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69

第69章 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1923—1970)

生平简介

王进喜(1923—1970),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战士。1923年出生于甘肃玉门亦金村。6岁时因家贫,用棍子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8岁时给有钱人家放羊。1938年,他进玉门石油公司当徒工,干活时被砸伤了腿,被厂主赶出大门,伤好后才顶了别人的名字混了个差使。

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当上了国营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的石油工人,副司钻,1956年升任1259钻井队队长,同年加入了共产党。当时中国的钻井技术还很落后,他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钻透祁连山,玉门关上立标杆”的口号。

在1958年,他领导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000米的全国纪录,成为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荣获“卫星井队”红旗,被命名为“钢铁井队”。

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终年47岁。

革命活动

由于在旧社会受过压迫,饱尝了旧中国“贫油落后”的苦,王进喜有一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在参加群英会期间,他看见北京街头因缺油而背上煤气包行驶的汽车,心里非常难过。想到没有石油国家有这么大的难,从内心里感到愧疚。开会期间,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整夜在招待所的地毯上和衣而卧想心事,他说:“我不相信石油都埋在外国的地底下。”他决心要为改变落后面貌而拼命干。听说我国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他心情无比高兴,摩拳擦掌,“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提出申请要去参加大庆石油会战。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日夜兼程赶奔大庆。到萨尔图以后,王进喜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找到调度室首先问:“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我们的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得知井位在马家窑附近,他立即带队步行两个小时来到井场。他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那黑油油的土地,万分激动他说:“我们国家就是一块宝地。这回我们掉进大油海里啦,甩开膀子干吧,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当天夜里,全队33人就住在老乡的马厩里、牛棚里,有的就在野外餐风露宿。第二天来到火车站,本队钻机没到,就帮助别的队卸车,一连卸了7天,被评为“干劲第一”的有名的义务装卸队。

1969年,毛泽东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亲切握手。

1960年4月2日,从玉门发出的钻机运抵萨尔图。可当时吊车、汽车、拖拉机非常少,一半会儿轮不到他们用,60多吨重的钻机设备无法卸车、搬运和安装。面对重重困难,王进喜对大家说:“遇见困难怎么办?这就像打仗一样,不能退下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能上,不能等;只准干,不准拖!”他带领全队把钻机化整为零,采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钻机和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马家窑附近的萨55井,安装起来。连续苦干三天三夜,王进喜没离开车站和井场。行李放在老乡家,一次都没去睡过。房东赵大娘看见王进喜这样拼命地干,对工人们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工作组把这个情况向领导汇报,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同志大力赞扬。在油田首次技术座谈会上,会战领导小组做出决定号召全油田职工“学习铁人王进喜,人人做铁人”。会后立即掀起向铁人学习的高潮。

王进喜文化不高,但爱读毛主席的书。从玉门来大庆,别的东西都托运了,唯独把群英会上得的《毛泽东选集》带在身边。他坚持边学文化,边学毛主席著作。他说:“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会战开始以后,面对重重困难,会战工委作出学习毛主席《实践论》、《矛盾论》的决定,王进喜响应号召,认真学“两论”。通过学习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没油是最主要矛盾。”因此,战胜困难信心更足,行动更自觉。要开钻了,但因当时水管线没接通,罐车又少,供水不足,王进喜就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脸盆端了50多吨水,保证萨55井于4月14日正式开钻。在整个打钻过程中,王进喜没离开过井场。饿了,啃几口冻窝窝头;困了,裹着老羊皮袄靠着钻杆打个吨儿。经全队工人努力,只用5天零4小时就打完油田上第一口生产井。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王进喜说过不止一次的话。他时时刻刻都在实践着自己的誓言。第一口井完钻后,王进喜指挥放架时,被滚堆的钻杆砸伤了脚,当时昏了过去。醒来时一看几个工人围着他抢救,井架还没放下来,就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站起来继续指挥放架子、搬家。领导知道后,把他送进医院,他又从医院跑出来,回到第二口(2589井)井场拄着双拐指挥打井。钻到约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井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经过研究采取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比重压井喷。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进喜就扔掉拐杖,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

1960年4月29日,会战总指挥部在萨尔图万人广场召开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石油会战誓师动员大会,王进喜和其他红旗手骑马戴花绕场一周,受到全场的欢呼。会后,大会战正式打响,“学铁人,做铁人”活动也更加轰轰烈烈。

1964年冬,王进喜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12月,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在大会上“为实现石油自给,艰苦奋斗不息”的发言,受到全体代表的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在人大会议期间亲切地接见了他。

1965年王进喜任钻井指挥部副指挥。他说:“我当了干部,仍然是个钻工”。坚持深入基层,坚持参加生产劳动,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他依然保持着“跑井”的老习惯,到现场去解决生产、技术和后勤服务等问题。他自己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而对职工家的生活格外关心。凡是职工的住房、用水、交通、孩子入学、伤病医疗大事小情都亲自过问,帮助解决困难,为人民群众操尽了心。他说:“我从小放牛。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我愿意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在荣誉面前,王进喜一直谦虚谨慎。他说:“成绩完全属于党,我们小本上只能记差距”。

王进喜在长达30多年的与艰难困苦斗争中,吃大苦,耐大劳,积劳成疾,得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但他长期置疾病与个人生死于不顾,顽强地为党工作着。1970年春,他去江汉油田进行学习和慰问,足迹遍及井场工地。4月又万里西行,去玉门参加全国石油工业现场会。在归途,胃病发作,到北京经医院确诊为晚期胃癌。在住院治疗期间、王进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以钢铁般的意志同病痛展开斗争。在病重时,他想到的不是个人,不是小家庭,而是更加思念大庆,关心油田生产建设,惦记广大职工、家属,他嘱咐来探视的干部回去为职工家属和前线井队解决生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