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48638500000005

第5章 “和谐南京”指标体系的创建(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在新时期提出的新任务,面临的新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怎样的社会?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性描述。如何从定量角度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量化标准,建立一套定量评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建立和谐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就是利用具体的指标对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进行具体化、层次化的统计描述和综合评价。”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研究者们也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这将对我们构建和谐南京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一节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借鉴

一、以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的24字概括为基础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是由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经贸系张德存在《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模型》一文中提出的。整个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构成,各指标的设置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4字内涵为基础,分别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5项一级指标,并选取了29项指标作为二级指标。在评价方法的确定上,采用的是专家评分法,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专家的意见进行分析和处理。在确定指标的权重方面,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专家给出的指标的权重值,再进行修正,从而确定各种决策因素的重要性权值。

在一级指标中,“安定有序”是五个一级指标中权重最高的,体现了稳定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表现和要求。在二级指标中,“科学发展竞争力”、“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力”的权重分别为0.412和0.365,说明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发展竞争力的社会。“大气净化能力”的权重为0.376,体现了和谐社会是一个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社会。此外,“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两个指标的权重也较高,分别为0.352和0.267。

可见,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状况对一级指标“公平正义”的贡献率较大,也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指标体系的优点是紧扣了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的定性描述,缺点是指标层操作性不强,有些指标不好量化,有些指标则不可比较。

二、基于对社会资本的理解构建的指标体系

这一指标体系是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张纲和段澈在《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人们在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时,发现社会资本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高存量社会资本的社群比低存量社会资本的社群更加安全、更加清洁、更加富有、更有文化、管理更好以及总体上更幸福愉快,因为其成员能够找到并维持好的工作,制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规划,不需要成本而相互监督,实施契约性协定,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更加友好地解决争端,更加迅速地对市民所关心的问题做出反应。”因此,社会资本对于理解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和谐南京指标体系

一、南京的发展现状

1.南京与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共18项25个具体指标。2005年江苏省统计局联合江苏省发改委发布了《2004年全省及省辖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南京市在25个具体指标中18个达标,尚有7项没有达标。在经济发展方面,4个指标全部达标,且比上一年均有所提高。

在生活水平方面,10个具体指标中,完成了3个,有7个还没有完成。已经完成的指标是农村行政村灰黑公路(或航道)、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家电话拥有量。未完成的指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值为11602元,离目标值还有4398元的差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值为5533元,离目标值还有2467元的差距;此外,还有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百家电脑拥有量;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

在社会发展方面,8个具体指标中,南京完成了5项指标,还有3项指标没有完成。已经完成的是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未完成的指标是: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在生态环境方面,南京已完成的指标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未达标的是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尤其是和苏州、无锡这样的城市相比,南京市2004年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优势。在经济发展指标中,南京的城市化水平以75.3%高于苏州的63.3%和无锡的66%。在生活水平指标中,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这一指标南京的实现值为14.6%,虽然没有完成目标值,但仍高于苏州的14.3%和无锡的13.6%。在社会发展方面,南京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实现值为3.19%,高于苏州的1.04%和无锡的1.46%。此外,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为94.8%,虽然比上一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苏州的90.0%和无锡的93.7%。在生态环境方面,南京市的绿化水平远远高于苏州和无锡两市。可见,南京市的优势在于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对科技的投入比较重视,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城市的绿化较好。

但是,与苏州和无锡这两个城市相比,南京市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南京市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较这两市都低且增长速度幅度不大。2004年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3050元,低于无锡市的52825元和苏州的5799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602元,农村居民纯收入5533元,低于无锡的13588元、7115元和苏州的14454元、7503元。其次,南京市的失业率依然较高为4%,而无锡、苏州分别为3.5%和3.7%。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的覆盖面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较低,分别为91%和76%,不及无锡的96.8%、95.7%和苏州的97.7%和94.8%。第三,城镇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的实现值也不及苏州、无锡两市,无锡和苏州的实现值分别为99%、98%和96%、98%。第四,全市环境综合指数不高,不但未达标,也与其他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2004年,南京市的环境综合指数为72.4%,略低于苏州的73.4%,略高于无锡的70.5%。

2.城市生活质量报告

2005年9月,我国发布了中国首份《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给全国100座城市的生活质量排序。生活质量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判断社会发展是否和谐的标志。对于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我们客观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是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历时一年编制的,报告首次用“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替代了GDP指标,包含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这12个指标。“衣”指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食”指恩格尔系数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住”指人均住房面积;“行”指交通便利度;“生”指适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老”指社会保险覆盖率;“病”指医疗保障及公共卫生体系;“死”指人均预期寿命;“安”指公共安全体系及非正常死亡率;“居”指人居环境;“乐”指文化娱乐休闲;“业”指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生活质量得分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上海、北京、杭州、珠海、宁波、苏州、广州和厦门。南京居第26位。南京市存在城乡居民收入较低、综合实力欠佳的弱势,但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05年上半年,南京富民运动全面开展,城市的低保标准被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提高了,企业工资指导线水平提高了,出现了少有的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大大高于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的局面,成为在长三角城市、省内城市和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佼佼者。

只有在设置指标体系时客观地认清自身所处的位置,才能使我们在借鉴他人的指标体系的同时,能够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能够促进今后发展和考核的指标体系。

二、设置和谐南京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设置和谐南京指标体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十六大报告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论述时提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它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生产力还不发达,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基本适应的社会,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