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知识应试指南
48635700000028

第28章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1)

第一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

《纲要》将爱国守法列为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首要规范,有其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爱国”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是公民遵守各种道德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爱国必须守法,守法是爱国的重要表现和必然要求。

“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的统一,扞卫民族的尊严。“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它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的道德义务。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责任。

“爱国”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渗透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各种规范之中,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相联系,主要体现在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上,同时它还必须具体落实到以高度的责任感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每一件有利于祖国强盛的事情上。同样,它还必须具体落实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上。

“守法”规范也主要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内涵就是学法、知法、用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二、明礼诚信

“明礼”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职业场所和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诚信”是对“明礼”规范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即古人所说的“礼于外,诚于内”。它的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也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三、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是指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上,人民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友善是指友好、友谊、善良、善意、与人为善等,体现人们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和亲善关系。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团结互助、平等友善等,使人类最终实现“以人为本”“人伦和谐”。

四、勤俭自强

勤俭自强作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个人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勤俭的基本内容是勤劳、勤奋、勤快、俭朴、节俭;自强的基本内涵是自尊、自立、自励,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勤奋、勤快反映的是个体对待劳动、学习、工作的态度与品质。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必然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勤奋学习的人,努力工作的人。

自强不息表现个体的顽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困难面前,在逆境之中,受挫折以后,自强自立者勇往直前,懦弱自卑者节节败退。

五、敬业奉献

“敬业”基本内容是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德艺双馨、遵守职业道德。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在于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为社会、为祖国作贡献。

奉献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作贡献。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把奉献社会作为自己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根本的职业目的。“奉献”,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克己奉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于人类。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社会公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及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

(二)社会公德的特点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

(2)全民性。

(3)相对稳定性。

二、社会公德的内容与要求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

1.文明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

3.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三、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进行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第三节职业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含义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判断人们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由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与以往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不同,其制定的依据也不一样。

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同人们职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它是具有社会主义制度下职业活动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是以当代人类最先进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其理论基础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