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库保管工
48634000000012

第12章 仓库气象(2)

(二)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是指气温在一年之中有规律地变化。一年之中,气温最高月在内陆一般出现在7月,沿海地区则在8月;气温最低月,在内陆一般出现在1月,沿海地区则在2月。

气温除周期性变化外,还有非周期性变化,如寒流、暖流、大风、大雪、长期阴雨、霜冻等,这种气温的变化幅度和时间没有一定的周期。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可以加强或减弱甚至改变气温的周期性变化,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对仓库通风排潮影响很大。春季,正是气温回升的时候,秋季,气温还比较高,如果到冷空气南下时,气温急剧下降,原来比较潮湿的空气由于被冷空气代替,变得冷而干燥,是通风排潮的极好机会;若是遇到暖空气时,气温陡增,湿度增大,则不宜通风排潮。

四、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

(一)绝对湿度的变化

绝对湿度的变化分日变化和年变化两种。

1.日变化

一般地说,空气的绝对湿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温度,其次取决于乱流。空气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四面八方无规则地运动,把近地面上的水汽带到空中,使地面上的空气的含水量减少,使空气绝对湿度日变化产生单峰型或双峰型两种情况。

(1)单峰型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它与温度的变化一致,一日中有一个高值和一个低值,通常是日出前气温最低时,绝对湿度也最低,日出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而增大,到午后2~3时绝对湿度达到最高值。

(2)双峰型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即在一日之中,绝对湿度出现两次最高值和两次最低值。一般是在接近日出前,出现第一次最低值,这是由于日出前气温最低,到上午8~9时绝对湿度出现第一次最高值,随后空气乱流作用逐渐增强,近地面水汽受热上升,高层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空气上下对流。因此,午后1~2时气温最高,上下对流作用最强,绝对湿度出现了第二次最低值。此后,气温逐渐降低,空气乱流作用减弱,热空气停止上升,水汽凝集在近地面层的空气中,晚上8~9时,绝对湿度出现第二次最高值。两个最低值是:日出前为最低,午后1~2时为次低。两个最高值是:上午8~9时为次高值,晚上8~9时为最高值。

2.年变化

绝对湿度的年变化和气温的年变化基本上一致,最高值出现在蒸发强的最热月(7、8月份),最低值出现在蒸发弱的最冷月(1、2月份)。

(二)相对湿度的变化

也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两种类型。

1.日变化

一般是日出前相对湿度最大,日出后逐渐减小,到午后2时左右,减小到最小值,以后又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增大,直到次日日出前又达到最大值。沿海一带的夏季,由于受海洋吹来的含有较多水汽的风的影响,这种风在午后1~3时最盛,因此,这时相对湿度也最大。

2.年变化

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一般来说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

五、风的变化规律

风的变化可分为日变化和年变化两种类型。

(一)日变化

早晨和晚上最小,午后最大。

(二)年变化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多吹偏南风,冬季多吹偏北风。

3.3库内温湿度的变化及对物资的影响

3.3.1库内温湿度的变化

一、地面库内温湿度的变化

(一)地面仓库内温度的变化

地面仓库内温度变化的热源主要来自库外,太阳光照射库房墙壁、屋顶,向库内传导热量,透过门、窗向库内辐射热量。而库外大气也与库内进行热量交换,通过门、窗进行对流。库内温度不论日变化或年变化,都与库外气温的变化大致相同。但库外温度对库内的影响,在时间上需要一个过程,并受到一定的削弱。所以,库内温度的变化,要稍落后于库外,而且变化的幅度也比库外小,通常是夜间温度高于库外,白天温度比库外低。

(二)地面库内空气湿度的变化

主要受库外空气湿度的影响,但库房建筑结构和存放物资的状况等,对库内湿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库内湿度的变化较库外小,但在同一库房,空气湿度也因具体条件的影响而有差别。例如库房的四角,空气淤积不畅通,相对湿度通常偏高;背阳面因气温较低,相对湿度也偏高;库房上部,因气温偏高,相对湿度较低;底部因靠近地面,温度较低,因此相对湿度较大。

