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竞争的日益加剧,城市竞争力成为正在兴起的一个新课题,众多学科竞相参与该研究领域,就城市竞争力的内涵、评价模型、测量指标体系,学术界不同学科的各地学者各抒己见,积极探索,致力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
第一节城市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1.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巨大冲击——经济全球化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势头锐不可当,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国内国际市场的界限大大降低,城市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提升,一方面,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心载体,城市必须将自己充分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技术、资本、人力、信息等资源,为城市产业发展拓宽空间;另一方面,全球化城市体系的构建加剧了城市的竞争,在寻求资源、拓宽市场的努力中,中国城市将面临更多的竞争者,置身于更复杂的竞争环境。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充分把握机遇、面对挑战,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催化剂——新经济的刺激
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壮大,冲击了传统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课题,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凸现,文化的影响力日趋增长,为先天自然资源不足的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提升城市竞争力在更大范围,在更宽领域内被提上议事日程。
3.理论依据的发展——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城市竞争力的提高被认为得益于城市利用生产要素、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所获得的相对比较利润,然而,不同城市产业有趋同,产业的生产要素发育迥异,因而产生了同类产品的质量高低、样式多异、价格浮动,这对城市的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着名城市竞争研究专家、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创立了城市竞争优势理论,为城市研究开创了新的方向。
二、国内背景
1.城市转型背景下的现代工业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企业、个人都面临着新的角色定位,城市同样如此,如何在新的机遇下配置城市资源,提高城市对资源的聚集力与创造财富的能力,提高城市竞争力是关键。信息技术给我国工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现代城市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力量。大工业的发展,是城市竞争力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2.政府放权和税制改革
从中央到地方,决策权中心的下移,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管理地方事务的自主权和调配资源的决定权,各城市发展从当地实际出发,城市的竞争意识得以提高。
20世纪80年代,“财政分级包干”出台,1994年分税制改革亮相,利益下放很大程度催化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发生了转换,从资产管理到国有资产和公共资源升值的资本运作,城市的主体意识得到提高,推动了城市竞争力的发展。
第二节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
城市竞争力在学术界仍是新兴课题,因而国内外的学者就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尚未给出直接的定义,而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总体而言,对于城市竞争力概念的界定,国外学者主要是以下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一是,从宏观层面出发,通过借用国家竞争力的定义,对城市竞争力加以分析;二是,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出发,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间接地分析城市竞争力。
在国内,对于城市竞争力的界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意见:
其一,侧重于从城市对资源和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出发,如郝寿义、倪鹏飞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能力”。即城市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控制、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其二,认为城市竞争力应注重城市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更加强调城市与区域间的联系。如宁越敏、唐礼智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一个城市为自身发展在其从属的大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从而使城市经济获得持续增长”。
其三,提出城市竞争力来源于从城市中提取相关要素使城市获得长足发展。
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通过提供自然的、经济的、文化和制度的环境,集聚、吸收和利用各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明要素的能力,并最终表现为比其他城市具有更强、更为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发展趋势”。
其四,认为城市竞争力应反映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的全面进步、对外的服务功能以及城市之间相互协调的重要性。如于涛方提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为满足区域、国家或者国际市场的需要生产商品、创造财富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以及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于城市竞争力的内涵,有两种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中国科学院倪鹏飞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共同集合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创造城市价值。城市竞争力是由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两种竞争力构成,其中硬竞争力包括劳动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设施竞争力、区位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聚集竞争力,软竞争力包括秩序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制度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开放竞争力。这些竞争力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而廖远涛和顾朝林认为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丰富。首先,竞争力的层次决定了在研究城市竞争力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其次,城市是参与竞争的主体,城市之间的竞争重点是在产业以及企业之间。第三,城市是人口聚居的地方,因此,城市竞争力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对于基本生活以及对于较高精神生活的追求。第四,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竞争力。而城市是企业竞争的场所和载体,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也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第五,城市竞争力的作用是使城市产生对外影响。城市通过融入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向国内外相关区域进行辐射、交流,从而带动和促进城市自身经济发展。第六,城市的发展不能忽略城市所在的大区域。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大环境,脱离区域的支撑,城市难以发展,同样,如果没有城市的发展,区域也难以进步。只有通过区域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才能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同时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