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52

第52章 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左权(1905-1942)

生平简介

左权(1905-1942),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湖南醴陵县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前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新十二军军长、第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5月,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受朱德、彭德怀的赞扬。

1940年秋,左权协助彭德怀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

1941年11月,左权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左权还“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革命活动

左权早年投身革命,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信念。青少年时期,他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1915年,正在小学读书的左权得知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当即写下“毋忘五九国耻”的标语,在村中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袁世凯的宣传。读中学时,他参加了校内由中共党员领导的社会问题研究社,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经常和思想进步的同学讨论各种社会问题,并立志从戎,决心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变革中国社会而努力。

左权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参与组织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团结进步的青年军人,与国民党右派及反动分子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30年6月,左权从前苏联回国后,先后任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新编红军第十二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参谋处长、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等职,为培养红军干部、保卫闽西苏区、推动红军参谋工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1年12月,左权奉命参与联络、指导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举行宁都起义。之后,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红五军团,左权任该军团第十五军政治委员,后任军长兼政治委员。为教育改造起义部队,他努力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精神,大力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其逐步转变为新型的人民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在赣州、漳州等战役中,他率部英勇作战,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指挥艺术。

1937年9月左权随朱德总司令由陕西芝川镇东渡黄河。右起:朱德、任弼时、左权和总部作战科科长黄鹄显。

1932年6月后,左权相继担任红军学校军事教官、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红军总司令部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作战局局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他参与指挥红一军团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占领施秉城、攻打腊子口等一系列战斗,并多次率领部队执行佯动任务,掩护红军主力的行动,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又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

1936年5月,左权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与政治委员聂荣臻一起率部参加西征作战,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并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年11月他与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一部参加山城堡战役,迫使国民党军停止了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部参谋长,后曾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他随同朱德、彭德怀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协助指挥八路军进行战略展开。

1938年2月,八路军总部由山西临汾地区向晋东南挺进途中与西犯日军遭遇,左权亲率总部特务团仅两个连200余人的兵力在府城阻敌,与数千日军激战四昼夜,掩护了总部机关和群众的安全转移。4月,他参与筹划、指挥八路军在晋东南地区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巩固、扩大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7、8月间,朱德、彭德怀先后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左权受命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全盘工作。在此期间,他根据中央军委和朱、彭的指示,指挥八路军胜利地粉碎了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大举围攻,进一步巩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持召开了由八路军总部、第一二九师和中共晋冀豫区委参加的主要干部会议,对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及时做好反“扫荡”的准备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他积极协助朱、彭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巩固华北”的战略方针,指挥八路军分别进入山东、冀中、冀南和冀鲁豫等平原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扩大各抗日根据地。作为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为八路军的各项业务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1940年8月起,左权协助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就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遏制了国民党的投降逆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抗战进入到严重困难阶段后,他协助彭德怀领导敌后军民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号召,展开大规模的生产自救运动和精兵简政工作,为敌后军民逐步渡过难关奠定了基础。

日寇在屡次遭受我军打击后,不甘失败,于1942年5月在晋东南周围又调集了3万多兵力,发动了空前残酷的“铁壁合围”大“扫荡”,并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辽县麻田进犯。25日,为了掩护后方机关的同志们跳出包围圈,左权率部坚持指挥战斗,自己直到最后才开始突围。当队伍冲向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颗炮弹在他身前爆炸,左权不幸英勇牺牲。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