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足道养生
48641300000012

第12章 足道疗百病(4)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内在因素所致。如体弱、忧虑、抑郁等,主要病变在心,与心神的安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心藏神,心神安定,则能正常睡眠,如心神不安,则不能入睡。不论是心经自病,或者脾病、肾病、肝病及胃病影响于心,均可导致失眠。其中由于思虑不解、劳倦过度、损伤心脾而发病的较多。心脏受损,则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不得安宁,因而不能成寐;而心血不足,与脾气受伤密不可分,脾伤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因而心神不安。这种心血虚而引起的失眠,还可见于虚弱之人,或者产后失血、生育过多的产妇,以及老年人形体日衰等,其关键在于心血不足,病变涉及心脾两脏。中医认为睡眠乃系心神所主,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化结果,这种规律一旦破坏,就可导致不寐。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中说:“盖寐本乎明,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总之,脏腑功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神志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因为全世界失眠者人数众多,所以调节睡眠紊乱的方法也非常多。足疗从放松到安眠,对许多人都有奇效。

晚间可以热水足浴30~40分钟,然后做足部按摩,足部按摩治疗失眠主要是头部诸反射区,包括大脑、额窦、小脑、脑下垂体、颞叶,另外,可配肝脏、肾脏、心脏、胃、脾脏等反射区。体弱的人加按三阴交、足三里、内关。

足部按摩后仰卧床上,双眼微合,把注意力集中在双手或双脚上,全身肌肉极度放松,用手或脚的沉重感来体验肌肉的松弛程度,越觉沉重表明肌肉越加松弛,同时进行缓慢、均匀、深长的呼吸。练习时不进行任何思考,意念不能离开手或脚的沉重感,一旦出现与放松训练无关的思想,应立即停止,把注意力引回到手脚沉重感的体验上。患者一般能在练习中安然入睡。一部分患者在刚开始时可能不顺利,不要灰心,坚持一段时间训练后可以取得良好的催眠效果。如果你心烦意乱,不能放松自己,可以试试其他的方法。

(1)足药浴:取生龙牡30克,磁石20克,青黛10克,菊花、夜交藤、合欢花各15克,水煎两次,去渣,加适量开水,每晚洗足15分钟后入睡。或是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每晚1次。要注意足部保暖,双脚凉的人的睡眠质量差,最好穿着厚袜子睡觉。

(2)赤脚散步。赤脚走路时,地面刺激足底的穴位,可以促进血液流通,相当于在做足底按摩,对帮助人们入睡有一定好处。

(3)每天按摩涌泉穴。治疗失眠的另一个小窍门,就是每天洗脚后按摩涌泉穴10分钟到15分钟。按摩涌泉穴还有助于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减退、倦怠感、妇科病、失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4)用朱砂3~5克研成细面,用干净白布1块,涂浆糊少许,将朱砂均匀黏附于白布上,然后外敷涌泉穴,胶布固定。用前先用热水把脚洗净,睡前贴敷。朱砂有清心、定惊、安神的功能。此法常用于心火亢盛所致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者。

另外,练太极拳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因此,练练拳放松养神,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

17.头痛

头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症状。许多疾病可以引起头痛。出现头痛,要请医生诊断清楚头痛的原因。这里主要讲的是紧张性头痛和血管神经性头痛。

