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48641200000008

第8章 发挥禀赋优势,提升南京市综合竞争力(1)

南京地处我国“T”型(即沿海开发和沿江开发)开放战略的交汇区,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副中心,是历史文化名城、科教之都、产业基地和商贸中心,人文资源禀赋丰厚,要素集聚优势明显,经济实力强大,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强劲,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国内城市中的地位比较靠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南京而言,21世纪头20年,同样是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时期。南京作为发展较快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应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的目标。特别是21世纪初的这几年,是南京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也是为实现基本现代化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注视世情,认识国情,研究市情,认真探讨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项和弱项,科学判断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扬长补短,提出相应对策,力争通过此项研究,为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一些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对策,为南京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南京市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第一节对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估的分析

倪鹏飞博士在他连续多年出版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对中国200个城市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指标、全方位的评价和排名。在2004年出版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定位:让中国城市共赢》中,倪鹏飞博士除了通过对五项显示性指标的数据处理进行城市排名外,还从人才本体、企业本体、生活环境、商务环境四个方面的33项解释性指标入手,对中国50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解释性的排名,并对这些城市在不同城市定位中的排名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中国很多城市中引起很大反响。南京在这200个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位,在33个二级解释性指标排名中,南京各有千秋。下面就分别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个方面对南京的竞争力状况作出全面评价。

一、对显示性指标评估的分析

显示性指标分为五项,分别是综合增长率、综合生产率、综合就业机会、综合市场占有率和综合人均收入。这五项指标均为定量指标,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名结果就是根据这五项指标的数据,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的。

1.综合竞争力

综合竞争力是根据理论框架,采用综合增长率、综合生产率、综合就业机会、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人均收入等5个客观指标,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2年的相关数据对200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和分析。评估和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综合增长率排名第19位,综合生产率排名第45位,综合市场占有率排名第8位,综合人均收入排名第21位。将这5个指标进行计量评估,2003年度南京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位。

2002年度南京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2位,但2002年度200个城市中包括香港(排名第1位)和澳门(排名第5位),实际上,南京在内地排名第10位;2003年度200个城市(不包括香港和澳门),南京市排名第9位,比2002年度前进了1名,反映了南京市在“争先进位”中取得好成绩,其中,综合市场占有率由第11名进位到第8名,综合人均收入由第22名进位到第21名,而综合增长率由第13名降至第19名。

在长江三角洲16城市中,南京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5位,排在上海(200城市中排名第1位,长三角16城市中排名第1位,下同)、苏州(5、2)、杭州(6、3)、宁波(8、4)之后;排在无锡(14、6)、常州(20、7)、绍兴(25、8)、南通(32、9)、台州(35、10)、嘉兴(37、11)、镇江(44、12)、扬州(56、13)、舟山(63、14)、湖州(65、15)、泰州(74、16)之前。

2.综合增长率

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倪鹏飞博士也把综合经济增长速度这一指标作为搭建城市综合竞争力框架的重要显性指标之一,并且根据他们的统计计算结果将中国50个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作了排名。在这一项指标排名中,南京略显落后,排在第19位。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书中,倪鹏飞博士没有提及这一排名的计量依据和方法,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可能是以相关年份的GDP的增长速度作为主要评估依据,并且在对中国50座城市的增长竞争力的预测中,是以1997-2003年各城市的相关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预测的。

因而,我们在这里也以相关年份GDP的增长速度作为重要衡量标准,选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排在南京之前的18座城市中的11个城市为衡量标本,采集和计算这些城市1995-2003年多年中关于GDP的相关数据为衡量依据,作一数理统计分析。

2.传统的比较方法经常采用计算多年平均增加值的办法,为了更客观,我们采用加入弹性系数调整计算增加值的方法,并列出两种计算结果作比较,以求得结论更客观、更公正。

3.对于样本城市的采用,我们考虑到更具可比性的原则,选择《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书中排在南京之前的18座城市中的11个城市,包括国内副省级的5个城市,江苏省内经济发达城市1个,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2个,南京经济圈中城市1个,山东沿海经济发达城市2个以及一个直辖市。从城市规模上看,这11个城市既有特大城市、大城市,也有中小城市。从区域分布上看,它们分布于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湾经济区等,因此这些城市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4.因为芜湖市1997年的相关数据缺失,无法计算芜湖1997-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

3.综合生产率

综合生产率反映了一座城市投入产出效率的高低。在倪鹏飞博士的研究报告中,综合生产率的指标包括了人均GDP和地均GDP两项分指标。2003年度南京在200个城市中综合生产率的排名45位,2003年的蓝皮书中没有关于人均GDP的指标和排名,但是在2002年的综合地均GDP的排名中,南京排在第23位,虽然排名也比较靠后,但与2003年相比差距仍很大。对于这样的排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对人均GDP和地均GDP的分别比较来进行一些分析。

