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况
一、地理环境
巴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印度河流域,略成矩形,是南亚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中亚国家出海的捷径。东接克什米尔与印度,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阿富汗接壤,西邻伊朗,南濒阿拉伯海。
巴基斯坦地形复杂,从南部海滩、珊瑚礁、沼泽到中部沙漠、荒凉高原、肥沃平原和被河流切割的高地再到北部高山峡谷、雪峰冰川等多种景观共存。根据不同地形特征,巴基斯坦可分为北部高山区、西部低山区、俾路支高原、波特瓦尔高地、印度河平原(旁遮普和信德平原),山地和高原占全国总面积五分之三。
巴基斯坦地处热带季风区西缘,除西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类型。根据地形差异所带来的气温变化,巴基斯坦可分为四个气温区。印度河三角洲,因受阿拉伯海影响,空气湿度大,4~6月天气闷热,平均气温29℃;12~3月,天空晴朗,阳光充足,气候宜人,1月平均气温20℃左右。印度河平原是典型大陆性气候区,4~6月为热季,平均气温在25℃以上,5~6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可达40℃以上。西部俾路支高原地区冬季和夏季、白天和黑夜温差大。北部高山区是巴基斯坦气温最低的地区。巴基斯坦降水稀少,全国五分之三地区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西部俾路支高原和西北部分山区以冬雨为主,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北部为250~400毫米,南部为100~200毫米,哈兰沙漠仅为50毫米。北部高山区以冬春雨为主,是全国多雨区,年降水量为1000~1500毫米。东南部平原以夏雨为主,多暴雨。旁遮普平原为350~500毫米,信德平原为100~200毫米。塔尔沙漠地区在100毫米以下。
二、自然资源
巴基斯坦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藏有天然气、石油、煤、铁、铜、铝土,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和宝石。根据2002年统计,巴基斯坦已被探明的原油工业储量估计有6.68亿桶,经过不断开采,估计尚有剩余储量2.52亿桶,主要分布在伊斯兰堡西南坎贝尔普尔县图特油田和南部德拉加齐县多达克油田。天然气可开采储量约为23万亿立方英尺,主要分布在俾路支省苏伊地区和乌奇地区。在阿拉伯海上也发现油气田。煤矿储量丰富,在信德塔尔沙漠发现的煤矿储量估计超过1000亿吨。旁遮普省盐岭和俾路支省拉斯比拉——胡兹达尔等地也发现煤层,但煤矿品位不高,主要用于水泥、化肥生产和制砖。铁矿储量约为4.3亿吨,主要分布在俾路支省查盖山区、旁遮普省印度河西岸苏莱曼山区和西北边境省南部和东部等地区。巴基斯坦西部地区铁矿储量小而含铁量高(50%以上),中部和北部地区铁矿储量大而含铁量较低(30%左右)。铬铁矿主要分布在俾路支省查盖地区,其中奎达的欣杜巴格是世界上最大的铬铁矿之一。
三、人口语言
根据1998年3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巴基斯坦人口为1.3058亿人,年增长率为2.61%。
旁遮普、信德、西北边境和俾路支等四省以及首都伊斯兰堡、联邦直辖部落区人口分别为7259万人、2999万人、1756万人、651万人、80万人、314万人。城市人口比例为32.5%,其中信德省高达48.9%,居全国之首。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7个,依次为:卡拉奇(927万人)、拉合尔(506万人)、费萨拉巴德(198万人)、拉瓦尔品第(141万人)、木尔坦(118万人)、海德拉巴(115万人)、古吉兰瓦拉(112万人)。男女比例为108.1∶100。
巴基斯坦宪法规定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在未被乌尔都语取代之前仍作为官方语言。其他主要语言有: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俾路支语。乌尔都语通行于各大城市,逐渐通行全国。作为国语,巴基斯坦目前主要出版物、广播和电影用乌语。但巴基斯坦以乌语为母语的人很少,仅占巴基斯坦人口的7.6%,主要来自印度移民。旁遮普语为梵文俗语的一种方言,近似乌尔都语。巴基斯坦以旁遮语为母语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48.7%。信德语词汇大多源于梵文俗语,其余来自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信德人操信德语,占巴基斯坦人口的11.7%。普什图语,属伊朗语系,西北边省帕坦人操此语,占巴基斯坦人口的13.14%。俾路支语为波斯语的一种方言,俾路支族使用此语,占巴基斯坦人口的5.01%。在巴基斯坦,英语广泛用于高等教育、科技、商业、司法、外交等领域。