这些头痛与精神性因素有关,例如紧张性头痛原因可能由于头顶部、颈部、颞部肌肉过分收缩或痉挛,或是工作过度疲劳,或是心情压抑所致。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头痛的强度为轻度至中度,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或影响日常生活。有的病人可有长年累月的持续性头痛。病人可以整天头痛,头痛的时间要多于不痛的时间。因为激动、生气、失眠、焦虑或忧郁等因素常使头痛加剧。还有一部分病人,不仅具有肌紧张性头痛的特点,而且还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即双颞侧搏动性头痛。这种既有紧张性头痛,又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称为混合型头痛。病人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病人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症状开始时是搏动性的头痛,通常源自某一眼的上方或后面;或也可能从头的背面开始发作,然后延及头的一整边。它通常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四肢刺痛及麻痹(可持续18小时之久)。典型的偏头痛在发生时是有前兆的,包括视觉混淆、语无伦次、体虚、各种感觉受扰。另外也可能包括视野中有一些闪亮的星光火花或简单的几何形状掠过。发作间隔期限不等,有的一个月发一次,有的2~3个月发一次,但也有每星期发作的。在偏头痛发作时睡眠非常困难,常常失眠,有的病人用安眠药睡一觉,头痛可以消失,所以偏头痛和失眠关系密切。足道按摩有助于缓解头痛,可日常选择以下足部反射区按摩: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颈部、颞叶、额窦等反射区。颈椎、甲状旁腺、胸椎反射区要用手指从颈椎推按至胸椎,每次每脚推按10分钟。腰椎、颈部、颞叶、额窦反射区用点穴法或指按3~5分钟。

内庭穴配合谷穴: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双手大拇指与食指分叉处向尺骨侧一寸。内庭穴位于双足第二、三趾之间略后一些的地方。按摩该两穴可治疗神经性头痛、失眠性头痛、颈后疼痛等疾病。按摩合谷穴时,可用双手拇指以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摩。内庭穴,用双手拇指直接点压双足二、三趾之间,可起到立即止痛效果,坚持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按摩该两穴位后一般3~5日可起到治疗效果。

18.口臭

在社交中,如果遇到对方有口臭,会弄得相互很尴尬,使双方在沟通上产生难以言表的隔阂。因此,人们对口臭比较关注。一般人认为,口臭是由于口腔不卫生引起的,为了消除口臭每天增加刷牙次数,嚼食口香糖、用漱口药水漱口等,但这些办法都是暂时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口臭的原因很多,如清代《杂病源流悄烛》中说:“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局部因素最常见的是口腔疾患,如口腔粘膜溃疡、龋齿、牙龈炎、牙槽脓肿、牙周炎及恶性肿瘤等。龋洞内残存的食物经细菌发酵,坏疽性的牙髓病变。还有口腔邻近组织病变,如鼻炎(特别是萎缩性鼻炎)、咽炎、化脓性的扁桃体炎、上颌窦炎等也可发生臭味。口臭有时是一些严重内科疾病的表现,例如当糖尿病、肾功能受损时,出现体内毒素蓄积,患者口中会呼出一种酸苹果味,这就是一个危险信号。肺脓肿患者常伴有腐酸性口臭,这类患者往往有发热、脓性痰等,照胸片一般能确诊。此外,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者常出现血腥味口臭,晚期肺癌患者常于口腔及呼气中出现腐腥臭。在一般情况下,引起口臭的全身性因素多与消化器官有关,如胃热、胃阴虚,其中由胃热导致者居多,最常见的则是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和消化道肿瘤。幽门螺杆菌就是导致口臭的罪魁之一。饮水过少,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人等也常会出现口臭。进食葱蒜、韭菜、臭豆腐乳以及吸烟饮酒也会有异味。

口臭者应查明根源,对症处理与治疗。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少吃油腻,多吃清淡食品和蔬菜、水果,适当饮一些绿茶、菊花茶、佩兰茶。舌苔厚腻者,要服一些泻火药,如牛黄解毒丸或大黄泡茶喝。

足疗选穴是胃、十二指肠、肝脏反射区,双脚取穴,每次每脚推按5~10分钟。此处治疗的口臭,是由于胃热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臭。

19.便秘

便秘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症状。多数人都得过便秘的毛病,而老年人、妇女及儿童则最为多见。

一般人正常摄入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到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为24~48小时,排便间隔时间平均为27.6±9.5时,若超过48小时即可看作是便秘。但是由于饮食结构及品质的差异,以及排便习惯的不同,间隔时间可有很大差异。有人排便习惯为2~3天排一次便,有的则更长,但原则上,只要排便无痛苦、通畅,就不能称为便秘。若大便干燥,排出困难,排便后有不适感,甚至腹部胀满、头昏乏力等症状时,无论其大便间隔时间多长,都被看做是便秘。