南京自改革开放以来,GDP总量的增长幅度十分惊人。根据1978年可比增长指数计算的1979年GDP仅为34.42亿元,到2002年增长到499.3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6%。人均GDP的增长虽然比总量指标稍慢一些,但其增长也是很迅速的,从1978年到2002年,按照可比增长指数计算,人均GDP从787元增长到8024元,增速达10.0%。经过如此的发展,南京的人均GDP至2003年底已达到3000美元以上。人均GDP总量在全国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地均GDP所反映的是地均财富的产出率,计算上采用每平方公里的GDP的大小。南京目前城市面积为6598平方公里,在中国副省级城市中,南京的土地面积并不是很大,但是与中小城市相比,南京的土地面积较大,同省内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市相比,南京的土地面积要大很多,因此在计算地均GDP时,必定会影响南京在该指标上的排名。从2003年的综合生产率排名上看,排在南京前面的中小城市较多,如苏州、无锡、温州、东莞、中山、珠海、常州、佛山、惠州等,这些城市多处于东南沿海地区,人口较少,城市面积也较小,排在南京的前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有西安排在南京后面,成都和南京得分相同,也就是说,南京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倒数第二位。倪鹏飞博士在计算该指标时针对不同的城市进行了权重等的微调,我们很难根据人均GDP和地均GDP的简单计算得出同样的数据,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对人均GDP和地均GDP的比较,看出南京在副省级城市中的大致情况。

可以看出,南京在2002年人均GDP、地均GDP以及人均GDP和地均GDP的总和上的排名都是比较靠前的,人均GDP落后于深圳、广州、杭州、宁波,排在第5位,而地均GDP仅落后于深圳、广州,排在第3位,同样人均GDP和地均GDP的总和也是排在第3位。2003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的排名也是根据2002年的数据计算而得,但同表42中的比较情况存在很大的出入。综合中国中小城市的情况,我们认为在综合生产率上南京的排名存在低估的可能,南京排在十几位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4.综合就业机会

南京市综合就业机会排名第7位,位次靠前,属于南京市的优势之一。南京市是一个综合就业机会比较多的城市,其吸引的流动人口数量很大,总体规模应在100万人左右。而且流动人口的增速较快。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南京市区流动人口仅10万人,到1987年增至27万,期间每年以3万-4万人的速度猛增。

至1990年南京的流动人口总数达50万的规模。20世纪90年代,南京流动人口的增长幅度也是相当大的。在1995年前后出现一个流动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之后流动人口增长呈现平稳态势。近几年来南京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从2000年的45.8万人,2001年的47.6万人,2002年的63.8万人,增长到2003年的104.7万人。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近年来创业型与技术型的高素质流动人口的数量有所增加。

5.综合市场占有率

南京在2003年度全国200个城市综合市场占有率指标排名位居第8,省内排名第1位,排名靠前。排在南京前面的依次为上海、深圳、天津、北京、广州、佛山、杭州。

在综合市场占有率子因素中,南京表现突出或者排名靠前的有区位及当地需求(第10位)、要素资源环境(第6位)、基础设施(第5位)、企业竞争优势(第4位)、卫生教育基础设施质量(第3位)、政府营销战略(第7位)、城市自然环境(第5位)、城市人才体现的知识水平指数(第6位),可见,在对综合市场占有率贡献弹性较大的子因素中,南京绝大多数指标都是位居前列的。具体说来有这样几个方面:①南京有很强的经济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区位优势,经济腹地很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领先,南京当地的内需规模总量很大。②南京市在要素资源环境方面的总体竞争力很强,其中人才要素环境和科技要素环境竞争力优势尤其突出,优良的要素资源环境从供给角度保证了南京较高的综合市场占有率。③南京市基础设施质量很好,对外和市内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较高,这和近年来政府加大投入分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是生产的载体,也是产品和要素流通的基础,这也在供给环境上保证了南京较高的综合市场占有率。④从企业角度分析,南京企业竞争优势很强,表现为南京企业产品出口率、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很高。⑤南京的卫生教育基础设施质量超强,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为南京市民提供了很好的卫生保健、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南京市有较为科学的城市战略规划、城市功能定位以及政府产业政策;南京城市环境舒适度指数、城市环境优美度指数和城市风景优美度指数都很高,自然环境很好;南京市人才体现的知识水平指数在全国名列前茅。从以上这些影响城市综合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看,在全国范围南京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虽然南京影响商务环境的基础设施以及卫生教育基础设施质量很好,但涉及生活环境的基础设施的质量、人均占有量有待提高,价格与市民收入比也偏高,因此这一指标并不具备优势;南京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是人文国际性程度较低,文化集聚与扩散影响力不够,文化国际性和创新性不够显着;南京人才众多,但是创业、创新精神不够,市民缺乏创业自强、竞争进取的精神。上述因素虽然不是影响综合市场占有率的最主要因素,但也在10大影响因素中,因此以后在这些方面能够提高或改善的话,也能提高南京的综合市场占有率。

6.综合人均收入

根据与倪鹏飞博士的访谈,综合人均收入是由城区内人均收入和人均公共福利水平两部分计算得出的。2003年度南京市的综合人均收入在全国50个城市中排名第21位,我们认为与南京的实际情况较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