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重症护理专科指南
48626600000002

第2章 重症护理标准程序(2)

(2)告知:向患者和(或)家属解释气管内吸痰的必要性及可能引起的不适。

(3)危险环节:缺氧、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颅内压增高、心跳骤停、呼吸骤停、感染等。

(4)观察要点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正确连接密闭式吸痰装置

③呼吸情况。

④分泌物量、颜色、性状。

⑤SaO2/SpO2的水平。

⑥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及病人的主诉。

⑦人工气道通畅性。

(5)记录。

【结果标准】

(1)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得到吸引,气道通畅。

(2)无并发症发生。

(3)准确记录。

每24~72小时更换密闭式吸痰管(根据不同密闭式吸痰管的种类),更换日期标签贴在密闭式吸痰管负压控制开关上。

16.简易呼吸器(BVM装置)人工呼吸操作流程和标准

【目标】患者经简易呼吸器(BVM装置)通气支持后维持有效的通气及氧合。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评估患者病情及人工呼吸的需求。

②患者意识、体重。

③简易呼吸器的性能、面罩大小。

④氧源、吸引器。

(2)告知: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3)危险环节

①通气不足。

②上呼吸道阻塞致病情恶化。

③胃胀气、反流及误吸。

(4)观察要点

①观察人工呼吸的效果。

②BVM装置无漏气声音。

③胸廓适度起伏,潮气量6~7?fffde008?fffde009ml/kg。

④SaO2/SpO2水平。

⑤胃部是否胀气。

(5)记录。

【结果标准】

(1)患者的气道开放手法正确,气道保持通畅。

(2)患者氧合状况得到改善。

(3)无明显胃胀气和气压伤等并发症。

(4)准确记录。

17.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标准

【目标】

(1)患者的通气和(或)氧合得到改善。

(2)减少呼吸作功。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是否需要行无创通气。

②患者的意识及配合程度。

③患者气道自洁能力。

④无创呼吸机的性能、电源、氧源、吸引器的性能。

(2)告知: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行无创通气的目的、操作过程,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和如何配合。

(3)危险因素:胃胀气、面部压疮、气压伤、二氧化碳潴留、低氧等。

(4)观察要点

①SaO2/SpO2水平、血气分析、呼吸频率。

②意识状态。

③呼吸机装置无明显漏气,患者气道通畅。

④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⑤观察呼吸机相关参数,及时处理报警。

⑥局部受压皮肤的观察。

⑦及时发现胃胀气及误吸。

(5)记录。

【结果标准】

(1)患者氧合和通气得到改善或及时改为有创通气。

(2)呼吸道分泌物得到及时吸引。

(3)无并发症发生。

(4)准确记录。

(5)呼吸机报警限设定合适。

18.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标准

【目标】

(1)机械通气患者得到足够的通气,改善氧合。

(2)并发症减至最低。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评估患者病情、年龄、体重(kg)。

②患者的意识及配合程度。

③呼吸机、电源、氧源、气源、吸引器等状况。

④人工气道的位置及通畅性。

(2)告知: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配合等。

(3)危险环节

①通气不足、通气过度。

②气压伤。

③心排血量降低。

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⑤误吸。

⑥呼吸机依赖。

⑦报警及参数设置不当。

(4)观察要点

①SaO2/SpO2水平、血气分析、呼吸频率、肺部呼吸音。

②呼吸机运作正常,观察呼吸机相关参数,及时处理报警。

③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的观察。

④保持人工气道在位通畅。

⑤气道温湿化、肺部护理。

⑥气囊压力的检测。

⑦口腔护理。

⑧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及时处理。

(5)记录。

【预期结果】

(1)患者的通气及氧合状态得到改善。

(2)在机械通气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如过度通气、通气不足或气压伤)。

(3)气道湿化方式选择恰当,湿化效果满意。

(4)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得到及时正确清除。

(5)呼吸机的报警限设定合理,报警能得到及时正确处理。

(6)患者床旁备有简易呼吸器及给氧、吸痰等急救装置。

(7)部件齐全,性能良好,接头吻合。

(8)准确记录。

19.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流程和标准

【目标】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及时发现口腔黏膜及舌苔的变化,将口腔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减至最少。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口腔卫生状况。

