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专业精神:白金版(第2版)
48629800000023

第23章 做一个永不过时的专业人士(3)

第六,学习容忍事物的不确定性。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事物。人们都习惯在黑白分明的二维世界里生存,但是,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作为员工,在工作中就要学会容忍这种不确定性,学习在不确定的状态中工作,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力。

满怀感恩之情

感恩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又是一种专业精神的体现。当你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你会工作得更愉快,你会工作得更出色。

有位父亲告诫刚踏入社会的儿子:“要忠于自己的工作,假如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就算你的运气好,要努力工作以感恩惜福;万一薪水不理想,就要懂得在工作中磨炼自己的技艺。”

这位父亲是睿智的。作为员工,应该对工作心怀感激,感谢公司给了你展示才能的舞台,感谢上司对你的忠心栽培,感谢你的工作给了你锻炼能力、积累经验的途径。

一种感恩的心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无任何权力要求别人时,就会对周围的点滴关怀或任何工作机遇都怀有强烈的感恩之情。因为要竭力回报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会竭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与周围的人快乐相处。结果,我们不仅心情会更加愉快,所获帮助也会更多,工作也会更出色。

每一份工作或每一个工作环境都无法尽善尽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如失败的教训、自我成长的喜悦、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等等,这些都是工作成功者必须体验的感受和具备的财富。如果你能每天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你是否想过,写一张字条给你的领导,让他了解你是多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多么感谢在工作中获得的机会?这种深具创意的感谢方式,一定会让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会提拔你。感恩是会传染的,老板也同样会以某种方式来表达他的谢意,感谢你所提供的服务。老板和员工之间并非是对立的,从商业的角度,也许是一种合作双赢的关系;从情感的角度,也许会感觉有一份亲情和友谊。

不要忘了感谢你周围的人——你的老板和同事。因为他们了解你、支持你。大声说出你的感谢,让他们知道你感激他们的信任和帮助。要记住,一定要说出来,并且要经常说!这样可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报的。

感恩并不仅仅有利于企业、公司和老板。对于个人来说,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能。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

感恩和慈悲是近亲。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成为公司的一员而感恩,为自己能有一份称心的工作而感恩。

宽容与感恩紧密联系。我们满怀感恩之情,就应该乐观地对待生命,宽容地善待一切。宽容是给予的一种高级境界,是通往我们精神和灵魂增长之路的钥匙。善于宽容的人就能够获得力量的循环增长,实际上再也没有什么比仇恨更能堵塞我们增长的力量流动了。

我们应该宽容自己,宽容自己的一切愚蠢和错误行为,不要让忧伤和懊悔折磨自己,我们就会从错误中汲取更多的力量。

我们应该宽容他人。我们越早宽容他人,我们就越早享受生活的美好。再也没有什么比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更愚蠢的行为了。

不要因为你所在的公司中有些领导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就认为有理由不断地谈论或指责这些错误。当你取得了成就时,一定要培养心存感激的习惯,这是文明进展的力量源泉。你应该长久地持之以恒地怀有这种感激的习惯,无论你获得了多大的成就,你都要心存感激。

对于与你和谐工作的同事,说声谢谢,会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会给他们一种被认同的自豪;对你熟悉的人说声谢谢,会让他们有种付出得到肯定的满足;对陌生人说声谢谢,会瞬间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有位哲人曾说过:“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看法而产生的。”换个角度,以感恩的心去看待你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谢谢你”,“我很感激你”,这些话应该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为公司更加勤奋地工作,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当你的努力和感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当你准备辞职调换一份工作时,同样也要心怀感激之情。在辞职前仔细想一想,自己曾经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多少都存在着许多宝贵的经验与资源。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严厉的老板、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这些都是人生中值得学习的经验。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

而对工作心怀感恩的心情,基于一种深刻的认识:工作为你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作为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你对工作为你所带来的一切,都要心存感激,并力图通过努力工作以回报社会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失去感激之情,人们会马上陷入一种糟糕的境地,对许多客观存在的现象日益挑剔甚至不满。如果你的头脑被那些令你不满的现象占据,你就会失去平和、宁静的心态,并开始习惯于指责、抱怨。放任自己的思想关注阴暗的事情,你自己也将变得阴暗,并且,从心理上,你会感觉阴暗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围绕在你身边,让你难以摆脱。相反,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光明的事情上,你将会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

我们应将目光从别人的身上转移到自己手中的工作上,心怀对工作的感激之情,多花一些时间,想想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工作是否已经做得很完美了。如果你每天能怀着感恩的心态而不是抱怨的心态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工作的效果也将大不相同。

给老板以同情和理解

为什么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原谅一个陌生人的过失,却对自己的老板和上司耿耿于怀呢?专业精神的员工会给老板以同情和理解,往往在发生利益冲突时,他们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这就是有专业精神员工的成功之处。专业精神对于你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当你真正拥有它时,你会觉得它的威力不可忽视。

