庙,全体水手举桨朝拜。等到农历十三日龙舟抬上岸边,也要到“正顺庙”前四拜,以示对谢佑的尊敬。

白水祭祀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二日,三元区中村乡白水村的村民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祖活动。相传60多年前,白水村落十分荒芜,时常有猛虎出没,让村民们非常恐慌,不敢外出。于是,他们在正顺庙举行祭祖活动,祈求先祖谢佑的庇护。在这以后,果然猛虎不再出没,村民得以平安。从此,白水村每年都要举行祭祖活动。前来的村民多要斋戒沐浴,焚香磕头顶礼膜拜,以表虔诚。祭祀活动是与清水祖师、三圣尊王一道合祭的。

永兴庵庙会

十八寨永兴庵始建于唐会昌元年(841),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三元区忠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该庵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三明市区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之一。约从明末清初起,十八寨村民每年都要举行永兴庵庙会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永兴庵庙会逐渐演变为十八寨民俗文化旅游节,有村妇女自发组织的腰鼓队踩街等活动,并且设百桌宴,以打米粿品、尝地方风味的糍粑等,迎接八方宾客。

城南祈祷平安

农历六月初四为三元区城南一年一度的“祈祷平安”民俗活动日。据说,三元的这项民俗活动始于明代,是城区最隆重的民俗活动之一。过去三元有永兴堡、凤岗堡、桂龙坊、阳巷坊等四坊八堡。每年春耕夏播后,四坊八堡的乡民便利用农闲时机,相聚在一起,烧香拜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坊堡和谐。

莘口旧婚俗

莘口一带的旧婚俗,基本上保留有“周礼”遗风。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物都要用红纸写上对联,分别张贴在面上,叫做喜联。喜联多由秀才或教书先生执笔书写,讲究平仄抑扬,对仗工整,文辞优美,琅琅上口。喜联既增添上喜庆气氛,又有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如送猪联(贴在杀好的猪上):名传刚鬣呈全体,礼达高门表寸心;送猪豚联(贴在猪大腿上):百年凤侣成佳偶,数趾豚肩籍缔盟;送酒联(贴在酒瓮上):良缘喜结葡萄绿,佳偶欣成竹叶青。/屠苏味结同心雅,玉兰香作合欢媒。送鱼联:锦鳞跃浪抛金尺,翠沼涵春漾玉梭。送鹅联:瑞辰蔼吉上鸾凤,良夜翱翔共弋凫。/偶列鹭行鸣伉俪,闲同鸥伴订佳期。送饼联:花容月貌丰姿丽,惠色兰心气味佳。/籍尔团圆成好事,满怀香气结同心。送财礼盛联:嘉礼谐百年秦晋,良辰结千载朱陈。/鸾凤和鸣昌百世,麒麟协瑞庆千秋。送酬育盛联:丝罗幸结朱陈好,玉帛难酬鞠育恩。

清末民初,莘口旧婚俗在娶亲时曾有个“哄笑俚言四句”,有唱有白,充满情趣。如迎娶点灯,唱道:点起红灯灿烂新,祥光照映好佳人;今日牛郎会织女,熊罴入梦光麟振。/良辰吉日迎新人,迎接新人添新丁;点起新灯光灿灿,美女奇男配成双。灯进厅堂,念道:新丁上堂,喜气洋洋;荣生贵子,夫妻久长。悬挂红灯,唱道:一对红灯挂中堂,夫妻偕老与天长;满室祥光生瑞色,喜生贵子姓名扬。开厨,唱道:拿起锁匙开红厨,大家齐来看妆奁;寒暑衣服多足备,夫妻和好庆齐眉。开箱,唱道:拿结锁匙开红箱,一群宾客看嫁妆;厚薄妆奁都随量,只要恩爱与天长。点洞房花烛,唱道:厅中花烛满堂红,今宵洞房花烛丹;照得新人心欢喜,祥光满室双情浓。按排床铺,唱道:排起大铺新娘床,百年夫妻等天长;此夜洞房歌和合,锦衾被里盖鸳鸯。挂上蚊帐,念道:挂起绫罗纱帐新,绵衾帐里映新人;一对鸳鸯相比翼,夫妻好合瑟调琴。挂蚊帐帷,念道:绫罗锦帐挂帐眉,凤凰孔雀两边排;鱼水交欢同偕老,生下贵子玉麟儿。开送礼簋,唱道:开起礼簋看礼仪,礼物厚薄总随宜;主要亲情能久好,夫妻到老庆齐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