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选编
48636000000026

第26章 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

董存瑞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32师九16团2营6连6班班长。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

英雄牺牲了,但英雄的光辉形象永存。1954年,隆化县委、县政府为纪念董存瑞烈士,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务院批准其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其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定其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联合定其为全国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陵园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建成后,又于1957年、1960年、1967年、1975年经过先后几次扩建,初步形成了纪念体系。1987年,烈士纪念碑重建,1991年,董存瑞烈士纪念馆重建。现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共占地71 000平方米,有9项纪念建筑。陵园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96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董存瑞烈士塑像、董存瑞纪念碑、烈士墓。大门横额上是萧克将军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

在陵园的东、西侧轴线上各矗立着一座角亭,是董存瑞烈士纪念亭,建于1961年,它的外形与内部结构是仿朝鲜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亭建成的。亭子中间的纪念碑为钢筋水泥筑成,外饰白砬水磨石,正面是“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9个贴金楷书大字,背面用红色小楷记述了董存瑞烈士的英雄事迹。对面西亭为革命烈士纪念亭,结构与东亭完全相同,亭中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贴金大字。

椭圆形的纪念广场中央是高耸入云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通高155米,碑座用黑花白地花岗岩铺地,朴素、庄重,寓意人民对英雄的怀念;碑体用粉红色的花岗石砌成,寓意着英雄的鲜血洒在隆化大地上。碑体正面镶嵌的汉白玉碑心石上,镌刻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同志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8个大字是对英雄短暂而光辉一生的精辟概括。纪念碑正面顶端是一颗光芒四射的五角金星,象征着英雄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永远照耀着后人。

董存瑞烈士的陵墓是用花岗岩砌成的,水泥隆顶,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隆化人民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依照当地的风俗习惯,为董存瑞修建了这座陵墓,陵墓下的棺椁内只有一个用红布裹着的木牌,上写“以此木代替烈士尸骨”九个字。每年清明节期间,北京、承德、赤峰等地的学生都要来此为英雄扫墓,举行各种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