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
48641100000048

第48章 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的历史地位(2)

在研究主题上,早期人本心理学家对第一势力和第二势力心理学的批判过程中,大多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了人的高级机能、潜能以及各种积极品质上,而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把研究视野落到人的日常生活经验上。如,现象学研究方案关注人们“生活世界”中的各种经验,学习、遭受犯罪行为伤害体验、被他人理解、焦虑、愤怒、自尊等日常经验成为现象学研究方案的考察对象;启发式研究方案则把个人知识、缄默知识等在科学心理学中被完全排斥的主题纳入到自己考察的视野,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神入”来揭示“内部参照框架”对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和意义;解释学研究方案则将“文本”作为自己考察对象,“文本”不仅包含了人类的经验和行为,同时也包含了这些经验与行为的结果,如艺术品、文学作品、仪式、制度、神话等;体验研究方案则是将对某种经验的体验作为考察对象,也就是对于某种经验的整个体验的过程、感受,压力、痛苦、忌妒、时间知觉、自我袒露、人类情感等都成为自己研究的主题等。我们不难发现,人本心理学所确立的这些研究主题,都是“生活世界”真实经验和行为,都是人类生活实际样态中的人类经验。人本心理学聚焦于传统心理学所遗落的研究主题,无疑拓宽了心理学研究领域,对于更真实地认识人类经验,拉近心理学与人类生活实际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一代人本心理学家还提出了与人的独特性相适应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早期人本心理学家也提出了整体主义的研究原则以及直觉、描述等研究方法,但是他们并没有将这一原则和具体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对人的经验的研究实践中。新一代人本心理学家从人的特性出发,将这一原则以及直觉等方法运用于对人类经验、行为考察的实践中,并取得了诸多有益的成果。如前所述,现象学研究方案主张“面向现象本身”,按照现象“如它所是”的那样进行研究,而这里的“如它所是”其实就是经验或现象在人们意识的呈现。当研究者对他人的经验进行研究过程中,要以一种移情的态度,去体悟他人的感受(即直觉),而不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冷漠地审视研究对象;启发式研究首先,要求研究者必须自己体验过所研究的经验(如孤独),其次,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彻底沉浸在研究的体验中,把自己和研究对象合二为一,研究者要激情地参与、忘我的沉浸、内居于研究对象中,整个研究就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强调研究者价值关涉是解释学研究方案的一个主要特征。解释学研究者认为,人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在认识和解释现象时都不可避免地带上历史的烙印,研究者个人的视角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解释学研究者必须放弃把自己当做“毫无兴趣的观众”的立场,而是要积极地涉入到自己所要说明的现象中。人们之所以能理解他人经验,是因为研究者有着与参与者共同的(或者类似的)经验感受。当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视阈”达成融合,理解就得以实现;体验方案的研究者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其研究是“自我指向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参与者就是研究者自己,是研究者对自己经验的探查,并指出,只有这种对自我体验的探查是心理学最便捷的方式;现象描述研究方案区分了“第一层次视角”和“第二层次视角”,并主张以第二层次视角来考察人类经验。这些整体主义研究原则和直觉体验与亲身体悟的方法对于探索人们内心世界,实现对人们内在经验的理解,都具有重大意义。

就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的现实成就上看,人本心理学所提出的研究主题、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对于全面认识人的本质也有其合理之处。它认识到人不同于物的独特性,认识到人的心理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征。对人的这些独特性的强调无疑较科学主义心理学以及早期人本心理学都有明显的进步。他们主张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主张按照人所具有的特性来研究人,并在实践中践行了多样化的研究方式。这对于反思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使命,纠正心理学的唯科学主义倾向无疑也具有重要价值。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对现象的仔细描述、对研究主题的忘我的沉浸、对现象本质与意义的直觉与整体把握,对于揭示人的主观经验意义确实是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的。人本心理学家所倡导的关注第一人称描述、从内在视角获取意识经验资料并以直觉方式把握资料意义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主流心理学的关注,认知神经科学对意识研究的一个新取向——神经现象学(neurophenomenology)路径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认知神经科学家普遍认识到,虽然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相比,认知科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再对大脑内部过程持回避态度,意识重新成为研究主题。但是,多年的认知科学研究都只是对意识活动的神经过程进行广泛的探究,却忽视了意识的主观维度(现象学维度),无法将神经过程与意识经验结合起来,因而存在着无法弥补的“解释鸿沟”(the explanatory gap)。于是他们提出神经现象学(把神经科学与现象学的结合)来为弥补这一鸿沟做出一种努力和尝试。在这一路径中,以第一人称对自己经验的描述来促进对主观意识经验的考察。在发展这一路径过程中,人本心理学家的研究(如穆斯塔卡斯)对这一路径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前所说,新一代人本心理学家运用这些方法对心理治疗、动机、情感等17个领域的各种不同主题进行了考察,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人们的实际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支撑,甚至有的研究直接影响了当地政府对相关政策的制定。

