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知识应试指南
48635700000006

第6章 宪法(3)

八、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的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特定的行政案件,并且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和特定的行政案件,以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我国审判机关由下列人民法院组成:

(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包括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

(2)专门人民法院。如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海事法院、森林法院和其他法院。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它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的审判工作。

九、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行使检察权。检察权指的是对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检察监督的权力,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检察机关的组成: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的职权是:

(1)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2)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

(3)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检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4)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5)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实行监督。

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头一条即第三十三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 )。”

A.人权

B.人格

C.公民的权利

D.公民的基本权利

2.在公民享有的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最基础的权利是( )。

A.社会经济权利

B.人身自由权

C.平等权利

D.政治权利和自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工人阶级

C.人民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宪法规定,公民在( )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有病

B.年老

C.丧失劳动能力

D.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

A.华侨代表

B.妇女代表

C.军队代表

D.少数民族代表

6.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的社会主义国家。

A.无产阶段专政

B.民主共和政体

C.多党派联合执政

D.人民民主专政

7.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

A.国家民族关系

B.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D.国家阶级之间的关系

8.下列关于宪法本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B.阶级力量强弱悬殊程度的对比关系决定宪法的历史类型和宪法的本质

C.阶级力量对比的量的变化只能产生宪法形式上的改变

D.与阶级力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各种社会集团的力量也对宪法的本质产生一定影响

9.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

10.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

A.18周岁以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B.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C.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D.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11.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代表候选人需要获得( )方为当选。

A.全体选民过半数的选票

B.全体选民的2/3选票

C.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的选票

D.参加投票的选民的2/3选票

12.有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进入紧急状态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中央军委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3.我国现行宪法是什么时候制定的?( )

A.1954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82年

14.在公民的法定权利和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

A.出版自由

B.结社自由

C.言论自由

D.示威自由

15.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二、多项选择题

1.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 )或者( ),并给予补偿。”

A.征收

B.征用

C.划拨

D.没收

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领导人有(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B.中央军委主席

C.国家主席

D.国务委员

3.宪法的特征有( )。

A.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B.宪法具有最高效力

C.宪法的制定要通过特定程序

D.宪法的修改要通过特定程序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的权利。

A.申诉

B.上诉

C.控告

D.检举

6.下列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是( )。

A.副委员长

B.委员

C.秘书长

D.办公厅主任

7.现行宪法规定,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最高人民检察院

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侵犯公民住宅的行为?( )

A.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B.非法搜查公民住宅

C.非法买卖公民住宅

D.非法出租公民住宅

9.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C.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D.乡、民族乡、镇设立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10.特别行政区享有以下哪些权力?( )

A.行政管理权

B.独立的外交权

C.立法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三、判断题

1.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产权和继承权。( )

2.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属于国家机关。( )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首长对于任何问题的决策都可以独断专行。( )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军委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

5.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的实施。( )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表现了阶级斗争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

7.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三十名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名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 )

8.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外交部副部长是国务院组成人员。( )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其他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司法解释与法律相抵触,而有关解释机关不予修改或废止的,法律委员会和其他有关专门委员会可以提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立法解释的议案。( )

10.我国的1982年宪法已被全国人大修改了三次。( )。

四、案例分析题

1.2007年5月,某县县委向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发出免去一位同志的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和任命另一位同志担任该职务的通知。在县人大常委会还没有讨论这两位同志的任免事项时,县政府就发出了任命拟免去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同志为县农委委员的通知,县委一位负责同志也找拟任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同志谈话,让他离职就任。对于这种不按法定程序任命干部的做法,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向县委提出了意见。县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随后,县委与县政府分别撤销了原来发出的通知。问:县委和县政府违反了宪法和法律的哪些有关规定?

2.2003年2月初,中共某县县委向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和县人民政府党组织提交了19个乡、镇长任职和免职的建议名单。该县人民政府随即据此将这19个乡、镇长进行任免,并以县人民政府“红头文件”的形式,发至县直属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国家机关。该县人大常委会收到此任免文件后,认为该文件违背了宪法、地方各级人大和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县政府并未引起重视。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又向县委作了专门汇报,县委亦未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就县政府的这一任免文件进行专题审议。会上人大常委会委员们一致认为该任免文件不符合法律规定,故通过了将其撤销的决定。试问: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D

6.D

7.C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CD

3.ABCD

4.AB

5.ACD

6.ABC

7.AB

8.AB

9.ACD

10.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案例分析题

1.答:我国宪法有关条款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人会常务委员会是本级人大的常设机构,它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本级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领导人员的任免或职务撤销”。

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对县乡镇企业局局长职务的任免,应由县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定手续。

该县的县委和县政府违反了上述宪法规定,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任免,应予以撤销。

2.答:县人大常委会撤销县政府的任免文件是正确的、合法的。

根据我国地方各级人大和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乡、镇长应该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人民政府无权任免。因此,在县委向县人民政府党组织提交了19个乡、镇长任职和免职的建议名单后,县人民政府可以就建议名单进行讨论、考察,并可以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意见,但无权任免。

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县人民政府未经乡、镇人大通过的乡、镇任免决定,是不符合地方组织法的规定的。县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对县政府的“任免文件”进行审查,并撤销了这一不符合地方组织法的决定,故是正确、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