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重症护理专科指南
48626600000001

第1章 重症护理标准程序(1)

1.双鼻式鼻塞吸氧的应用

【目标】患者经鼻塞吸氧后,提高血氧含量,纠正或不出现机体缺氧。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病人的病情、意识状况、缺氧程度、鼻腔黏膜及有无分泌物。

②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③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2)告知:吸氧目的、可能的并发症及配合方法。

(3)危险环节:注意以下可能影响吸氧正确、安全实施的危险因素:

①氧气流量表与氧源正确连接。

②遵医嘱调节好流量。

③鼻塞置入鼻孔。

④两根塑料管分别固定在患者的耳朵上和下巴下。

⑤轻柔调节塑料管上的滑片,松紧适宜固定好。

(4)观察要点:注意病人以下的任何变化,评价氧疗效果:

①呼吸模式。

②SaO2/SpO2水平。

③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5)记录。

【结果标准】

(1)正确给氧。

(2)患者的PaO2或SaO2/SpO2水平提高。

(3)无明显低氧血症者未出现机体缺氧表现。

(4)记录准确。

2.氧气面罩的应用

【目标】患者经氧气面罩吸氧后,提高血氧含量,纠正机体缺氧。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病人的病情、意识状况、缺氧程度、鼻腔黏膜及有无分泌物。

②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③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2)告知:吸氧目的、可能的并发症及配合方法。

(3)危险环节:注意以下可能影响吸氧正确、安全实施的危险因素:

①氧气流量表与氧源正确连接。

②选择合适的面罩。

③遵医嘱调节好流量,将面罩戴在患者的口鼻上。

④轻轻调节松紧带,松紧适宜固定好面罩。

(4)观察要点:注意病人以下的任何变化,评价氧疗的效果:

①呼吸模式。

②SaO2/SpO2水平。

③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5)记录。

【结果标准】

(1)正确给氧。

(2)患者的PaO2或SaO2/SpO2水平提高。

(3)记录准确。

3.文丘里氧气面罩的应用

【目标】患者经氧气面罩吸氧后,提高血氧含量,纠正机体缺氧。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病人的病情、意识状况、缺氧程度、鼻腔黏膜及有无分泌物。

②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③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2)告知:用文丘里氧气面罩吸氧的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

(3)危险环节:注意以下可能影响吸氧正确、安全实施的危险因素:

①正确调节吸氧浓度。

②正确连接氧气流量表与氧源。

③选择合适的面罩。

④轻轻调节松紧带,松紧适宜固定好面罩。

(4)观察要点:注意病人以下的任何变化,评价氧疗的效果:

①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

②SpO2水平及血气分析的结果。

③生命体征的观察。

④患者主诉。

⑤意识水平。

(5)记录。

【结果标准】

(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气分析结果满意。

(2)患者很好的耐受文丘里氧气面罩吸氧。

(3)记录准确。

4.持续脉搏血氧含量监测

【目标】持续准确监测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真实反映患者的氧合状况。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手指末梢颜色、温度。

②患者指甲的颜色、厚度。

③监测仪的性能。

(2)告知:监测目的、可能的并发症及配合方法。

(3)危险环节:注意以下可能影响监测正确实施的危险因素:

①合适的感应器型号。

②放置感应器部位有足够血流灌注。

③观察显示器波形,注意是否有人为干扰或出现低灌注状态。

④感应器放置部位定时更换。

(4)观察要点

①注意并记录患者的氧合状况及临床表现。

②末梢手指的颜色。

(5)记录:在病历上记录护理程序。

【结果标准】

(1)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得到持续准确的监测。

(2)早期发现潜在并发症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3)准确记录。

5.气管插管术

【目标】解除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为机械通气提供条件。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的病情、意识、氧合情况。

②气道分泌物量、性状。

③患者的性别、年龄。

④插管用物是否齐全。

(2)告知:插管目的及可能的并发症。

(3)危险环节:注意以下可能影响气管插管正确、安全实施的危险因素。

①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型号,检查气囊不漏气。

②插管前插管用物是否齐全、喉镜是否明亮。

③插管时间勿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跳呼吸骤停。

④插管时不能以患者的门牙为支点。

⑤调整合适的气囊压力。

⑥插管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4)观察要点

①气管插管的位置,固定是否牢固。

②呼吸模式、SaO2/SpO2水平。

③血流动力学状况。

④气道是否通畅,听诊两肺呼吸音。

(5)记录。

【结果标准】

(1)正确置入气管插管。

(2)维持患者气道开放。

(3)无并发症发生(如吸引致气道黏膜损伤)。

(4)准确记录。

6.气管插管的护理

【目标】保证气管插管在位通畅,维持患者人工气道开放,使并发症降至最低。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气管导管的位置、管道是否通畅。