虽然人本心理学质化研究方案乃至整个人本心理学仍然处于少数和边缘地位,但是,他们的努力已经在心理学方法论建设上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并仍处于发展过程之中。人本心理学家已使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回到了正确的出发点上,当科学主义心理学在追求科学理想的过程中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实际,把人抽象化、自然化之际,当早期人本心理学家(包括随后的超个人心理学家)把目光聚焦于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和精神之时,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所体现出来的对人的认识,无疑看到了被其他心理学研究所忽视的人的特性。他们对真实的人的关注,对人们现实生活经验的研究似乎离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性质更近;他们以“内观”的视角看待研究对象,实现了研究主题与研究对象的统一;他们以沉浸、移情、直觉等理解方法整体地研究人类经验,也把握到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一个主要认识途径;以多种方式呈现研究结果也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一定启示。人本心理学家也不断反思人本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案在未来的发展。有学者指出,一批人本心理学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人文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建构,后来者应该把自己的任务从对方法的建构转向进行大量的认知和意动过程的研究,以获得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发现。言下之意是人本心理学虽然进行了很多实践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仍然不够。它们重申,进行各种研究的过程不是机械的,而是勤奋、创造性和充满睿智的判断过程。所以,单在文献中了解各种研究方案的技术和程序对于从事心理学研究虽然有帮助,也许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心理学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对特定方法步骤的严格遵循和对技术的应用,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收集丰富而详尽的资料基础上,进行分析,最后深入而明确地说明所研究的经验。我们看到这些主张的合理之处,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本心理学家如果真正沿着这一方向前行,未来的心理学研究中一定会存留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并使之获得合理存在的空间。

2.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的局限

人本心理学提出了以“人”为出发点建构方法论的主张,突出“人”在心理学中的主要地位,其意义和价值是显着的。然而,正是人本心理学家在对人的本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自身无法超越的局限性。毫无疑问,人是不同于自然、超越自然存在的。但是人本心理学家只关注了人与自然的差异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却忽视了人与自然的连续性。这使得他们在心理学研究中关注到人的主观性、体验性一面的同时,却忽视了人的受动性、客观性、实证性的一面;在人的特殊性上,他们只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现实性方面的特征,却并没有认识到人的文化历史性,更没有明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对于人类自身及其心理的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价值。正是在对人的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无法摆脱其研究上的局限。

首先,在反对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立场上,人本心理学家忽视了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所适合的研究主题、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合理之处也一并被排除。虽然新一代人本心理学家并不否认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必要性,但是,在他们的研究实践和理论构建中,并没有将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合理内核加以吸收,没有注意与其所获得的成就相应证。因此,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并没有超越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思维方式,都是一种非此即彼的“二歧”思维,将原本统一在人的本质中的多种属性凝固地、对立地加以理解。

对于研究主题,人本心理学家研究方案大多集中在对人的日常经验的感受与理解上,忽视了对人的其他方面的关注。相比自然的存在,人类存在更复杂、更多层面、更具变动性。从人的心理构成来说,人不仅有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感受、情感体验,更有对事件、行为的认知以及所体现的意志以及个性等;从层次上看,既有心理形成的生理机制的客观的一面,也有内在体验的主观性的一面。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在关注对人的主观体验研究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人的经验得以产生的客观事实的分析。对于自然科学心理学对客观事实的实证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本心理学家给予的更多的是批判,而不是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研究框架之内。人本心理学家关注了对日常经验的认识和感受,却割舍了对认知和意志以及行为方面的研究。对此,人本心理学家自身也有所认识,波金霍恩就指出,人本心理学完成了对这些研究方案过程的建构以后,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认知和意志的实践研究。

同样,在研究范式上,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以“内观”的主观范式代替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外观”的客观范式。主观研究范式是人文科学心理学研究必须的,也抓住了人文世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与自然世界的根本区别。人有动机、信念、愿望、思维、情感、需要,无论是对人本身的研究还是对人的行为结果的研究,这些因素都是研究者需要考察的方面,都需要以“内观的”方式,以研究者的价值涉入,进入人的内心,才能真实把握人及其行为结果的意义。但是,人本心理学家在看到人与物的根本差异的一面的同时,却没能关注到人与自然相联系的“物性”。如,人首先是以生命的肉体组织存在的,他与其他动物一样,都是由已知的物质元素所构成的;他也与其他动物一样具有某些先天的生理需要和本能。而这些物性同样遵循着自然规律,因而需要以外观的方式来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