②患者的口腔黏膜、牙龈、舌苔、酸碱度、气味、口唇。

③人工气道固定带的清洁度。

④患者的呼吸循环情况、意识水平、镇静水平、气管插管深度、气囊压力等。

(2)告知: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3)危险环节

①气管插管脱出、移位。

②生命体征改变。

③口腔、舌、口唇黏膜压迫性溃疡。

④误吸。

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4)观察要点

①患者的耐受性。

②生命体征及SpO2的波动。

③气囊内压力的监测。

④棉球湿度适中,棉球要夹紧,擦洗动作轻柔。

⑤及时吸引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冲洗液。

⑥评估气管插管刻度后固定气管插管。

⑦听诊肺部呼吸音,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

(5)记录。

【预期结果】

(1)口腔清洁,分泌物及时清除,无异味。

(2)气管插管无移位和脱出。

(3)口腔黏膜无溃疡和损伤。

(4)口唇无压迫性溃疡。

(5)口腔护理至少每日2次。

20.心电监护仪的应用

【目标】持续监测心电活动,监测生命体征,为评估病情、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心电监护仪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②床边电源性能良好。

③病人的年龄、病情、皮肤情况、测血压肢体活动度、测血氧饱和度手指的情况(是否涂指甲油)。

(2)告知

①心电监护的目的、过程。

②可能的并发症(贴电极片处破损、过敏、测血压侧肢体肿胀)。

③不可自行调整监护仪设置参数。

(3)危险环节

①电极片及导线正确放置,与监护仪导线的正确连接。

②正确设置报警范围。

③每日检查电极片,必要时更换。

④肢体、血压袖带匹配,箭头标志指向动脉搏动处。

⑤选择P、QRS、T波显示清晰的导联,调节振幅。

(4)观察要点

①生命体征及患者的整体状况。

②各数值监测的准确性。

③局部皮肤情况。

④及时正确处理各种报警。

(5)记录。

【结果标准】

(1)患者的心电监护得到持续监测,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2)无意外并发症发生。

(3)准确记录。

21.电除颤术

【目标】安全及时地给患者行电除颤,纠正、治疗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除颤仪的性能及充电状况。

②病人的年龄、意识状态、心律失常的类型。

(2)告知:电除颤带来的不适及并发症(电击伤、皮肤灼伤)。

(3)危险环节

①充分暴露胸前皮肤。

②正确识别心律失常的类型。

③均匀的涂抹导电胶。

④选择合适的能量。

⑤正确放置电极板。

⑥放电时呼唤周围人员勿触及床栏。

(4)观察要点

①监测患者的心律、心率及其他生命体征。

②监测患者的神志情况。

③局部皮肤。

(5)记录。

【结果标准】

(1)患者心律失常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2)患者安全、无并发症发生。

(3)工作人员安全。

(4)准确记录。

22.动脉导管置入术

【目标】采用无菌技术安全置入患者的动脉导管,正确连接压力换能器。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穿刺处无红、肿、硬结、瘢痕及炎症。

②如为桡动脉穿刺,穿刺前需做改良式Allen?fffde10bs试验。

(2)告知

①动脉导管置入的目的、过程、可能的并发症(局部血肿、?fffde008感染等)。?fffde009

②成功置入后相关注意事项(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无菌)。

(3)危险环节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正确固定导管。

③血管内导管感染。

(4)观察要点

①穿刺点有无并发症发生。

②穿刺肢体远端血液循环,皮肤温度、色泽。

(5)记录。

【结果标准】

(1)安全置入动脉导管。

(2)置管过程符合无菌技术及标准防护要求。

(3)准确记录。

23.动脉血压监测

【目标】持续监测患者动脉血压,准确地反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基础血压水平。

②监护仪、测压系统性能良好。

(2)告知

①动脉血压监测的必要性、过程及并发症(导管移位、血肿、感染、血栓)。

②换能器与右心房的位置相平行。

③不可随意调整监护仪设置。

(3)危险环节

①正确并紧密连接换能器与电缆线。

②确保换能器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调零。

③整个测压系统中无气泡、无扭曲。

④加压袋压力在合适范围。

⑤设立适当的报警范围。

⑥换能器与导管连接紧密。

(4)观察要点

①压力波形、数值稳定。

②穿刺点局部有无红、肿、脓点、硬结。

③穿刺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

(5)记录。

【结果标准】

(1)患者动脉血压得到持续监测,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2)早期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措施。

