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足道养生
48641300000008

第8章 传统足道养生法

1.下肢保健功方法

(1)坐在矮凳上,先用双掌根轻轻拍击下肢,自大腿上部至足踝,拍打3~5遍。

(2)再用拇指和食、中指对称用力捏拿大腿、小腿,自上而下3~5遍。

(3)用拇指按压足三里和阳陵泉数次,有酸麻胀感为宜。

(4)然后,一手握住足踝,另一手握住足趾,旋转摇动20次,随即用一手鱼际,紧贴足心,做快速按摩,以透热为宜,两足交替进行。

功效

(1)消除疲劳。

(2)缓解腿抽筋。

(3)健身健腿。

2.按摩涌泉

涌泉穴在足心之上,中医认为,湿气皆从此而入。可以早晚以一手握足,一手在足底摩擦,擦得足心发热,然后将脚趾略略转动,如果疲乏,可稍稍休息。此穴别人摩擦,不如自己摩擦为佳。元朝邹铉《寿亲养生新书》记载:“陈书林云,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数千下,所以晚年步履轻便。仆(我)性懒,每卧时只令人擦,至睡熟即止,亦觉得力。”又说:“乡人郑彦和自太府惩处为江东仓(郑彦和从太府丞官职上改任江东仓),足弱不能阶辞(因腿脚不便,不能跪拜辞别,所以不能去上任)。枢箢(枢密院)黄继道教以此法,逾月(一个月后)即能跪拜。霅(zha,浙江吴兴)人丁邵州致远病足,半年不能下床,一道人,亦授此法,久而即愈。”方法:卧位或坐位,以单手平掌或小鱼际擦法,作横向摩擦,摩擦以涌泉穴为中心的足底中前部。可选单穴,也可双穴都选,连续300~500次,或3~5分钟。功效:失眠、高血压、头痛、头晕、盗汗、二便不利等症。方法:用两掌心分别按摩两脚涌泉穴,再搓揉脚背,共18~36次,用两拳轻轻敲打两脚背36次。功效:治疗失眠、头痛、头晕。

3.温涌济阴功

脚是全身负重的部位,在人体的位置离中心最远最低,是身体浊气下降之处。足是足三阴、三阳经脉交会的地方,而涌泉穴又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中医认为,脚掌各部都与身体脏腑密切相连,对腿脚的按摩对全身起到调节的作用,达到助其升清、济滋肾阴、导引虚火的功效。

方法

(1)掐捏足趾:坐在凳上,一条腿放在另为一条腿上。掐法就是以指甲着力于所取的部位或穴位。可以使用一指掐,或双指掐、多指对称掐。掐时要深浅适度,勿伤皮肉。具体是用拇指指甲或合并食、中指,着力于穴位。指掐同时向两边拨动,称为指拨法。

先掐拇趾端部,依次至小趾,再沿趾甲沟赤白肉际,绕甲掐一圈,以红痛为好。然后每趾揉捏6下。揉捏法是:单手或双手拇指分别与食指揉捏(或五指并用),轻柔操作。特点是,揉中有捏,捏中须揉,手指着力,深透柔软,旋转均匀,灵活自然。

(2)推擦脚心: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脚心朝上,意念集中于涌泉穴。用拇指或手掌根部,自足心处向趾尖做纵向推擦。或是先揉或推擦,由慢到快,力度由小到大,直到感觉灼热。也可以取仰卧位,双脚掌相对紧贴,两脚往返摩擦,直到发热。在睡前浴后都可以做。

功效

(1)防治足麻发凉、皲裂冻疮、脉管炎。

(2)防治头昏目眩、心悸头痛、失音鼻塞、梦遗失眠、高血压、咽喉痛。

(3)具有滋阴降火、醒神通窍、清肝益肾、引浊下行的功效。

4.健腿轻跗功

腿脚是负担人体移动的器官,有髋、膝、踝三个主要关节和脚上的小关节。腿主要由脾、肾所主,足则六经循行。常见的腿脚肌肉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主要是为风寒湿邪侵袭足六经所致。健足可以利腿,健腿可以利腰。如果能再配合长年坚持推拿“长寿穴”足三里,不但腿脚灵活,还可以健脾胃,壮身体。

