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缄默知识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缄默知识是启发式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思想。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过程的进行还是研究结果的揭示,无不与缄默知识相关。穆斯塔卡斯接受了波兰尼的观点:虽然缄默知识可以独立地存在,但外在的知识必须依赖缄默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所有的知识要么是缄默的要么是植根于缄默知识的。穆斯塔卡斯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都包含于理解的行动中,而这种理解的行动只有通过缄默知识才成为可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些古老谚语是缄默知识的充分体现。这些知识有的可能是我们潜意识的、原型的以及前意识的理解,是把体验、感受和意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世界图景和生活方式的内部知识体系,它覆盖了个人内在参考框架的独特感知、情绪、直觉、信仰和判断的深度结构,它主宰了人的行为并决定了我们如何说明体验。缄默知识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多级的、有纵深结构的组织,虽然其绝大部分都存在于平常意识之外,但是在新知识的形成和架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个体正是通过缄默知识,对外部世界和内部知识进行比较,以此来评价和确定所体验的是什么。
缄默知识也可能是不完善的、错误的,如果缄默知识存在着错误,那么以此所形成的对外部的认识和反映都会存在这些错误和缺陷,如把绳子当成蛇。因此,要发现能进入到缄默知识的途径,来改变和修正其缺陷与错误。
3.4.直觉
直觉是不运用逻辑和推理过程迅速而直接形成知识的过程。在启发式研究过程中,对现象本质的获取是通过直觉实现的。直觉在缄默的内隐知识和可观察、可描述的外显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虽然缄默知识从其集中特征来说是不可言说和不能具体化的,但是在外显知识的基础上,研究者通过直觉可以获得潜在的结构或动态的知识。在直觉中,我们感知事物、观察事物、在一定线索基础上反复了解事物,直到推测到其中的真理。波兰尼指出:通过直觉,人们可以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并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待世界。直觉所获得的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这对启发式研究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如,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一棵树,四周、前面、后面,但无法看到树的整体。整体的树必须对从通过仔细的观察、体验所提供的线索的直觉而获得,把树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为一种模式和关系,最终获得对树整体的直觉了解。想要了解任何事物的整体都需要直觉的帮助。在启发式研究中,每一步研究,研究者都要充分利用直觉线索,并在方法、程序、研究方向上做相应的改进。直觉最显着的特点是对问题的强烈的关注,伴随着对问题解决的强烈的渴望,放弃工作也许会关注其他的事物,然后观点会以突然的、戏剧性的方式出现,常常是确定的感觉。穆斯塔卡斯接受了波兰尼的直觉是一种技能,通过实践可以实现的观点。认为通过一定的练习可以实现对现象的直觉把握。
3.5.内居
内居的概念也源自波兰尼。波兰尼指出:我们在使用自己的身体注意外部事物时,也使用了外部事物的局部以认识事物全貌。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深入到摄悟对象的局部之中,以便能由局部而意识到它们的结合意义,从而认识整体——-我把这种深入到局部之中的做法称为内居。他认为,要认识摄悟对象的整体,我们必须内居于构成对象整体的局部当中,这既是通过对对象的体验将自己个人存在内居于对象之中,同时也是将对象同化为身体的一部分。即认知主体通过同化于众多的分支成分而达到与认知对象融为一体,达到神交的地步。穆斯塔卡斯借用“内居”的概念是强调对人类经验持续和高度的关注。以研究愤怒为例,当我们愤怒时,在思考、感觉、印象甚至是在微弱的意识觉知中无论出现什么,都能体验到愤怒的情绪。我们用一种存在的感觉来理解愤怒,了解它的本质,了解唤起这一情绪的条件(内在的和外在的),如事件、地点以及相关的人等,从中获得每一个细微的差异、结构、事实和意义。内居过程要求研究者对愤怒的持续的体验,一次次地回到愤怒的感受中,直到能够全面地以语言来描述,甚至是以创造性的形式如诗歌、艺术品、动作和故事性等来描述。