(3)准确记录。

24.动脉导管拔除术

【目标】采用无菌技术,安全舒适地拔除患者的动脉导管。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与患者凝血功能相关的实验室指标。

②根据血流动力学状态判断动脉导管拔除的时机。

(2)告知

①动脉导管拔除目的、过程、可能并发症(血肿)。

②1小时内不要剧烈活动穿刺侧肢体。

③拔除当日不可清洗穿刺局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危险环节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正确按压拔管部位至不出血。

③无菌操作。

(4)观察要点

①监测无创血压。

②穿刺部位有无再出血及血肿形成。

(5)记录。

【结果标准】

(1)整个过程患者的不适减至最小。

(2)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3)准确记录。

25.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技术

【目标】

(1)正确采集血标本,进行有效血气分析。

(2)通过血气分析,准确判断氧合和通气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生命体征。

②局部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动脉搏动情况。

(2)告知: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嘱患者抽血时尽量放松,平静呼吸,以免影响结果。

(3)危险环节

①误入静脉。

②出血、血肿。

(4)观察要点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患者的主诉。

③局部皮肤的观察。

④防止标本凝血、溶血、混入空气。

⑤血气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5)记录。

【结果标准】

(1)穿刺部位准确,一次穿刺成功,准确采集到动脉血液。

(2)严格无菌操作,消毒范围够大。

(3)注射器内未有空气混入。

(4)穿刺部位压迫至不出血为止,穿刺点未发生血肿及淤青。

(5)采血量适当,患者对穿刺技术满意。

(6)记录准确。

26.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目标】采用无菌技术安全置入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所用物品性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②患者穿刺处无红、肿、硬结、瘢痕及炎症。

(2)告知

①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目的、过程、可能的并发症(血肿、感染、血胸、气胸、血气胸、心律失常)。

②成功置入后相关注意事项(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无菌)。

(3)危险环节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②排尽导管中气泡。

②导管固定牢固。

③穿刺后检查回血是否通畅,封管。

(4)观察要点

①导管在位、通畅。

②导管标识清楚。

②生命体征的监测及主诉。

(5)记录。

【结果标准】

(1)安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2)整个过程无并发症。

(3)准确记录。

27.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目标】准确测得患者CVP,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心率、血压、是否应用PEEP及PEEP水平。

②监护仪、测压系统性能良好。

(2)告知

①CVP监测的必要性、过程及并发症(导管移位)。

②换能器与右心房的位置相平行。

③不可随意调整监护仪设置。

(3)危险环节

①正确并紧密连接换能器与电缆线。

②正确牢固的连接换能器与置管。

③确保换能器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调零。

④整个测压系统中无气泡、无扭曲。

⑤加压袋压力在合适范围。

⑥设立适当的报警范围。

(4)观察要点

①波形、数值稳定。

②穿刺点局部有无红、肿、脓点、硬结。

③导管固定是否完好。

④测压系统中有无气泡,管路有无扭曲。

(5)记录。

【结果标准】

(1)准确监测中心静脉压,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2)早期发现潜在危险并采取适当措施。

(3)准确记录。

28.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操作规程

【目标】采用无菌技术安全舒适拔除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与患者凝血功能相关的实验室指标。

②根据病情评估中心静脉导管拔除的时机。

(2)告知

①中心静脉导管拔除目的、过程、可能并发症(血肿、感染)。

②拔除当日不可清洗穿刺局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危险环节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按压时间及按压部位的准确性(上腔静脉置管拔管过程中嘱患者屏气,拔出导管后正常呼吸)。

(4)观察要点

①穿刺点周围的皮肤。

②患者呼吸频率、节律。

(5)记录。

【结果标准】

(1)整个拔管过程患者的不适减至最小。

(2)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3)准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