方法

(1)点足经要穴。取坐位,身体放松,两手同时用中指点法或拿法。拿法是:拇指腹与其他指腹,或全手相对用力,收拢,夹挤。要领是:指下柔和,劲力适宜,忌用指甲。一种是指拿,以拇指腹与食、中指或其他手指腹分别组合,相对用力于肌肉、筋腱、穴位;一种是全手拿,手腕要灵巧,掌心贴于应拿处。点法是:拇、食指腹挟住中指中节,来扶持中指用力,用中指指端作用于应取穴位。操作时,前臂上抬,肘部微屈,手腕下屈,意念集中,发力于中指。要领是:屏住呼吸,运气于指,点穴要准确,着力要适度,不要戳伤皮肉。以下穴位由上而下,由里到外,逐一点拿,每穴六下,轻重由感觉而定。足阳明胃经可取髀关、阴市、足三里、丰隆、解溪;足少阳胆经可取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丘墟;足太阴脾经可取太白、血海、阴陵泉、三阴交;足厥阴肝经可取行间、太冲、大敦、曲泉;足太阳膀胱经用拿法,取承扶、殷门、委中、承筋、承山、昆仑;足少阴肾经取涌泉、太溪、阴谷、筑宾、复溜。

(2)抱擦双腿:一手置大腿根外侧髂骨下,一手置腹股沟内,各指尖相对,用力下擦至足踝部,再用力发挥,擦至大腿根部,热胀即可,亦可大、小腿分段作。

(3)掐揉双膝:取坐式,两手按抚膝部,掌根对鹤顶穴(经外奇穴),五指微屈若爪,各指分别放置整个膝上,食指、无名指放置于两膝眼处,然后垂肘摇腕,指尖用力,随着旋动掐揉,直至膑部内热,有酸胀感即可。

①捏提跟腱: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足尖触地,足跟向上,以单手沿着小腿下段向足跟端,捏提双跟腱数下,最好有酸痛感。

②摇踝理趾:一腿屈叠另一腿上,一手扶屈腿膝部,一手掌心对足心,拢握脚五趾,做上、下、左、右、前、后六位屈曲,及正反方向环旋摇动。每方向六下,然后以手食、中指依次挟捏五趾,拔抻捋理,每趾六下。

③活动腿三节:一条腿持重站稳,另一条腿髋、膝、踝三关节分别作六方位的摆、摇、踢、旋动作。功效可防治腿痛、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冷痛、脉管炎、足跟痛、利腰助肾、和胃健脾、散寒祛风、活血止痛、通经活络、滑利关节。

5.足保健诸法

以下保健方法,可以根据个人条件选用。

(1)正坐伸足,低头如礼拜状,然后两手用力扳足心12下。

(2)坐高凳,将两足垂下,两足跟相对,脚尖向外扭;然后,将两足尖相对,两足跟向外扭,各24遍。

(3)盘腿坐,用一手握脚趾,以一手擦脚心涌泉穴,直至发热,然后将脚趾转动数次。

(4)两手向后,一脚跪坐,另一脚用力伸缩,各7次,左右交换,可治膝肿。

6.运足诸法

选用以下足的活动方法,可以健足:

(1)足不运,则足力不健,行步时须将脚如踢球状,每日如此行百数步,则足力健旺。

(2)长时间站立脚疲劳,可将一脚踏上一个突起物,片刻,换上另一只脚,或跷起脚后跟,然后放下,坚持数十次。

(3)坐得时间长时,可脱掉鞋子,在脚下放一个网球大小硬球,顶在脚心,来回滚动,两脚轮换。没有硬球,可以买一个像水雷似的狗玩具,效果也很好。

7.击足底方法:每晚在足底后1/3交界处,相当于中间、内侧楔骨部位,或是足底骰骨压痛处。俯卧,屈膝,由术者用拳对准部位捶击3~5次,捶击力度要稳、实。也可以自己敲,用拳头咚咚地敲打,敲起来要有节奏,每只脚20~30次,可以消除疲劳。功效:如果有足底关节滑囊炎、腰痛、失眠、多梦、高血压等病,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每只脚敲打100次。

8.寒头暖足法“寒头暖足”是古代医家泻实补虚的治疗准则,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

(1)寒头。一般情况下人的头部总以相对地保持寒凉为好,这样才有利于健康。人们工作紧张忙碌之时,用冷水洗一洗脸,能起到清醒头脑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效果。长年坚持用冷水洗脸还能预防感冒。具体做法是先打上一盆冷水,事先吸足一口气,将整个脸部浸泡入水中,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可以反复进行几次;再将双手浸泡入水中数分钟,然后再用毛巾蘸水清洗脸部。这样做既可以润肤明目,又可醒脑提神,还可驱寒,更可预防感冒。

(2)暖足。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因而有“寒从脚起”之说。因此,足部保暖很重要。有的人常用炉火烤足,这样容易导致足部皮肤皲裂。最好的暖足方法是用热水烫足。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然后双足入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但必须忍受得了,并以不伤足为原则。每次濯足最好在20分钟以上,水温低了就从热水瓶中倒入一些高温的水,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使用电浴足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