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选编
48636000000139

第139章 敦煌·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大泉河畔,洞窟开凿在砾石层的断崖之上。在绵延1600余米的悬崖峭壁上,莫高窟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石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回纥、元等朝代1000多年的不断修造与完善,形成现今规模宏伟的石窟群。现在保存完好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300余尊,还有唐宋木构建筑5座,其规模、数量均堪称世界之最。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保留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个,大小不一,上下数层,错落有致,密布崖面,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艺术内容最丰富、技艺最精湛的石窟群。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像2000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

莫高窟是集古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艺术宝库,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壁画内容广泛,技法高超多样,既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变化过程,又反映了我国美术史上艺术风格、绘画技法、美学思想的嬗变。莫高窟中雕塑数量众多,佳作不少,既有不足盈尺的小菩萨,又有高达34米的弥勒佛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壁画和雕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建筑、艺术及民俗民情、宗教信仰、中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情况。莫高窟曾藏有大量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汉文写本和刻本,并有吐蕃、于阗、回鹘等少数民族文字和梵文文献。解放前这些文物资料屡遭外国文化强盗窃掠,大量流失海外。

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创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