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进青铜峡:塞北江南的发源地
48637100000033

第33章 文化的摇篮——教育(1)

青铜峡历史文化地理——塞北江南的发源地

第一节教育概述

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来就是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正是有了教育,有了育才的学校,才使得某一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得以传播、弘扬、发展和更新。

青铜峡市的教育,也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发展的进程,尤其是这几年,经过创建教育强市(强镇)、“普九”复验、“两基”国检、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已经走在了自治区的前列。目前,小学生人均占地面积37.85平方米,校舍面积6.04平方米;教学仪器配备达到规划要求标准;生均图书10.42册;计算机1547台,生机比10.7∶1,建成多媒体教室323个,占教学班总数的43.2%。初中生人均占地面积43.05平方米,校舍面积8.22平方米。教学仪器配备达到规划要求标准;生均图书16.98册;计算机1265台,生机比9.6∶1,建成多媒体教室115个,占教学班总数的46.8%。

教育系统逐步建立了巩固“两基”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实施政府、教育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贫困学生助学机制、实行捐资助学、依法劝学、“两免一补”等措施,有力地巩固了“普九”的成果。2008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的验收,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截至2009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13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16所,普通小学79所,幼儿园17所。全市教职工3636人,其中专任教师3208人。在校学生总数49959人。其中:中学生16069人,小学生23294人,幼儿园750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青铜峡职业教育已形成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以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职业教育网络,形成了外向合作与内部优势链接,试验场地与课程设置配套,品牌专业与短期培训一体的良好办学格局。市职教中心,2005年经过教育部职教司评估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2007年,又被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第二节基础教育

青铜峡市的学校教育由来已久。据地方志书记载:最早的学校当是明嘉靖年间广武城内创办的社学。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湖广提督俞益谟,在家乡广武捐资建房16间,购田40亩,开滩地2亩,创办义学,供当地子弟免费就读。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提督梁朝桂在广武聘名师、设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甘肃省通令废除科举制,实行新学,规定乡设初小,县设高小。叶升、玉泉等地由好义之士相继办起了义学。

民国初年,叶升、邵刚、马站、大坝、小坝、陈俊、玉泉、瞿靖等地,先后建立初小。民国十一年(1922年),增生路步青改叶升初小为高小。民国十二年(1923年),商滩(今青铜峡镇余家桥村)回族乡绅王德忠,在清真寺内设私塾。次年,宁朔县知事彭怀智改瞿靖初小为高小。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宁朔县有中心学校(高小)7所,即瞿靖、叶升、汉坝、邵刚、李俊、仁存、宋澄等学校;有国民学校(初小)玉泉、大坝、宁化等31所,共有教员90名,在校学生2578名。

1964年6月10日,青铜峡县人民委员会批转文教科《关于改进农村民办小学工作意见》指出:今后办学形式要多样化,要重视农村实用知识的教学,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世纪60年代后,村村设小学。1969年前后,各公社相继办起初中。

进入新世纪,为适应加快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合理整合和配置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在全区率先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撤、并规模较小中小学48所。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教育得到很大发展。幼儿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从城市到农村,从小学到中学,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后,教学设施基本配套齐全,教学管理科学严谨,教学秩序正常,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拥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1所,自治区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学校4所,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2所,自治区级文明学校3所,吴忠市级各类示范性学校17所。全市教育工作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优先发展义务教育为先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一、学前教育

1951年,在小坝、瞿靖等地小学附设幼儿班,但因入园幼儿数额不足,幼儿班常和其他年级混合编成复式班进行教学。1956年,宁朔县民政科从社会综合福利费中拨款,建立县幼儿园。1958年,主要发展农村幼儿园、托儿所。全县办起民办幼儿园12所,有保育员64名,入园幼儿534名;办起民办托儿所348所,保育员635名,入托儿童4705名。但限于缺少幼儿教师和教学设备,未能进行正规的幼儿教育,只起到了管理孩子,解放妇女劳动力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商业局幼儿园同县幼儿园合并,归商业部门管理。

1974年,恢复县幼儿园,由文教局管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幼儿教育逐步走上正轨,列入教育事业整体规划。县、乡镇分别成立幼托领导机构,学区成立幼儿教研组,加强了对幼教工作的管理。

1980年,全县有托儿所、幼儿园30所,小学附设学前班36个,入园幼儿6373名。

1988年,国家投资80万元,在小坝南街兴建市第二幼儿园。

1989年,全市有幼儿园15所,教职工191名,在园幼儿1284名;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98个,教师98名,在班幼儿2811名,实现了校校有学前班的目标。

1995年,全市有96个村,办起113所学前班和1所农村中心幼儿园,城镇、厂(场)兴办幼儿园20所,入园(班)幼儿5549名,占全市3至6周岁幼儿总数的45.2%。

1996年,青铜峡市进入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行列。

1997年,市政府投资380万元扩建青铜峡市第一幼儿园。

2004年,全市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8029名,幼儿教师395名。学前两年普及率达85%,完成了市第三幼儿园和培红小学幼儿园建设任务。