四、民族宗教
巴基斯坦是个多民族国家。最早土著为达罗毗荼人,自东北和西南来到南亚定居的移民有雅利安人、希腊人、土耳其人、波斯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这些居民通过长期融合繁衍成为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四个主要民族:(1)旁遮普族:占总人口的63%,居住在最富庶的旁遮普省,属于雅利安人种,在巴基斯坦上层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控制军政要职。务农、从军为旁遮普人主要职业。巴基斯坦军队主要是旁遮普人。(2)信德族:占总人口的18%,主要居住在信德省,属雅利安人种。鉴于信德省被誉为巴基斯坦伊斯兰教的门户,信德人的工作方式直接受到伊斯兰教影响,崇尚农业,祖辈务农。近年来,不少信德人开始经商和搞实业。(3)帕坦族:占总人口的11%,多居住在西北边境省,亦称普什图族。该族属伊朗人和土耳其人的混血种,主要从事游牧业。(4)俾路支族:占总人口的4%,多居住在俾路支省,也有一些居住在信德省。俾路支人也是伊朗人和土耳其人的混血种,主要从事畜牧业。
根据巴基斯坦国父真纳的“两个民族理论”,巴基斯坦只有一个民族,即穆斯林民族,非穆斯林和其他巴基斯坦人,如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等,称为“少数教派”。现在,巴基斯坦居民中90%是穆斯林,其中90%是逊尼派穆斯林,什叶派穆斯林占10%。少数人信仰基督教和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巴基斯坦社会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政治制度
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必须是年龄在45岁以上的巴基斯坦公民,且必须是穆斯林。总统任期5年,可以连选连任,但不得超过两届。总统职位空缺,或总统外出,或总统因病不能履行职责,由总理代行总统职务。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免检查总长、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宣布紧急状态、宣布战争和缔结和平条约。
总理是行政首脑。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并由总统任命。总理是内阁首脑,领导内阁,主管政府日常事务和向总统提出建议。
内阁是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必须按国会决定行事。内阁由总理及各部部长组成,他们必须是国会议员。各部部长之下又设有国务部长,协助各部部长工作。各部之下设有司,司下设有局,局下设有处。
议会是巴基斯坦的最高立法机构,分为巴基斯坦国民议会(下院)和参议院(上院)。
巴基斯坦中央设有最高法院,在四个省设有高等法院,还有其他法院行使民事和刑事裁判权。另外,根据宪法还设有司法专员(司法巡视官)。
六、经济制度
巴基斯坦属不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但依然实行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在经济中,既有公营经也有私营经济,因此巴基斯坦经济也是混合经济。农业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占26%。巴基斯坦经济在过去20年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作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其增长速度在南亚地区还算是相当可观的。近几年来,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在3%~5%之间。2003~2004财政年度有望达到6%。人均国民收入在400~500美元。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预计在2010年人均国民收入将达到1000美元。
巴基斯坦银行业采取比开放的体制,国家银行为中央银行。巴基斯坦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私营银行,统称“表列银行”,同时还有外国银行,也还存在大量从事场外交易的“钱庄”。本国货币为卢比。货币基本上是自由兑换。人民币在巴基斯坦可作为进出口结算货币。
七、重要节日