穆斯塔卡斯指出,内居过程需要练习,通过练习,研究者能进入到直觉唤醒的层面和缄默神秘的一面,同时也能进入到可观察、可报告和可描述的外显知识的纬度。同时,内居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对研究的热情。通过内居,启发式研究者最终形成创造性综合,描绘出经验的本质特征和意义。
3.6.聚焦
聚焦是启发式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启发式研究与个人成长、知识获得与认识改变相关的重要观点,同时也是一个研究过程和策略。聚焦是指一个内在注意的过程,一个把注意力集中在核心意义系统的过程。如关注与问题说明相关的重要思想和感受、问题组成部分等。通过聚焦,研究者区分出事物的主要部分,确定构成体验的主题,确定、评估相关的感觉和想法,获得认知知识。
3.7.内部参照框架
无论知识的获得是否通过缄默的、直觉的方式或对现象的观察,无论知识的加深和拓展是否通过内居、聚焦、自我探索和与他人的对话——这些过程都是建立在内部参照框架基础上的。内部参照框架是指一个人在过去所形成的内在的认识体系。要想了解一个人体验的本质、意义,必须了解他的内部参照框架。穆斯塔卡斯指出,当我们以一种外部参照框架来看待一个人及其行为时,常常觉得不可理解或者认为是非理性的,但是一旦我们进入到其内部参照框架,就能实现对其生活经验和现象的真实理解。人们并不是按照他人如何了解的事实行动,而是按照自己所了解的事实来行动。主导他行动的是他对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对他所生活世界的认识,对他有意义事物的认识。因此,如果我们要认识或了解一个人,研究者要营造一个信任的、开放式的氛围,激发他自由地、不受拘束地把他自己的体验与研究者分享,鼓励他进行自我探索、描述自身体验的意义,以此来了解参与者的内部参照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参与者经验的理解。
4.启发式研究过程
对于启法式研究的具体过程,穆斯塔卡斯在不同的文献中给予了不同的描述。在《启发式调查:知识的内在探索》中,他将启发式研究过程划分为沉浸(对问题、难题或主题的探索)、获取(资料收集)和实现(综合)3个阶段,并阐述了启发式研究前后相连的8个步骤;在《启发式研究:设计、方法学及应用》中,他将启发式研究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初始介入、沉浸、酝酿、澄明、说明和创造性综合;在《人本心理学手册》中,他又将启发式研究过程区分为形成问题、收集资料、组织和综合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及最后的反思等阶段,并详细介绍了启发式研究的准备方法、资料收集方法、资料的组织和综合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和研究报告撰写方法等。这些阐述其实并不矛盾,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启发式研究过程的分析。
启发式研究是对生活经验的再创造,是对从经验着的个体的内部参照框架中获得的体验的全面、彻底的描述。关注和沉思缄默维度的感受,让主观“我”的感受状态自然展开,乃启发式研究的关键所在。从这种意义上,启发式研究过程可区分为下述几个前后相连的阶段。
4.1.预备方法
预备方法包括启发式研究的初始的介入及研究的相关准备工作。
初始的介入实际上就是其他研究方法中问题酝酿和形成过程,目标是发现能引起研究者强烈兴趣的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的问题。
4.1.1.研究问题的形成
穆斯塔卡斯非常注重研究问题的发现和形成。他认为,发现一个能吸引研究者持续关注和激发研究者热情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是启发式研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开端。研究问题的确定不仅决定研究者是否能保持长期的兴趣和激情,而且还打开了一个通向内心世界的道路,直接引导着研究者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悉。“看到了问题就是看到了隐藏的可以接近的事物……它是对原有知识的全神贯注的拥有,而这一知识又驱动着证明自己的有效性——这就是问题的启发式力量”。穆斯塔卡斯借用波兰尼的话批判了传统问题形成的途径:把科学调查过程作为一种假设,然后再加以检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不能接受这种做法。所有真实的科学研究都是以偶然发现那些深奥、重要的问题为开端的,而这也构成了研究的半个发现。启发式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不是外在事物,而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以内在的探索为开端的,是来自个人内心深处的呼唤,是一个人内心困惑、冲突的外在流露,是一个人内心的牵动,是来自自我最深处呼唤。