②两肺的呼吸音,气道内痰的颜色、量、性状。

③口腔黏膜、口腔清洁度、气味、分泌物的量。

④气囊压力。

⑤体位。

⑥体温。

⑦患者的意识、合作程度。

(2)告知:气管插管护理的必要性,如何实施气管插管的护理,以及插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合作方法。

(3)危险环节:注意以下影响气管插管护理正确和安全实施的危险因素。

①气管导管移位。

②气管导管意外拔除。

③牙垫导致口腔黏膜的破溃。

④气管壁附着痰栓。

⑤口腔分泌物增加。

⑥气囊压力过高或者过低。

⑦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4)观察要点:注意机体任何异常变化:

①呼吸模式。

②SaO2/SpO2的水平。

③分泌物的性状、量、颜色。

④气管导管的位置。

⑤两肺的呼吸音。

⑥及时吸引口腔分泌物、及时进行口腔护理。

⑦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

(5)记录。

【结果标准】

(1)维持患者气道开放。

(2)并发症的发生减至最少,如嘴角的压伤、气管插管的移位、阻塞等。

(3)准确记录。

7.气管切开术

【目标】置入气管套管,维持气道开放,为机械通气提供条件。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的病情、意识状况。

②患者的凝血机制。

③局部皮肤的观察。

(2)告知:气管切开的目的及可能的并发症,确认已签定手术同意书。

(3)危险环节:注意以下影响手术正确、安全实施的危险因素:

①心跳呼吸骤停。

②气切处出血。

(4)观察要点:注意机体任何异常变化。

①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②患者的意识及其氧合指标。

③气切处出血情况。

④固定是否合适。

(5)记录。

【结果标准】

(1)气管套管正确置入患者气管内。

(2)维持患者气道开放。

(3)无并发症发生(如吸引致气道黏膜损伤)。

(4)准确记录。

8.口咽通气管的置入术

【目标】患者被安全有效地置入口咽通气管,维持气道开放。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的病情。

②患者的年龄、体重、口咽通气管的型号。

③患者的意识,配合程度。

(2)告知:口咽通气道置入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3)危险环节:注意以下可能影响操作正确、安全实施的危险因素:

①通过测量嘴角到耳朵中部的长度,选择合适型号的口咽通气管。

②持口咽通气管弯曲末端沿硬腭反向置入口咽部。

③接近咽后壁旋转口咽通气管180°,使其尖端指向喉咙处。

④把通气管的余下部分推入患者口内,使其咬合处在患者上下牙齿之间即可。

⑤用带子固定好通气管,确保安全。

(4)观察要点:注意患者任何异常变化。

①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

②呼吸模式。

③分泌物的性质及量。

(5)记录。

【结果标准】

(1)患者的气道安全开放。

(2)准确记录。

9.鼻咽通气管的置入术

【目标】患者被安全有效的置入鼻咽通气管,维持气道开放。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的病情。

②患者的年龄、体重、鼻咽通气管的型号。

③患者的意识,配合程度。

④患者鼻腔黏膜的情况。

(2)告知:放置鼻咽通气管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3)危险环节:注意以下可能影响操作正确安全实施的危险因素。

①选择合适型号的鼻咽通气管。

②评估鼻腔通道的状况,以排除任何创伤,包括鼻腔外部的,或鼻中隔扭曲。

③沿鼻腔底部、鼻中隔斜面插入鼻咽通气管。

④确定通气管的位置及通气管是否通畅开放。

⑤正确固定鼻咽通气管。

⑥通过鼻咽通气管吸引时动作要轻柔。

(4)观察要点:注意患者任何异常变化。

①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

②呼吸模式。

③分泌物的性质及量。

(5)记录。

【结果标准】

(1)患者的气道安全开放。

(2)分泌物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引。

(3)准确记录。

10.气道湿化

【目标】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呼吸的方式。

②痰液的量、颜色、性状。

③双肺的呼吸音。

④患者出入量、体温。

(2)告知: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气道湿化的目的,方法有哪些,并向其讲述湿化不足、湿化过度的危害。