二、地下库(洞库)内温湿度的变化

(一)地下库温度的变化

土壤温度日变化达到的土壤深度大约在1米左右。1米深度以下土温基本上无日变化,称为日温恒定层。地下库的覆盖层一般都有十几米、几十米厚,这样深度的地下库都处于年温恒定层,库内的温度不受库外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地下库的热源主要来自地温,受年温恒定层的控制,终年温度不变,无日变化。一年中,随季节的变化,太阳光通过门、窗向库内辐射微量的热量,库内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二)地下库湿度的变化

主要受地下水渗漏的影响,若不通风排潮,库内湿度可终年维持饱和状态;通风季节由于经常通风,库内湿度小;密封季节由于通风显著减少,库内湿度较大。一般来说,人工地下库的湿度分布是:接近地表面和库顶部位的,因渗漏影响,湿度较大。

由于地下库情况复杂,库内湿度不仅受到地下水的直接影响,而且与库房的建筑结构和密封性能有直接关系,同时又与通风的条件、通风量的多少、吸潮措施是否恰当、及时、有力等有关。所以,要摸清库内湿度的变化和分布,应适当增加对各部位湿度的测定,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调节库内湿度。

3.3.2空气温湿度对物资的影响

储存物资中的许多品种,如纸张、纤维物资等,都含有水分。水分在物资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物资对温湿度的适应性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如果长期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物资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大多数物资来说,又是因为物资中水分含量的变化引起的。由此可见,空气温湿度与物资中水分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我们必须研究物资中的水分与温度、湿度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做好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确保储存物资的质量安全。

一、物资的吸湿性与物资的平衡水分

我们知道,物资的吸湿性是指物资吸收和放出水分的性质,它与物资保管保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物资吸湿性的大小以及吸湿速度和快慢,都直接影响该物资含水量的增减,对物资质量影响极大。物资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叫做“吸湿”;水分从物资向空气间散发叫做“散湿”。具有吸湿性能的物资叫做吸湿性物资。

物资吸湿性的大小,集中体现在吸湿点的高低。所谓吸湿点是指物资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开始急骤吸湿的相对湿度,也叫吸湿的临界相对湿度。当空气相对湿度高于物资的吸湿点时,物资便开始吸湿;反之,低于吸湿点时,物资便开始散湿。不同物资,在同一温度下,吸湿点也不一样。吸湿点越低的物资,吸湿性愈强,愈易吸湿。同一物资,在不同温度下吸湿点也不相同,一般地说,温度越高,吸湿点越低;反之,温度越低,吸湿点越高。物资的吸湿点,是安全保管吸湿物资的重要依据。只要储存环境的温湿度条件不超过物资的吸湿点,物资就不会吸湿而起变化,这对防止物资变质损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吸湿性能的物资,在储存中随着空气温湿度的变化,相应地发生吸收或散失水分的作用。吸收或散失水分的数量相等时,物资中的水分含量呈平衡状态。这时物资中水分的含量,叫做物资的平衡水分。吸湿性物资在储存过程中,为什么会随着空气温、湿度的变化,相应地发生吸湿和散湿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吸湿性物资本身所含的水分,在物资表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密度和压力的水汽,如果物资本身含水量越大,温度越高,物资表面水汽分子运动就越活跃,其水汽密度和压力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空气中水汽压和物资表面的水汽压,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当空气中水汽压大于物资表面水汽压时,物资呈吸湿现象,含水量增大;反之,空气中水汽压小于物资表面水汽压时物资呈散湿现象,含水量减少。若空气中水汽压和物资表面水汽压相等时,则物资处于吸湿和散温的平衡状态,这时物资中所含的水分就是平衡水分。

但是这种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这时物资的吸湿和散湿过程照常进行,只不过是吸量和散量相等。如果温度或相对湿度发生变化,原来的平衡立即遭到破坏,又要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每一种物资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都有一定的平衡水分。在一定的温度下,相对湿度大,物资的平衡水分也大;反之,相对湿度小,物资的平衡水分也小。相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增高,物资的平衡水分变大。反之,温度降低,物资的平衡水分变小。