2006年全市共有学前幼儿班318个,在园(班)幼儿9026人,教职工431名。创建自治区级示范类幼儿园2所(市一幼、二幼);创建自治区一类幼儿园2所(峡口镇幼儿园、培红幼儿园);镇办幼儿园2所(峡口中心幼儿园、大坝镇星星幼儿园);厂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5所。

近年来,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全市城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普及学前两年教育,6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98%。组织召开了学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完成了第三批农村合格学前班评估验收工作。市二幼进入自治区示范园行列,市一幼通过自治区示范园复验。投资扩建市培红小学学前部、市一幼聋儿语训中心,市三幼全面建设。

目前,青铜峡市共有幼儿园18所(13所民办),其中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规模布局、功能设施、师资水平以及校园“三化”建设都可称全区一流。另外在农村小学建成学前班已达100%。现在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班)率达95%,学前两年教育入园(班)率达85%,学前三年入园(班)率达65%。

自治区区级示范类幼儿园有:

1.青铜峡市第一幼儿园

青铜峡市第一幼儿园,始建于1956年,1997年10月搬迁新建,占地面积5620平方米,建筑面积4990平方米,投资兴建综合教学楼,设置幼儿活动室、多媒体室、主控室、电教室、资料室、多功能大厅等,青铜峡市第一幼儿园是全市建园最早、规模最大的幼儿园。开设24个教学班,在园幼儿近千名,教职工136名。该园对教师进行了业务技能培训,对幼儿实行特色教育。2000年被评为全区示范幼儿园,于2003年、2006年通过了全区示范园的复验。

2.青铜峡市第二幼儿园

青铜峡市第二幼儿园,兴建于1988年,1990年年底交付使用,占地面积4196平方米,建筑面积2255.9平方米。1995年5月30日扩建两层办公楼一幢。2007年第二次扩建综合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为1160平方米。2003年10月在青铜峡市小坝北苑小区内兴建分园,2004年竣工使用,共开设25个班,入园幼儿达1000多名,教师合格率达100%。幼儿园设有幼儿活动室、休息室、卫生间;有医务室、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电子琴室、美术室等;有多媒体教学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明单位”“绿色幼儿园”“示范幼儿园”“平安模范校园”。

二、小学教育

1951年上半年,宁朔县小学发展到43所、84个教学班,3193名学生。

1953年,根据中央提出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办学方针,调整了公办、民办小学的设置和教师队伍,把条件较差的完小改为初小,并撤销刘家庙、瞿靖北、古灵台3所初级小学。当年,全县有教职工124名,小学46所。

1956年秋,在瞿靖完小试办二部制教学。

1964年,贯彻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始创办耕读小学,在校学生达1.1万名。4月份,将刘家庙、瞿靖东、东渠、哈村、十大庙5所初小扩充为完小。

1969年1月,山东某小学教师给人民日报社写信,建议把小学下放到生产队管理,教师回本生产大队工作。县里将叶升公社作试点,叶升籍的小学老师随之回到生产队,建起大批教学点。次年,全县小学猛增到421所,并附设初中戴帽班30多个,小学生猛增到1.74万名。

1978年,全县设反修(汉坝)、培红、任桥3所重点小学,后改为反修、培红2所。

1979年,撤销所有小学的附设初中班。

1985年,全市共有小学113所,在校学生3.7万名,其中厂(场)小学7所,学生2752名。

1987年,全市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共有2所直属小学,12所中心小学,86所普通小学,13个教学点。

1988年,自治区政府宣布青铜峡市为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市,颁发了合格证书。

1993年,创办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1999年,创办青铜峡市第三小学。

2000年,全市共有小学101所,教学点5个,79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8万名,之后不断整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青铜峡市第四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后,青铜峡市第四小学全市有普通小学79所,在校学生2.84万名。

其中市直属小学有:

1.青铜峡市汉坝小学

民国初年,在宁朔县小坝堡汉延渠东娘娘庙设初小,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汉坝中心小学。1949年10月更名为汉坝完小。1996年获自治区一类标准化学校称号。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43平方米。

学校各项基础设施齐备。有电化教室2个,微机室3个,实验室2个,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各1个。1997年,在全市小学中率先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2001年,又建微机室、多媒体教室。2002年,青铜峡市汉坝小学学校给各教研组配备了计算机,加强了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和课件制作培训。2003年,建立校园网站,开通局域网、因特网,安装教育信息远程接收装置一套。2004年,学校购置电视机、VCD机、无线发射调频音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5年8月,在全校三至六年级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截至2006年7月,有教学班37个,在校学生2024名,教职工140名,获“全区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被教育部授予“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称号,被中国少年先锋队授予“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学校多次被评为“督导评估先进工作集体”。

2.青铜峡市培红小学

青铜峡市培红小学,始建于1958年10月,地处青铜峡镇中心地带,占地面积21230平方米,建筑面积9625平方米。2005年10月,学校通过自治区验收,被命名为自治区“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项目学校。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爱国主义基础教育示范学校”青铜峡市培红小学“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吴忠市示范单位”“青铜峡市2005年度督导评估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2005年、2006年学校在全市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三、中学教育

民国十三年(1924年),宁朔县知事彭怀智于银川新城将满营中学堂改建为宁朔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