(3)危险环节

①湿化过度。

②湿化不足。

③湿化液选择不当。

④人工气道堵塞。

⑤气道灼伤。

(4)观察要点

①患者的呼吸形态。

②听诊双肺呼吸音。

③患者气道内痰液的量、颜色、性状、黏稠度。

④SpO2/PO2/SpCO2指标。

⑤患者气道自洁能力。

⑥人工气道口端温度。

(5)记录。

【结果标准】

(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氧合指标正常。

(2)患者气道内的痰液及时排出,两肺呼吸音清。

(3)记录准确。

11.人工鼻的应用

【目标】呼气时,随温度下降,呼出的水分被截留在人工鼻中;吸气时,温度逐渐升高,人工鼻的水分补充到吸入气体中以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的呼吸方式。

②气道内痰液的量、颜色、性状。

③两肺呼吸音。

④患者出入量、体温。

(2)告知: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人工鼻运用的好处、不足之处,及观察要点。

(3)危险环节

①湿化不足。

②气道阻力增加。

(4)观察要点

①呼吸形态、呼吸频率。

②血气分析指标。

③气道内痰液的量、颜色、性状、黏稠度。

④两肺呼吸音。

(5)记录。

【结果标准】

(1)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

(2)两肺呼吸音清。

(3)记录准确。

12.气管插管/套管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流程和标准

【目标】保证机械通气的效果,防止气管黏膜受压坏死。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在检查气囊压力之前先评估病人的状况如SaO2/SpO2。

②气管插管刻度。

(2)告知: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气囊压力检查的目的和方法。

(3)危险环节

①压力过高:可发生气管黏膜坏死或气管、食管瘘。

②压力过低;可导致通气不足或误吸。

(4)观察要点

①气囊压力(25~32cmH2O)。

②口腔内是否有漏气声。

③观察病人SaO2/SpO2的水平,机械通气时需观察潮气量、气道压力。

(5)记录。

【结果标准】

(1)每班或必要时随时进行气囊压力检查。

(2)无明显漏气,压力在正常范围。

(3)在检测气囊压力的过程中,使病人的不适减至最小。

(4)无气管黏膜坏死或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

(5)记录准确。

13.经口咽和鼻咽吸引的护理流程和标准

【目标】病人的气道保持通畅,呼吸道分泌物得到及时清除。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评估病人病情及吸痰的需求。

②患者的意识及配合程度。

③吸引器的性能、压力。

④物品准备齐全。

(2)告知:向病人和(或)家属解释吸痰的必要性及可能的并发症。

(3)危险环节:缺氧、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颅内压增高、心跳骤停、呼吸骤停、感染等。

(4)观察要点

①呼吸情况。

②生命体征及患者的主诉。

③SaO2/SpO2的水平。

④两肺呼吸音。

⑤分泌物量、颜色、性状。

(5)记录。

【结果标准】

(1)患者上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得到清除。

(2)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3)准确记录。

14.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传统技术)的护理流程和标准

【目标】患者的气道保持通畅,呼吸道分泌物得到及时清除。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的病情及吸痰的需求,听诊呼吸音。

②患者的意识及配合程度。

③吸引器的性能、压力。

④物品准备齐全。

(2)告知:向病人和(或)家属解释气管内吸痰的必要性及可能引起的不适。

(3)危险环节:缺氧、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颅内压增高、心跳骤停、呼吸骤停、感染等。

(4)观察要点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呼吸情况。

③分泌物量、颜色、性状。

④SaO2/SpO2的水平。

⑤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及患者的主诉。

⑥人工气道通畅性。

(5)记录。

【预期结果】

(1)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得到充分吸引,气道通畅。

(2)无明显缺氧等合并症。

(3)准确记录。

15.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密闭系统技术)的护理流程和标准

【目标】

(1)患者的气道保持通畅,呼吸道分泌物得到及时清除。

(2)吸痰过程中缺氧及感染等并发症降至最低。

【标准程序】

(1)评估

①患者的病情及吸痰需求,听诊两肺呼吸音。

②吸引器的性能、压力。

③患者的意识及配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