巴基斯坦政府规定的全国性节日主要有:
3月23日“国庆日”,国庆期间,通常举行阅兵仪式。
3月1日“牛马大赛节”,全国各地精心选拔出最好的牛、马等牲畜参加比赛。
8月14日“独立日”,纪念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独立。
12月25日“真纳诞辰纪念日”,纪念巴基斯坦立国运动领导人、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领导人真纳。
穆斯林宗教节日主要有:
伊斯兰教历第一个月就是“新年”,期间主要活动是举行宗教集会和游行。
伊斯兰教历3月12日的“先知穆罕默德诞辰日”,每年这一天,首都数以十万计穆斯林在最高元首率领下,到清真寺举行隆重祷告仪式、颂经赞圣等,并举行盛大游行庆祝活动。
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的“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古兰经》规定,穆斯林每年都要守斋一个月(伊斯兰教历9月1日至9月底),期间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可以吃饱、喝足,日出以后至太阳西下,整个白天要禁食,到晚上,守斋结束,人们可以饮食、说笑、来往、团聚。
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的“古尔邦节”,也叫“宰牲节”,过节前,穆斯林家家户户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节日这天,有的穆斯林到麦加(在沙特阿拉伯境内)朝圣,多数人于清晨沐浴盛装到清真寺做礼拜,富裕之家必须宰牲(牛、羊或骆驼),款待亲友宾客,并将皮和部分肉分给贫苦的穆斯林。
八、风俗习惯
巴基斯坦是穆斯林世界中伊斯兰教最盛行的国家之一,绝大部分人都信奉伊斯兰教,居民生活习俗和饮食起居都深受伊斯兰教影响,伊斯兰教为国教。在巴基斯坦绝对禁止饮酒。在饭店里或商店里买不到任何酒,就连啤酒也是见不到的,酗酒闹事更是没有。巴基斯坦人很注重礼节,彼此见面时必须先要说:“阿斯兰姆阿莱古姆”,意即“真主保佑”。若久别重逢时,还常以拥抱为礼。拥抱礼独特,双方通常要头靠左边拥抱一次,再靠右边拥抱一次,再靠左边一次,如此三遍,毫不马虎。对久别相逢的挚友、贵宾或亲人,通常还给对方戴上花环。有的由鲜花制作,香气扑鼻;有的全由金箔或银箔编成,挂在胸前,闪烁生辉。见面时多以握手为礼,但男子见了女子不能握手,除非女子主动伸手;也不要在公共场所碰到女人身体。对巴基斯坦人要称呼姓,并加上对方的头衔。
在巴基斯坦,音乐是为伊斯兰教服务的,各地都有专业队伍,名叫“嘎瓦里”,以独唱、对唱、领唱并衬以伴唱形式讴歌“真主”和先知先圣。巴基斯坦人禁止吃猪肉,喜欢牛肉、羊肉和鸡鸭。一般不抽烟,不喝酒,不让女性见客人,吃饭时只邀请男客而不请其夫人。他们不喜欢让女性就业。女性也很少在街上行走,购物也大都是男人办的事,很多传统食品是用手抓食,但只能用右手。婚事由双方父母做主,且在婚前男女双方不能见面。甚至婚礼宴席,也男女分开,男宾和女宾的入口,也各自分立,男宾围着新郎,女宾围着新娘。男宾根本看不到新娘,女宾也见不到新郎。商业宴请也变成清一色的男性。留学欧美,或惯于和欧美商人交际的高级商人,或娶了白人为妻的高级商人等举行的宴请,可以看到妇女。处于管理部门的人,多是生长在上流社会的人,以留学欧美的居多。商业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处于经理职位以上的人。处于经理职位以下的人一般是不能作肯定答复的。商谈必须亲自访问对方,促膝而谈,才能有所进展。须注意的是,口说无凭,任何约定,都必须做成书面字据。
在巴基斯坦,一般流行鲜明色彩,以翡翠绿为最盛,黄色会引起宗教界及某些政治性嫌恶,因为婆罗门教僧侣们所穿长袍是黄色。居民视黑色为消极,绿色、银色、金色及鲜艳的颜色备受当地人们欢迎。
商务活动,最好会讲一口流利英语。否则会被认为没有受过教育而被轻视。不少技术很优秀的工程师,因为英语讲得不太好而遭冷遇。巴基斯坦以生意谈判苛刻而闻名。劈头就杀价40%作为见面礼,让人觉得此地生意人似乎乐于谈判。然而在巴基斯坦,绝不能存心给生意人一点颜色而停止谈判,必须耐心地与他们谈交情,才是生意成功的秘诀。在巴基斯坦办事,应慢节奏,耐心行事。
海关规定,入境禁止携酒、女性裸体照片与黄色杂志。禁止携出佛像等重要文化财产及巴基斯坦货币。计程车要事先议价。饭店里租车比较贵,但安全。计程车免小费。饭店、旅馆、夜总会收取10%小费,一般已附加入账单内。
由于巴基斯坦人多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严忌男女当众拥抱或接吻,否则罚款并坐牢一周。女子在街上时,严禁眼睛乱转或“飞眼”,并禁忌别人为自己拍照,否则将被视为犯有淫荡罪。巴基斯坦不仅不准外人给女子拍照,且凡是有女子的地方,如村子、宅院等处,都不准外人拍照。巴基斯坦人洗澡一般习惯用壶冲洗或淋浴,不洗盆池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