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库保管工
48634000000015

第15章 计量(1)

4.1计量基本概念

计量工作同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科学技术研究、国内外贸易和人民生活都有密切联系。学习计量知识,加强计量管理,保证国家计量制度的统一和计量器具的一致、准确和正确使用,对于做好国家各类物资的验收、保管有着重要的意义。

计量,是用已知的确定的标准量同未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也是人们用计量器具对物质的物理量、化学性能进行测量,以便认识物质的各种特性。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制的确定,计量器具的一致、准确和正确使用。

4.1.1计量单位制

计量在人类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度量衡,基本上涵盖了计量的主要内容。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就是度;用升、斗测量物体容积大小,就是量;用天平、秤测量物体的轻重,就是衡。在春秋战国时期计量制度十分混乱,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后有很大好转。实际上,计量单位的不统一是造成计量混乱的原因之一。直到目前,我国虽然废除了许多旧杂计量单位,但仍不够彻底,比如在一些地方还在习惯上沿用市制、英制。1985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我国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单位和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这就把计量单位统一的制度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

注:重量(或称重力)计量单位与质量使用单位相同,但其意义是不同的。在人们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4.1.2量值的统一

量值,是表示一个量大小的计量单位和数值。如米尺上表示的“1m”、“5mm”;温度计上表示的“50℃”、“100℃”等等,都叫量值。量值不统一,存在有不一致性,是造成计量混乱的又一个原因。量值的统一,是通过人们约定并经一定组织确定下来共同遵从的计量标准值。如存放在法国巴黎附近塞弗尔国际计量局的铂铱合金国际质量原器是统一国际质量单位的最高依据。这是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下来的。

为了实现全国的量值统一,国家建立了各种计量基准器和各级计量标准器。各种计量基准器是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也是全国精度最高的计量器具。计量标准器按精度不同分成若干等级,采用国家计量基准器来确定计量标准器的精度,再用计量标准器来确定生产和使用的计量器具的精度。这样逐级传递,就可以实现全国量值的统一。

现以质量计量为例,国际质量原器是用铂(90%)铱(10%)合金制成的直径和高度都为39毫米,质量为1千克的正圆柱体,保存在国际计量局内,是用来统一国际质量单位的最高依据。

我国质量单位也采用铂(90%)铱(10%)合金圆柱体为国家质量基准(第60号,精度为8×10—8),保存在国家计量总局,是统一全国质量单位的最高依据。按质量基准器的形状另做两个副基准保存在国家计量院和国家计量分院。再用不锈钢做了质量标准器,下设一、二、三、四等砝码,逐级传递给各部门。国家质量基准器每隔20~25年要与国际质量原器比对一次。

我国一般使用的砝码共分5等,高一等的精确度比低一等砝码的精确度高5倍。其应用范围如下:

一等砝码用于科学研究上做精密测定;

二等砝码用于科学研究上做较精密测定;

三等砝码可供厂矿、科研、学校做化学分析和衡量较贵重物资,如黄金、白银、宝石、珍珠、名贵药材等;

四等砝码供一般厂矿、商业部门使用;

五等砝码直接用于秤上作增砣。

计量的种类很多,如长度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电磁计量、无线电计量、时间频率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放射性计量等。而质量计量只是力学计量中的一项。所有这些计量都是通过自上而下严格规范的量值传递来实现全面量值的统一。

4.1.3计量器具的一致、准确和正确使用

计量器具:凡是表示计量单位和数值的量具和仪器仪表,统称为计量器具。同时包括国家计量基准器和计量标准器在内。

计量器具的一致、准确和正确使用是实现量值统一,准确计量的重要保证。计量器具不规范,不统一和错误使用致使计量的不准确,是造成计量混乱的又一原因。因此国家规定,未经国家认可的计量器具不得制造生产,未经计量监督部门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出厂和销售,更不得使用。使用中的计量器具必须按法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以保证计量器具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求对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以达到正确使用计量器具的目的。

4.1.4质量和重量

一、重量

物体受地球吸引力而指向地心的力叫重力,也叫重量。重量随物体所处位置(如纬度、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物体从地面每升高1千米,重量要减少万分之三。例如,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长春重量为999.8克,到了北京为999.5克,而到昆明为998.3克。

二、质量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它是一个恒量,不随所处位置不同而改变。一个物体的质量,不论在地球上或在宇宙里的任何地方总是不变的。

国家质量基准器每隔20~25年要到法国与国际质量原器进行比对,而后再与国家质量标准器比对逐级传递给各部门,这就自然地避开了地球引力的影响,使得1千克的质量不论在什么地方用质量计量器具(天平、台、地秤等)所测得的结果都一样,都是1千克。

