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知识应试指南
48635700000011

第11章 行政法(5)

2.再审案件的审理

(1)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2)再审案件,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裁定由院长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3.审理期限

再审案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须在三个月内做出裁判;再审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须在两个月内做出裁判。

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行政法规制定程序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包括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立项不属于行政法规制定程序

B.几个部门共同起草的行政法规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应当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

C.对重要的行政法规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经国务院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D.行政法规应当在公布后30日内由国务院法制办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2.关于合理行政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遵循合理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B.合理行政原则属实质行政法范畴

C.合理行政原则是一项独立的原则,与合法行政原则无关

D.行政机关发布的信息应准确是合理行政原则的要求之一

3.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 )。

A.各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D.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4.吊销违法者的经营许可证是( )。

A.执行罚

B.行政处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强制执行

5.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 )。

A.收容审查

B.劳动教养

C.逮捕

D.行政拘留

6.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机关中,(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大

C.国务院各部委

D.国务院

7.( )不能成为监督行政的主体。

A.国家机关

B.社会组织

C.行政主体

D.公民

8.( )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A.行政征收

B.行政征用

C.行政没收

D.行政征购

9.下列哪项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的?( )

A.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

B.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副校长的任命

C.县建设局批准县卫生局办公大楼施工许可

D.北京市财政局批准市公安局通过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购买消防车50辆

10.下列哪一项信息是县级和乡(镇)人民政府均应重点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

A.征收或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B.社会公益事项建设情况

C.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D.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11.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 )。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B.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C.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

D.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12.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 )。

A.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B.停止裁定的执行

C.裁定执行与否由当事人决定

D.中止裁定的执行

13.我国的行政机关实行( )。

A.集体负责制

B.合议制

C.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D.行政首长负责制

14.下列有关行政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行政法具有极广泛的内容

B.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完整、统一的法典

C.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往往共存于一部法律文件之中

D.与其他法律规范一样,行政法规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15.在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途径有( )。

A.由国家权力机关解决

B.向法院起诉或者向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反映来解决

C.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

D.向法院起诉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可以成为行政主体的是( )。

A.行政机关

B.公务员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接受行政委托的组织

2.下列内容属于行政征收的有( )。

A.管理费

B.党费

C.排污费

D.洗理费

3.行政合同与其他合同比,有以下特征( )。

A.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C.以单方意思表示为前提

D.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4.申请复议的条件包括( )。

A.有明确的被申请人,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B.属于申请复议范围

C.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D.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相对人

5.行政行为合法的要件有( )。

A.主体要件

B.功能要件

C.内容要件

D.权限要件

6.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包括( )等步骤。

A.书面审理

B.法庭调查

C.法庭辩论

D.合议庭评议

7.对下列哪些情形,行政机关应当办理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

A.张某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后,发生交通事故成为植物人

B.田某违法经营的网吧被吊销许可证

C.李某依法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延续采矿许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规定期限内未予答复

D.刘某通过行贿取得行政许可证后,被行政机关发现并撤销其许可

8.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 )。

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B.参与行政管理的义务

C.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D.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9.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签订卫生管理承包合同

D.天气预报

10.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是( )。

A.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B.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

11.下列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有( )。

A.行政公署

B.街道办事处

C.居民委员会

D.公安派出所

12.资格许可是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如( )。

A.律师证

B.会计师执照

C.森林采伐

D.烟草专卖

13.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 )。

A.某大桥桥头有一块牌子,上写“6:00~21:00,非机动车辆不得上桥”,落款为该市公安局

B.某公安局对违反规定驾驶人力三轮车上大桥的人员处以50元的罚款

C.某劳动局规定,本辖区内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应报经本局鉴证

D.某劳动局对辖区内某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予以鉴证

三、判断题

1.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是由行政法规规定的。( )

2.在我国,行政法和刑法、民法一样,有一部系统、完整、统一的法典。( )

3.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即使与行使行政职权无关,国家也应予以赔偿。( )

4.行政履行的第三人,既可以是行政机关,也可以是行政机关委托的第三人。( )

5.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从废止之日起失效。( )

6.行政责任是行政主体必须履行的义务,因此不能放弃和违反。( )

7.对于行政机关来说,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系统内部自我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行政相对方来说,行政复议是对其被侵犯的权益的一种救济手段或途径。( )

8.行政复议不是一种行政行为。( )

9.行政复议不只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它还解决民事争议和其他争议。( )

10.一般情况下,与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申请人。( )

11.《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停止执行。( )

12.赔偿义务机关在行使追偿权时,应允许被追偿者行使抗辩权,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说明原因,举出理由,还可要求减免追偿责任。( )

四、案例分析题

1.某县集体企业文华木器厂原生产木制家具。该县人民政府为发展农业,命令该厂改为生产农具,该厂对县政府的命令不服,向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问:(1)文华木器厂对县政府上述决定可否起诉?为什么?

(2)该厂接到决定后2个月零10天才起诉,是否超过了起诉时效?

(3)该地区中级法院是否应该受理该案?为什么?

2.某县退休理发师李某,退休后为发挥一技之长,自备房屋,自筹资金,购买了一切理发设备,在取得了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健康证后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工商营业执照。县工商局既不颁发,也不拒绝,虽经李某多次询问,但县工商局迟迟不作处理。数月后,李某对县工商局置其合法申请于不顾的行为不服,起诉到县人民法院。

问:(1)根据行政诉讼法,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2)选择:该案中县工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 )。

A.作为

B.不作为

C.可诉

D.不可诉

(3)判断分析:该县人民法院接到李某的起诉后,认为是否颁发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局自由裁量行为,法院无权干涉,并以此为由,裁定不予受理。法院的这种裁定是正确的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B

5.C

6.D

7.C

8.B

9.C

10.A

11.A

12.A

13.D

14.D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C

3.ABD

4.ABCD

5.ACD

6.BCD

7.ABD

8.ACD

9.BC

10.ABC

11.CD

12.AB

13.A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案例分析题

1.答:(1)文华厂能够起诉。据行政诉讼的定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其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本案例中,该县县政府的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且侵犯了企业法定的经营自主权,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该行为属于行政诉讼受案的范围,故文华厂可以起诉。

(2)未逾起诉时效。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起诉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做出之日起三个月内起诉。因此,未过起诉期。

(3)地区中级法院一般不应受理此案。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一般行政案件由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本案并不符合行政诉讼法中所规定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一审法院受理案件的条件。

2.答:(1)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规定主要确定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三条基本标准:

①作为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

②作为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诉讼法规定可向法院起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③相对人认为具有可诉性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2)该案中县工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不作为、可诉(B、C)。

(3)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李某认为符合条件,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营业执照,县工商局虽未作出拒绝的行政决定,但对李某合法申请置之不理,迟迟不作答复。李某对此种做法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根据本法有关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即李某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此,只要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当受理。该县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理由是颁发执照是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事,无权干涉,这显然违背了本条的规定。我们认为,根据本案事实,县法院应当受理李某的起诉,同时应判决工商局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其法定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