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20

第20章 抗日英雄——佟麟阁(1892-1937)

生平简介

佟麟阁(1892-1937),爱国将领。又名捷三,河北高阳人。1926年9月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五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佟麟阁参加,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主席,跟随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做出了贡献。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

革命活动

1908年他18岁时,经人介绍到高阳县公署当缮写,接触到一些官场内幕,激起他对贪官污吏的不满。1912年,当苦于无出路的佟麟阁得知冯玉祥在河北地区募征新兵便弃职投军,与刘汝明、冯治安、孙良诚等一起投于冯玉祥麾下,不久,任左峭哨长。

佟麟阁爱读书、勤练字、写日记,无论军务如何繁忙,他坚持学习从不懈怠。1913年,冯玉祥入基督教会,他试图用基督教义改变旧军队的精神面貌。佟麟阁也随冯玉祥加入基督教会,因他笃信教义并见诸于行,被人称为“佟善人”。

佟麟阁入伍以后,随冯玉祥南征北战,由排长到连长、营长不断提升。1924年,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时,佟麟阁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宋哲元)第2团团长。此时,他参加了冯玉祥开设的“陆军检阅使署高级教导团”,带职受训一年,学习高级战术、兵器学、欧洲战史、国文、《易经》等。他勤奋学习,从不请假缺课,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课后,他还不顾疲倦处理团务。同年,佟麟阁随冯玉祥参加北京政变,后任国民军第11师第21旅旅长。翌年,又任师长。

1926年9月,冯玉祥率国民军在五原誓师以后,佟麟阁先后任师长、代理甘肃督办兼任甘肃省陇南镇守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五路军副总司令、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五军军长。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军事编遣会议后,佟麟阁又先后任暂编第11师师长、第27师师长等职。

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使冯玉祥的西北军四分五裂,先后被收编、瓦解,只有宋哲元等率领的部分队伍被改编为第二十九军。中原大战之后,佟麟阁的27师被改编。佟被解职,只好携妻子儿女隐居山西。后来佟麟阁又被任命为二十九军副军长兼教导团团长。但由于在战争中受挫折,加之看不惯部队中争权夺利等恶习,佟麟阁便寄希望于无名无利的隐居生活,坚持不去赴任。他决意与老上级冯玉祥共做隐士。他们一起在山西峪道河读书练字,“九一八”事变和东北的沦亡极大地刺激了佟麟阁,他无法再隐居下去了。于是,佟麟阁前往二十九军住地,辅助宋哲元训练部队,以求报国。

1933年,当二十九军在长城一线与来犯的日寇激烈交战时,佟麟阁则留守张家口维持后方局势,保证前后方的联系,使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长城抗战失败后,留守张家口的佟麟阁同冯玉祥共同筹划组织抗日同盟军。在一次商议中,佟麟阁挥笔写下王昌龄的七绝诗《出塞》,表示了他们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1933年5月26日,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民众抗日同盟军,就任总司令,佟麟阁取代仵庸代理察哈尔省主席、同盟军第一军军长。第一军是同盟军的基本部队。28日,佟麟阁、吉鸿昌、高树勋等14名将领,自张家口联电致冯玉祥,表示要“团结民众、武装民众,誓以满腔热血洒遍疆场,保我河山,复我失地。”

抗日同盟军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应冯玉祥的要求派出大批优秀党员到张家口协助工作,并为此成立了中共河北前线工作委员会。

同盟军成立后,佟麟阁积极参予筹划军事部署,收复失地。他与吉鸿昌、方振武等部密切配合,并派出同盟军第一军的第1、第2两师各一部出兵张北,猛攻敌伪军,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地,于7月12日克复多伦,抗日同盟军威名大振。在此期间,佟麟阁治军理政,运筹帷幄,筹备军需,安定后方;出版《国民新报》,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民众武装,担任前方运输、救护工作。故而甚获察省军民的爱戴和拥护。

抗日同盟军的出现,受到蒋介石无理刁难。蒋企图以武力解决抗日同盟军。经过反复交涉,8月5日,冯玉祥被追通电宣布结束抗日同盟军的军事行动,命令前线部队后撤。8月12日,宋哲元返回张家口,恢复察哈尔省主席职务。佟麟阁任29军副军长兼张家口公安管理处处长。但是佟麟阁为抗日之志未酬而不胜悲愤,遂决定再次隐居,暂退北平香山寓所,等待报国时机。

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对日妥协,华北局势更加险恶,二十九军被迫退出察东。佟麟阁得知这一消息后坐卧不宁,他连续几日带上猎枪和干粮早早离开寓所,但每天都未带回任何猎物。他所追逐的不是猎物,而是要借列强声发泄他心中的烦闷。