由此可知,质量和重量是两个不同意义的物理量。通过质量计量器具测得的结果是质量,而不是重量。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人们仍将天平、秤等质量计量器具所测得的结果称为重量,而不认为是质量。

4.2常用的量具

在物资的鉴定验收中,常用的量具有钢卷尺、钢皮尺、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等。这些都属于长度计量器具。当受到物件形状限制,钢卷尺、游标卡尺不能直接测量某位置间的长度时,可利用卡钳将其长度导引出来,用钢卷尺、游标卡尺间接测出其长度。可见,卡钳是辅助长度计量使用的工具,它不是计量器具。卡钳有内卡钳、外卡钳之分。

4.2.1钢卷尺、钢皮尺

钢卷尺一般有1米、2米、3米、5米等规格;钢皮尺一般有10米、20米、50米、100等规格。其最小刻度一般为1毫米,用于测量物件的宽度、长度,属于普通精度的长度计量器具。

测量操作要求:尺子沿测量位置要拉紧,并保持平直,尺子端部贴紧被测物体的端面,不得存在有空隙或偏斜,以测得准确的数值。

4.2.2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是一种中等精度的量具,可测量物体的外径、内径、宽度、深度等。按量程范围有0~150毫米、0~250毫米、0~300毫米等规格。

游标卡尺的结构:游标卡尺主要由尺身(主标尺)、游标(副标尺)、内侧量爪、外侧量爪等组成。

主标尺1小格为1毫米,副标尺50格为49毫米,副标尺每格长度=49毫米/50格=0.98毫米,与主标尺1格之差=1毫米-0.98毫米=0.02毫米。游标卡尺,即副标尺上每一格的读数值为0.02毫米。

读数方法:读数=副标尺0线指向主标尺左侧的毫米整数+副标尺上与主标尺重合刻线左侧的格数×读数值。

测量操作要求:打开紧固螺钉,使量爪与被测物体的测量点紧密接触,卡紧后拧好紧固螺钉,以测量后主、副标尺标称的数值相加,即为测得的准确数值。

4.2.3千分尺

千分尺是一种高精度的量具,测量精度为0.01毫米。可分为外径千分尺、螺纹千分尺等。按测量范围有0~25毫米、25~50毫米、50~75毫米等规格。可测量物体的外径、厚度、宽度等。

千分尺的结构,主要由尺架、砧座、测微螺杆、固定套筒、微分筒(活动套筒)等组成。当转动微分筒时,测微螺杆同时沿轴向移动,在适当的测力下,砧座与测微螺杆间的距离就是被测物体量点的实际尺寸。

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固定套筒上中线的上下两侧刻线每格为1毫米,但上下刻线相互错开,间隔0.5毫米。将微分筒圆周分成50等分标成刻度,微分筒内侧微螺杆的螺距为0.5毫米,则微分筒上的1格=0.5毫米/50格=0.01毫米(毫米/格称为千分尺的分度值。)

读数方法:读数=微分筒端面左侧固定套筒上毫米整数(上侧刻线读数)+0.5毫米读数(下侧刻线读数,没有时读0)+微分筒上与固定套筒中线对齐的格数×0.01毫米。

也可以把固定套筒上的刻线(包括两侧刻线)统称为千分尺的主标尺,把微分筒上的刻线称为副标尺。测量的读数,就是实际标示在主、副标尺上的刻度值之和。

测量操作要求:首先开启千分尺上的制动扳手,旋转棘轮,使被测物体部位处于砧座与测微螺杆之间,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棘轮,当听到棘轮发出响声时,关闭制动扳手,从主、副标尺上读出刻度值并相加,这就是测得的量值。需要注意的是,千分尺属于高精度量具、应保持砧座和微分螺杆端部整洁无灰尘杂物;被测接触部位要与砧座、微分螺杆端部接触紧密平实,以确保测得的数值准确。

游标卡尺、千分尺应按规定定期送计量部门进行技术性能指标鉴定。使用前如发现主、副标尺不能同时归回零位,说明该量具存在误差而不准确,不得使用,应送计量部门修理或进行校正。

4.3衡器

用以称量的器具叫做秤,或称为衡器。根据其构造、用途不同,分为杠杆秤、弹簧秤、液压秤、浮力秤和电子秤等多种类型。同时还有普通秤、工业用秤和其他专门用途秤之分。

秤统称为衡器,而衡器却包括砝码、天平及各种类型的秤。是利用标准质量物体(砝码)的重量与未知质量的比较,如重量相一致,则未知物体的质量与标准质量是相等的。比较所用到的支持物就是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