如“当我们感受疼痛、痛苦、爱、美丽、太阳、星星、海的时候,我们是怎样的感受?我们体验信仰与上帝的经验,我流出的眼泪,我与所爱的人的缠绵,我感受孤独与分离时,又是怎样的感觉?”。这些问题按照逻辑和推理的方法是不能得到解决的,但是又是我们实际生活中重要的体验。当这种困惑和冲突引起研究者内心的强烈紧张,已经对理解自我和理解生活世界形成了挑战时,就会激发他的激情,驱使他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穆斯塔卡斯指出,一般来说,启发式研究的主题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它试图更全面地揭示人类经验现象的意义和本质;
2)它试图发现经验的质的方面而不是量的纬度;
3)它要求整个自我都涉入其中,唤起个人激情的涉入和积极的参与;
4)它不是为了确定因果关系或预测;
5)它是通过仔细的描述、实例、比喻、诗歌、对话以及其他创造性表现形式来体现的,而不是通过测量、概率、分数。
当研究者的生活中出现了这些能激发他们思考的问题时,就完全沉浸到问题当中——感受它、接受它、支持它并内居于它。研究者通过与自己过去经验、与所观察到的他人经验以及文献的相关资料和社会背景的联系,对主题的认识不断丰富,经验核心就成为关注的焦点,主题逐渐呈现,慢慢就会形成一个对主题的问题式的表达。具体的过程包括:
1)列出所有与研究者兴趣及关注内容相关的方面,给予这一过程充分的自由,并简要地记下相关问题和想法,哪怕这些问题和想法并不是完整的;
2)把相关的兴趣和话题拓展成多个次极主题;
3)放弃那些暗含了因果关系以及存在内在假设的次极主题;
4)再次检验所保留的次极主题,并继续对它们进行全面的考察,从中找出一个能够唤起研究者兴趣、关注的基本主题或中心问题;
5)确定研究问题,清晰而准确地把这个主题按照你想要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研究问题的形成过程就是把内在感受和体验外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直觉、自我对话和沉浸的参与。穆斯塔卡斯指出,当我们最初感受到一个内心的牵动,听见来自自我最深处呼唤时,它也许是模糊的,我们也许看不清事物的特征,但是通过直觉已经“嗅出”其中的重要意义了。如果在问题形成过程中没有直觉的参与或排除了直觉,就会与科学研究的对象无关,也与所持的科学知识无关。对话题的澄清,是问题形成的先决条件,否则问题的形成就不彻底,启发式研究中的自我探究就不能有效地展开。所以,在形成问题过程中,研究者要对自己的体验全身心地投入,要把自己沉浸在所研究的体验中。穆斯塔卡斯用自己的体验为我们解释了沉浸的含义与价值:“我开始研究孤独时,孤独就成为我世界的核心。每一件事似乎都与孤独联系在一起。无论在我觉醒还是睡梦中都充满了孤独的际遇。夜晚我走在大街上时,抬头所见是特别孤独的星星、云、树和花。我孤独得不能正常生活,常常踯躅在黑夜中。警察告知我,我妨碍了当地的正常生活。我还有一次被警车送回家的经历”。只有这种深入地沉浸其中,所研究现象的核心主题才会逐渐呈现出来,才会形成一个表达明确的问题。在问题中——所用词以及词的顺序——才会体现出问题需要什么资料、希望发现什么。如果对主题思考不深,问题的表达不简单、不具体、不明了,那么研究者就会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中迷失自己,也不能很好地揭示出人类存在的特征,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如,穆斯塔卡斯在经历了对孤独的深入体验以后,就试图回答“我感受到孤独的体验是什么”,以此作为自己研究的主题。
穆斯塔卡斯指出,从启发式研究的问题起源来看,虽然都是源自研究者个人,但每一个关乎个人的问题都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意义,因而不影响启发式研究的社会价值。这种问题的形成和对研究现象的沉浸为发现某一体验的特征和本质提供了最基本的准备。
4.1.2.研究准备
此外,在开始启发式研究过程之前还开展了一些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
1)形成一套告知参与者研究设计的特征、研究目的和过程以及对研究结果的预期说明;
2)获得并锁定研究的参与者,形成一套选择参与者的标准,如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和受教育因素;有无清晰说明体验的能力;是否愿意合作;参与研究的兴趣;是否愿意承担责任;是否有热情以及参与研究的程度;
3)制定一份合同,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保密性;允许他们了解的内容;反馈;是否允许录音;是否允许使用主题材料、论文以及其他的出版物;对发现的检验。
4)创造一个能鼓励信任、开放和自我揭示的气氛或氛围;
5)运用放松-沉思的活动,以便形成一个舒服、放松和自如的感觉;
6)要形成一个在研究过程中传递参与者信息的方式,让参与者了解研究者所想以及相关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