现代社会,员工与老板的角色转换也就是一瞬间的事,今天还是员工,明天就自立门户也当上了老板;今天还是老板,一夜之间破产了,你就是员工。可值得思考的是,你在完成了从员工到老板蜕变的同时,你是否有这种感觉,以前总是认为老板太苛刻,现在却觉得自己的员工并不令人满意,缺乏工作热情、敬业精神、主动性。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不同而已。

唐岩在一家私人公司打工,和公司的其他员工相比,老板对他还算器重,唐岩也非常感激老板,试图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老板,也经常和老板交流行业常用的,或已经被证实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并指出了一些公司目前的弊端和不足。老板也认可这些做法,知道了这些弊端和不足,并交代他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唐岩尽其所能想了一些办法征得老板的认可,但事实上公司并没有丝毫的改变。

这令唐岩困惑不解。“如果说是我的能力有限,他完全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但既然他认可,又为什么不做呢?我的建议是对公司有好处的,比如强公司的团队合作、为公司员工创造相对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等。这可是他自己的公司啊!我真的不理解,也想不通!”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老板的思路、做法不能得到员工的理解,抱怨因此而生。

唐岩对公司是忠诚的,对岗位也是尽责的。他已经尽了作为下属的本分,他似乎已经做了所有应该做的,除了一件事以外。就是“换位思考”。

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雇员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多考虑雇员的利益,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条黄金定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时,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善意,影响和感染包括老板在内的周围的人。这种善意最终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从老板那里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与人相处时遵守这条黄金定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经营管理一家公司是件复杂的工作,会面临种种烦琐的问题。来自客户、来自公司内部巨大的压力,随时随地都会影响老板的情绪。要知道老板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缺陷。他之所以成为老板,并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有某种他人所不具备的天赋和才能。因此,首先我们需要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来对待老板,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同情那些努力去经营一个大企业的人,他们往往在下班后还继续工作。

许多年轻人将自己不能获得提升的原因归咎于老板的不公平,认为老板任人唯亲、嫉贤妒能,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雇员,甚至认为老板会阻碍有抱负的人获得成功。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老板而言,再也没有什么比缺乏合适的人才更让他苦恼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寻找合适的人选更让他焦心的了。

年轻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以己度人,但是这个“己”是一个自私的、狭隘的,也就是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实上,从每一个员工第一天上班开始,老板就用心对他进行考察。他们会仔细衡量和分析他的能力、品格、习惯、人际关系、性情等等,只有当他认为一个年轻人缺少必要的能力,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和言行举止(包括认为老板无知)时,他才会认为这个年轻人没有前途。毕竟公司是自己苦心经营才发展起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偏见而毁了整个事业。

首先,员工和老板对企业管理的理解会有不同。在员工眼中,公司需要公平的环境,可是企业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不能妄想在企业内部实行公平,而只能是相对公平。在老板眼中,目前的企业可能还是公平的,而在你看来是不公平的。所以你提出的问题,在老板眼中,可能不是问题,你们对管理的理解是不同的。其次,这真是问题吗?

你认为你看到的弊端是问题,可能在老板眼中,那不是问题,起码暂时不是要命的问题。他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他要首先解决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你提出来的问题。毕竟老板的视野更宽阔,他对公司更了解,他做决定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不过,老板不会说你的建议不好,因为他怕打击你的积极性,毕竟老板需要自动自发的员工,不马上行动,也可能是在等待恰当的时机。第三,老板会考虑,你能做好吗?企业大了,做事的难度也大了。不是随便发个文件,随便一个人,就能做好事情的。老板要考虑谁来做这件事,做不好怎么办,做好了怎么办。

优秀的老板在做事的人选上,一定是要慎重考虑的,老板成败的关键就在用人上。所以有的老板明确地告诉下属“谁提出的问题谁解决。”这样可以把老板用人的烦恼,让下属也承担起来,他也是表明“我知道这个问题了,但手上没有合适的人选,要不你来解决你要不来解决,那就放一下,我考虑一下”。

老板这样做也是迫使下属在提出问题时,做出全面的考虑,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提出问题是容易的,而提出解决方案是困难的,这才是考验企业人的真正能力。

因此,做员工的应该多反思自己的缺陷,给予老板更多的同情和理解,或许能重新赢得老板的欣赏和器重。

也许老板并不是一个领情的人,但我们依然要设身处地为老板着想。因为同情是一种美德,在一个老板那里没有作用,并不意味着在所有老板那里都没有效果。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起码能够做到内心宽慰。

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需要调整心态。老板的工作是完成他的任务,而员工的工作就是帮助他完成任务。如果你完全理解这一点并向老板表明你很理解这一点,那么你不仅会得到老板的赏识,而且你已经进入了专业精神的更高境界。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

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积极主动。因此,当你的老板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请不要拒绝他。也许你会说我只要专业于我的工作,其他的事与我无关。那么你再怎么专业,也很难得到提升的机会。

所谓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指的是一种使命感、责任心、事业心,指的是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精神,指的是对效率、效果、质量、成本、品牌等方面持续的关注与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