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知识应试指南
48635700000041

第41章 公文的格式规范(2)

11.机密等级

机密公文应根据机密程度划分机密等级,分别注明“绝密”、“机密”、“秘密”等字样。机密等级由发文机关根据公文内容所涉及的机密程度来划定,并据此确定其送递方式,以保证机密的安全。密级的位置:通常放在公文标题的左上方醒目处。机密公文还要按份数编上号码,印在文件版头的左上方,以便查对、清退。

12.紧急程度

这是对公文送达时限的要求,分为“急件”、“紧急”、“特急”几种。标明紧急程度是为了引起特别注意,以保证公文的时效,确保紧急工作问题的及时处理。紧急程度的标明,通常也是放在标题左上方的明显处。

13.阅读范围

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密程度,有些公文还要明确其发送和阅读范围,通常写在发文日期之下,抄报抄送单位之上偏左的地方,并加上括号。如:“(此件发至县团级)”。行政性、事务性的非机密性公文,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行文,都不需特别规定阅读范围。

14.附件

这是指附属于正文的文字材料,它也是某些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它是根据需要一般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的。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不可只写“附件如文”或者只写“附件×件”。置于主件之后,另起一页开始排印,与主件装订在一起。公文如有附件,要在正文最后一行后空1行的左侧空2个字,用三号仿宋体字排印“附件”2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两个以上附件,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注序号。附件名称长需要回行时,应当与附件名称的文字对齐序号后面用小圆点。公文文字一般从左至可横写、横排。拟写、誊写公文,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严禁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也不要复写。公文纸一般用16开,在左侧装订。

15.印章

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公文外,均应加盖发文机关的印章。印章距正文2mm~4mm居中压成文日期。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线压在成文日期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的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16.印制版记

由发文机关名称、印发日期及两条横线组成。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用三号仿宋体字排印。印发时间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上行文的,印发日期后接着排印“印字”;下行文平行文的,排印“印发”2字。

二、公文的特定格式

1.信函式格式

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居中排28个字。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红色。

2.命令格式

命令标识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命令”或“令”组成,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命令标识上边缘距版心上边缘20mm,下边缘空2行居中标识标识令号;令号下空2行标识正文;正文下一行右空4字标识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2字标识签发人职务;联合发布的命令或令的签发人职务应标识全称。在签发人签名章下一行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分送机关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

3.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

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可以用于下行文的一组文种是( )。

A.通知 决定 请示 会议纪要

B.通知 决议 意见 函

C.报告 决定 公报 条例

D.通知 命令 通报 批复

2.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 )。

A.语气词表达

B.惯用的句式表达

C.感叹词表达

D.无主句表达

3.能够联合行文的机关应是( )。

A.上级政府部门和下级人民团体

B.政府各部门之间

C.上级党委和下级政府之间

D.上级政府部门和下级政府部门

4.为了维护正常的领导关系,具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应基本采取( )。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5.向级别与本机关相同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应使用( )。

A.请示

B.报告

C.通报

D.函

二、多项选择题

1.积累与占有材料的途径主要有( )。

A.观察体验

B.调查采访

C.文献采集

D.按主题表现的需要编创

2.议论的构成要素包括( )。

A.论点

B.论据

C.例证

D.论证

3.在规范性文件中,下面各级词语语意依次递轻的是( )。

A.禁止、严禁

B.不得、不准

C.必须、应当

D.不准、禁止

4.公文进入拟稿阶段的步骤是( )。

A.明确发文主旨

B.收集有关材料

C.拟出写作提纲

D.认真起草正文

5.公文质量在思想内容上应该做到( )。

A.政策性强

B.时限性强

C.针对性强

D.科学性强

三、判断题

1.条例、规定、办法、决定是属于公文中的领导指导性文件。( )

2.公文的制发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报喜不报忧。( )

3.公文的中心要明确,做到一文一事。( )

4.用于行政管理的“命令(令)”,其发布权限属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5.通知不能主送同级机关。( )

四、简答题

1.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是什么?

2.公文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五、公文改错题

根据公文写作要求,分条列项指出下面公文文稿中的至少8处错漏,并简述理由。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今年初,枝江县董镇信用社职工××同志为保卫国家财产,面对英勇歹徒,顽强搏斗,最后擒获歹徒。为此决定:授予××同志先进工作者称号。

国务院希望各条战线的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认真贯彻十三届四中、5中、6中全会精神,胸怀全局,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

90年4月24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A

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D

3.BC

4.ABCD

5.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答:正确遵守行文规则有利于加强对公文传递过程的控制,确保公文传递的快捷、准确、可靠、有效;维护机关间正确的行文秩序;有利于精简公文、简化手续,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2.答:公文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要遵行一般的写作通则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要求:

(1)合“法”,即要符合国家和党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

(2)求实,即要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3)要做到公文写作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4)用语要注意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得体。

五、公文改错题

答:(1)标题结构不完整。

(2)“今年初棦这一时间概念表达不当。

(3)“枝江县”前应冠以省名。

(4)“英勇歹徒”的表达有误。

(5)“群众、工人……”等搭配不当。

(6)“四中”与“5中、6中”的数字表达不一致。

(7)作者排列方式有误。

(8)日期书写有错误,“1990年”不应简写为“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