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选编
48636000000116

第116章 石棉·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革命纪念地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革命纪念地位于四川省石棉县境内大渡河中游南岸的安顺场,这个原名紫大地的普通山区小镇在相隔70多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两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即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之旅在此全军覆没;1935年5月,毛泽东、朱德所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此强渡大渡河成功,彻底打破蒋介石“要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从此,安顺场便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之名载入史册,备受世人瞩目。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抵达安顺场,准备北渡大渡河。由于受清军围堵,加之石达开受历史的局限,没有处理好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当地空室清野,土司沿河设防,石达开全军覆没,太平军将士血染大渡河,留下了悲壮千古遗恨。

时隔72年后的1935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红军先遣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得大渡河边仅有的一只小木船。5月25日,由红1团团长杨得志、1营营长孙继光指挥,在南岸红军强大的枪炮火力的掩护下,以17勇士为先导,打响了红军长征途中举世闻名的强渡大渡河战役。以红1团1连连长熊尚林为首的红军17勇士,在当地苦难学生、老百姓和船工的协助下,不顾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冒着枪林弹雨,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北渡强渡成功,歼灭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守敌,占了北岸桃子坪敌守军阵地。

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为红军最终完成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伟大长征,为北上抗日打通了胜利的道路。

为了纪念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这一光照千秋的不朽历史篇章,60年代初,在这里建起了占地面积达200平方米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室”。室内陈列着100多件红军当年战斗时用过的枪炮、大刀、旗帜等各种实物,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室内还珍藏着刘伯承、聂荣臻、杨得志、杨成武、陆定一、李一氓、黄镇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和信函原件以及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人们从中领悟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军事领导艺术和大无畏英雄气概。

1983年,在红军强渡大渡口遗址附近,建起了一座占地920平方米、用白色花岗石塑造的红军雕像纪念碑。传神逼真的红军战士石雕头像,炯炯有神的双眼面对当年浴血历战过的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似时刻热切地关注着脚下的那片土地。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14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被精心镌刻在石碑上,碑体的正下方,17勇士孤舟飞渡的浮雕栩栩如生。碑园内松柏长青,花木繁茂,郁郁葱葱,环境庄严、优美、宁静、肃穆。

漫步安顺场大渡河边,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指挥楼和红军机枪、火炮阵地等旧貌依然,它们记载着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向世人宣告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围追堵截计划的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