二、物资的安全水分

物资的安全水分是指吸湿性物资可以贮存的最高含水量(也叫临界含水量)。

物资在贮存保管期间的含水量,是有一定幅度要求的。如果超过了安全水分,就会影响物资质量的变化,物资就不能保证安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物资由于含水量过低,也会引起质量变化。因此,物资的安全水分,还应该有一个最低临界线。当物资中的水分降低到最低临界线以下时,也不能保证物资的安全。

不同物资,它的安全水分也不一样,这是由于物资的不同性质所决定的。而每种物资的安全水分,也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气温高,安全水分就低;反之,气温低,安全水分就高。

三、物资的安全相对湿度和安全温度

(一)物资的安全相对湿度

我们已经知道,吸湿性物资的含水量是随着空气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物资在储存中,为了保证其质量安全,都要求空气温、湿度条件与之相适应,使物资的含水量不超过临界含水量。刚好引起物资锈蚀或霉变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湿度。铁的临界湿度为65%~70%,钢的临界湿度为70%~80%,易霉变物资的临界湿度为75%。

为了保持物资含水量在安全临界线之内,就要控制储存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这个范围就是物资的安全相对湿度。各种物资的安全相对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气温高时,物资的安全相对湿度就低;反之,气温低时,物资的安全相对湿度就高。在空气相对湿度高于物资安全相对湿度时,这并不意味着物资立即变质,但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安全储存界线。如果超过物资安全相对湿度时间过长,幅度较大,则物资的吸湿就多,容易引起物资质量的变化。因此,应控制相对湿度在安全界限以内,以保持物资的安全含水量,保证物资质量的安全。

空气温度的变化,跟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一样,跟物资中的含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物资质量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

在绝对湿度(或水汽压)不变的情况下,气温的变化,可以提高或降低物资中的含水量。同时,气温的变化,对某些易产生晶析、汗析和易挥发性的物资,将引起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性能的变化。空气温度影响着大气中水汽在金属表面上及水膜中有害气体和盐类的溶解度。当温度升高时,使溶解于水膜中的氧的扩散加快,电解质溶液的电阻减少,离子更容易移动,可使金属腐蚀速度加快,使物资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遭到损失。

(二)物资的安全温度

物资在保管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质量安全,对储存环境、场所要求的温度界线,这个界线就是物资的安全温度,它是根据物资性能要求提出来的。温度界线也要求有最高温度界线和最低温度界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一种物资的安全温度,就要综合考虑具体物资及其包装等各方面的情况加以确定。

3.4仓库温湿度测定、记录、分析及仪器的放置、维护、保养

3.4.1水的蒸发和水汽的凝结

一、水的蒸发

水有三种形态,即液态、气态和固态。它们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称为水的三相,这三种形态可以互相转化。水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蒸发。大气中的水汽是由江、河、湖、海及动植物的表面和土壤蒸发而来的,所以蒸发是水汽进入大气的基本过程。

蒸发的物理本质是液体中分子不停地运动着,当液面上一些速度很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的内聚力时,就能脱离液面而跑到空气中去。这些分子,由于受到液面分子的相互吸引及互相碰撞,有一部分又返回液面中来。当脱离液面的分子数多于返回液面的分子数时,即为蒸发过程;反之,若返回液面的分子数多于脱离液面分子数时,为凝结过程;当脱离液面的分子数与返回液面的分子数相等时,即为饱和状态,蒸发为零。

蒸发有快有慢,快慢的原因主要有:

(一)温度

蒸发面温度愈高,愈易于蒸发。例如,湿衣服在太阳下晒比在阴暗处干得快些。

(二)风

有风和乱流时,蒸发面上的水汽很容易流散,风速愈大,蒸发愈快,有风时晾衣服干得快些,就是这个道理。

(三)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大,饱和差小,蒸发缓慢。反之,空气湿度小,饱和差大,蒸发快。

(四)蒸发面的性质和形状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物质溶解于水后,成为溶液。溶液面比纯水面蒸发得慢,因为溶液中的溶质对分子的吸引力比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要大些,所以溶质能使水分子不易跑出水面。蒸发面为凸面的比蒸发面为凹面的蒸发要快。

同一温度下,冰面的升华比冷水面的蒸发要慢,因为同温度下冰面上的饱和水汽压小于水面上的饱和水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