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便秘,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解除了,不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多大影响。但若长期便秘,那情形就不同了。首先从身体局部来讲,便秘者常常大便很干燥,当干硬的大便排出时,可以擦伤肠黏膜,导致便血和肛裂。干硬的大便在直肠内堆积,压迫直肠壁上的血管,使直肠壁的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时间长了,该处的静脉就会纡曲扩张,形成内痔或外痔。从全身来讲,由于大便干结和排便不畅,患者往往有一些自觉症状,如下腹胀、便不净感或排气增多等,并影响消化功能,食欲也因此减退。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越久,粪便中大量细菌分解出来的有毒物质被肠道吸收的机会就越多,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病人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出现,并进一步影响食欲。对于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病的患者,便秘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由于排便时过分用力,有时可诱发心力衰竭或脑血管破裂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当这些病人发生便秘时,应采取积极措施设法解除。

便秘可能引发一些疾病:腹痛、胀气、头痛、肩背酸痛、食欲不振、舌面粗涩、口臭、头晕、容易疲劳、心急烦躁、肌肤粗糙、面部雀斑、黑斑、荨麻疹、气喘、过敏性疾病、大肠癌、大肠息肉、乳癌。粪便中不仅含有原来食物中所具备的物质,同时也混合消化道内新产生的有害物质,其中也包括了致癌物质,如果粪便长时间积聚体内,将会增加局部癌症发生的危险。

便秘与体质有关。人体的正气强弱与体质禀赋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质即人的素质,是我们每个人的功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着机体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有些人发生便秘,有些人不爱发生便秘。如体质健壮、正气旺盛,气血运行正常,则难以发病。相反,正气内虚,气血不足之人,则容易发病,即所谓的气虚运物无力,血虚大肠失润,则易生便秘。如大病久病之人或妇人产后体质虚弱,气血亏虚,气虚大肠传导无力,血虚津枯,不能下润大肠,则均易发生便秘,即虚秘。手术之后或是献血之后发生便秘就是这个道理。又如瘦人多火,火邪伤阴,阴液亏虚,大肠失于濡润,则易导致大便干燥,排出困难。

中医有冷秘和热秘之分。所谓冷秘即指素体阳虚之人,因其阳气虚衰,以致阴寒内盛,凝滞肠胃,阳气不运,津液不通,因而形成冷秘之证。但大多数人都是热病造成的便秘。所谓热病即指人体感受温热病邪而引起的以热象偏重,而且极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疾病。热病初期,侵袭肺卫,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热邪袭肺,肺为热邪壅闭,气机宣降不利,传导失司,则可致大肠积滞不通,而生便秘。邪热若不解,入之于内,可见里热炽盛,造成阳明腑实,兼有阴液亏损之证,导致胃肠积热,腑气不通,而成腹满燥实,亦会出现便秘。邪热流连日久,耗伤阴津,津液既亏,大肠失于濡润,水不行舟,或邪热造成大肠燥热,耗伤津液,或热邪灼津,使脾阴不足,不能下及大肠,均可导致大肠津亏,亦发便秘。

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为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绪波动、气机郁滞或者过度疲劳、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按摩对防治便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方法如下:

对有习惯性便秘者,可每天做二次腹部按摩。以双手相叠置于腹部,用力向腹壁方向按压后放松,并使手呈波浪式运动。每次作20~30分钟即可。

此外,每天用手指按压足三里穴3~5分钟,热病者强刺激,体虚者要轻揉,揉的时间略长些。再以手用力搓脚掌部约10~15分钟,每日搓一只脚,第二日换一只脚搓,对习惯性便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足疗治疗便秘,只要坚持,有一定疗效,选择胃、十二指肠、胰腺、小肠、降结肠、直肠、肛门反射区。气血不足加按足三里穴。每日按摩2次,上午按摩过后饮一杯淡盐水,晚上按摩过后饮一杯蜂蜜水。有的人因患慢性便秘长期依靠药物通便,给身心带来极大伤害。你不妨巧用双手,坚持自我按摩,相信能起到安全通便的作用。

20.胃痛

胃痛是普通常见的毛病,几乎人人都痛过。导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做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