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80

第80章 为民书记——郑培民(1943-2002)

生平简介

郑培民(1943-2002)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至1970年初,郑培民同志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

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革命活动

1990年5月,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

湘西,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粮。为此,自治州开始推行“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

两年多时间,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郑培民的心。

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郑培民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郑培民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吃的什么饭;看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撩开蚊帐摸摸农民床上的被褥。郑书记还爱在农民家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饭食也嚼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宿在农家。

1998年,惊涛骇浪挑战常德。1998年7月24日晚,安乡县安造垸溃垸。这个垸子里,有县城和5个乡镇、一个农场,共18万人,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财产,集中在安乡县城。

郑培民在安乡指挥了三大战役: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公里的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用血肉之躯扼住了洪水之喉;湖北境内的黄金大垸溃决后,统帅抗洪大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镇常德市之外……

就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55岁生日。

几十年中,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

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

2001年3月,郑培民到湘西检查工作。一天,在走访了10多户贫困户后,已经是下午1点多钟,当时还有1户人家在山顶上,爬上去要40多分钟。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秘书反复劝他不要去了,可郑培民吃了两粒药就往山上爬,直到2点多钟才下山,3点多钟才吃上中饭。这对一个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人是多不容易啊!

说起郑培民,不少熟悉他的人都说:他这个人请吃饭请不动,送礼送不进,请他写个条子更是难办到。在他逝世后,工作人员清理他的遗物,发现了他的一本廉洁账,上面记载着何时、何地拒收了什么礼金礼品,没能当面退还的又交何部门何人处理,每一笔都记载得清清楚楚。从湘潭到湘西,从副省长到省委副书记,十多年来,一贯如此。

2002年年初,郑培民被抽调到北京参加筹备党的十六大的干部考察工作。3月11日,他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和他亲爱的家人。当时,陪在郑培民身边的秘书王武,至今仍深深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在送郑书记上医院的路上,汽车为了加快速度,准备拉警灯时,他说:“不要拉了!”当汽车不得不闯红灯时,郑培民还千叮万嘱:“不要闯红灯!”

郑培民就是这样一个严以律己的人。原省军区副司令员、著名“扶贫司令”彭楚政将军在回忆起与他共事的情景时,深情地说:“培民是一个非常忠于党、讲大局的人。他身边的人都知道他一工作起来就不要命,他那时常说:我们都是农家子弟,现在做了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

“不要闯红灯!”这就是郑书记留给人们最后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