1935年12月10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想以此来缓解日本对华北主权的掠夺,并任命宋哲元为委员长。由于该组织既不同于国民政府的一般行政区域的权力机关,也不同于当时已在日本人卵翼下的冀东伪组织,使宋哲元在处理内外事务上处境困难。宋考虑到厉兵秣马、演武修备的重要,遂借重于佟麟阁。宋哲元再三督促,请其出山负责军事。二十九军的几位师长张自忠、刘汝明、冯治安和赵登禹等也联诀相请。此时正值“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持续发展之际,平津救亡运动高涨,佟麟阁看到报国之日到来,遂欣然出山。1936年春,佟麟阁回任二十九军副军长职,兼抗日军事训练团团长。

佟麟阁经常和训练团团员在一起,事无巨细总是亲自过问,因而他非常熟悉学员,从侧面、背面均能叫出学员的姓名,并以此要求训练团的每个干部。每星期一的早上他都要给学员讲话,用爱国思想教育青年。他讲述二十九军喜峰口抗战的光荣历史,要求学员们继承和发扬英勇抗日的传统,激发了学员的爱国热情。经过佟麟阁等人的努力,军训团培养了一批干部。这些干部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贡献,有的人献出了生命,有的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员。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军队向我驻守宛平城的二十九军兵武装寻衅,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同时,驻守丰台的日军云集卢沟桥北,大肆破坏平汉铁路路轨,企图孤立驻守宛平城的二十九军。日军炮击宛平,炮弹已落入了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守军的阵地上。在大敌当前的危急关头,佟麟阁不顾蒋介石“侈言抗日者杀无赦”的严令,毅然向37师冯治安师长、何基沣旅长下达了“立刻还击,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的命令。守城部队遂奋起抵抗,由此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当时,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正在山东省亲,全军4个师约10万人分驻冀察各地。为了统一北平地区的抗敌斗争,佟麟阁由北平赶赴南苑驻军指挥部,召开全体将校会议。会上,他痛陈局势利害,坚决主张抗战卫国。他说:“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惟以死报国。”他的爱国激情使闻者动容。将士们磨拳擦掌,以“杀敌救国,军人天职”,“卢沟桥是我二十九军的坟墓”的誓言通电全国。

二十九军的抗战壮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援。中国共产党以正义的声音和极大的热情,导召全国人民一致抗战。北平的中共地下组织,及时动员“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救亡团体,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全国各地声援、慰劳二十九军的电报、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北平。卢沟桥的炮声,激起了中华儿女奋起武装自卫、抗日救国的热浪。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不断增兵平津地区,二十九军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7月26日,二十九军军部匆匆迁入北平城内,132师师长赵登禹被任命为南苑指挥官。佟麟阁和赵登禹共同坐阵南苑,研究抗敌对策。佟麟阁表示:既然敌人找上门来,就要和他拼个死活,这是军人的天职,没有什么可说的。

7月28日,日军直扑南苑,佟麟阁等沉着应战,因我方伤亡惨重,被迫突围。佟麟阁率部队退至大红门北,接着,日军又集中兵力包围了大红门。佟麟阁指挥部队利用地形边打边走,不幸被日军飞机击中右腿,鲜血直流。卫兵们劝他稍退裹伤,他大声喊道:“事急如此,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佟麟阁素来孝敬双亲,爱抚妻儿。他家在北平城内,距南苑指挥部近在咫尺。但自从战争开始,他从未返家,即使是老父病重、妻子生日也无暇回家团聚。他对家人说:“国难当头,军务紧急,大丈夫应当效马援甲,马革裹尸还乡。”他的爱国之情催人泪下。

为了保存实力,佟麟阁决定再次突围。他披起黑斗篷,强忍腿伤的疼痛,跃上战马,率领部队突围。突然,一颗炸弹落在佟麟阁的坐骑旁,无情的弹片击中了将军的头部,顿时血流面颊,他从马上栽倒在阵地上,壮烈殉国,时年45岁。

佟麟阁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7月31日,国民政府发布褒奖令,追赠佟麟阁为陆军上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彰忠烈。诗人姚柏林写诗追悼:“南苑团河亦战场,故都城外血玄黄,将军取义昭今古,麟阁功名麟阁扬。”各地人民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追悼纪念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英雄,北平城内原“南沟沿路”更名为“佟麟阁路”。佟麟阁的忠骸被移葬于北平西郊香山兰涧沟山坡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纪念抗战有功的佟麟阁将军。1979年8月7日,中共北京市委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北京市人民政府并在香山附近为佟将军修墓立碑,以志纪念。

佟麟阁的一生,实践了他“报效祖国”的愿望,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留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