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教您防治便秘
48623700000009

第9章 便秘的基本常识(4)

特别应该询问有无经常服用泻药的病史。其五应该问清起病时间与病程。在排便习惯一直正常,而近期出现顽固性便秘者,若能排除上述生活史、药物史的影响,则必须警惕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肿瘤。

二、如何进行直肠指检?包括哪些内容?

直肠指检有助于发现直肠癌、痔疮、肛裂、炎症、狭窄、坚硬粪块堵塞及外来压迫、肛门括约肌痉挛或松弛等。当便秘时,可查到直肠内有许多干燥的粪块存在。直肠指检方法简单易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患者体位可根据具体病情采取肘膝位、左侧卧位或仰卧位。触诊时医师右手示指戴指套或手套,并涂以适量润滑剂,如肥皂液、凡士林、液状石蜡等,先将探测的示指置于肛门外口轻轻按摩,待患者肛门括约肌放松后,探测示指再徐徐插入肛门直肠内。检查时患者不必紧张,呼吸平稳,肌肉放松,一般没有什么痛苦。

直肠指检有时能取得比内镜和X线更为准确的临床资料。有人称直肠指检为“指诊眼”,因为人的手指感觉灵敏,活动灵活,可以发现很小的结节溃疡,并能触摸到病变的范围、硬度、位置和有无脓血黏液。可以这样认为,直肠指检是肛管直肠疾病检查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对发现早期直肠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目前已有了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B型超声波检查、各种内镜等先进诊断设备,但都不能代替肛门指诊的作用。由于对此项检查重视不够,而造成漏诊、误诊的病例,特别是对肿瘤的漏误诊是不少的。凡是有排大便异常、便血、肛门疼痛、瘙痒或有分泌物,直肠邻近器官如阑尾、前列腺和子宫的病变,以及怀疑有腹腔内任何部位肿瘤的患者,都应进行肛门指诊。

三、采用哪些体位进行直肠指检?

患者体位可以采取以下3种:

1.膝胸式 适于检查男性患者,尤其适于做前列腺及精囊的检查,而且也是检查肛门、直肠的较好体位。

2.左侧卧式 适用于检查女性患者,男性患者亦可采用。

3.仰卧式 有腹腔疾患或不便于改换体位时可用此式,对身体虚弱者尤为适用。术者右手经患者右大腿下进行检查,同时可将左手置于耻骨上以协助检查。术者以指尖轻轻地在肛门口处按摩片刻,使其适应,并嘱患者张口呼吸,全身放松,使肛门括约肌松弛,然后将右手示指徐徐插入肛门,触摸肛门、肛管和直肠的各部位。

四、内镜检查包括哪些内容?意义是什么?

内镜检查包括肛门镜、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肠镜或电子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黏膜是否存在病变,并可做活组织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1.肛门镜检 为肛门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适用于肛管、直肠末端及肛门齿线附近的病变检查。还可进行活体组织检查,该方法简单易行,临床价值较大。肛门镜检查一股常用膝胸卧位,年老体弱或有心血管疾病者多采用侧卧位。检查时在肛门镜头及前部涂一层水溶性油剂。首先在肛门口轻揉数下并令患者呼气,肛门放松。医师可以观察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点、黏液、脓血、肿物及息肉。

2.直肠镜是检查肛管直肠的窥器 主要观察了解肛内和直肠壶腹部的情况。

3.乙状结肠镜检 为诊断直肠、乙状结肠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对直肠和乙状结肠早期的癌变的发现和确诊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检查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对于精神容易紧张、激动的患者,于检查前1h酌情使用镇静剂和解痉剂,乙状结肠镜可看到30cm肠段的病变,特别是对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的观察与活组织检查。

4.纤维结肠镜或电子结肠镜检 观察范围更为纵深,在技术熟练情况下,约95%可插到回盲部,可以观察到整个结肠,诊断率更高。

五、便秘有哪些特殊检查?意义是什么?

1.X线检查 一般来讲,X线检查又分为X线透视片、腹部平片、灌肠X线钡餐造影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等。

便秘是消化系统的一个症状,很多消化道疾病都可引起便秘。因此,便秘患者,凡怀疑有消化道病变时,做胃肠道造影检查是一种基本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显示消化道有无狭窄、息肉、肿瘤、扩张、肠道内憩室等造成便秘的疾病。同时,还可以明确肠道的运动功能。正常时,钡餐在12~18h内可达到结肠脾曲,24~72h内应全部从结肠排出,而在便秘时,排空迟延。钡餐灌肠,特别是近年来采用的结肠低张双重造影,对发现便秘的病因,可能有帮助。灌肠X线钡餐造影检查是指用硫酸钡作为造影剂,在X线照射下,显示消化道有无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而充满钡剂的消化道造影常常会遮盖微小的病变。为了查出消化道黏膜有无病变,需要服发泡剂或向肠道注气,使胃肠道内既有高密度的钡剂,又有低密度的气影,通过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消化道梗阻(尤其是不排便、不排气)时,则不可做钡餐造影检查,以免加重病情。对于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的患者,应禁忌取肠活组织检查。

气钡双重造影可让肠内占位性病变、溃疡、憩室等微小病变显示出清晰影像,并可发现病变的部位、分布、活动度、有无内瘘等,对发现和诊断便秘的病因有帮助。

X线检查虽然有很大临床价值,但不能取代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X线检查发现的阳性结果,应在镜下取活组织检查,方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2.测定肛管压力 采用肛管压力测定计测定肛管压力,通过直肠窥器将测压计探头放入直肠,然后慢慢向外牵出,每牵出1cm停1min,测定距肛缘1,2,3,4,5cm处的基础压和紧缩压,并可由最高压力区的长度测定括约肌长度。

受试者取左侧卧位,测压前尽量排空大便,不要做肛门直肠指诊。

可应用灌注式、气囊式或固态微传感器式,测定肛管括约肌静息压、主动收缩压、排便压,直肠气囊注气后引起的肛门直肠抑制反射,以及对直肠气囊注气或水后的感觉阈值、紧迫感和最大耐受量。该方法是通过一个带有直肠气囊的多腔探头完成的。分别确定灌注侧孔在直肠、乙状结肠和肛管的位置。在内外括约肌之间的沟内插入一个简单的双极电极,可在同一时间同时记录到内外括约肌的电活动。

肛管直肠压力,可反映和提示盆底肌肉和内外括约肌等排便肌群的活动功能。包括基础压紧缩压正常基础压为10.0kPa(65±17cmH?O);紧缩压为10.7kPa(128±57cmH?O)。便秘患者的基础压一般都减低。紧缩压降低,表示外括约肌活动功能低下,多见于老年人便秘。紧缩压升高则多见于青年人便秘,基础压和紧缩压都升高多见于儿童便秘。据报道,如果每周排便不到2次,无其他病因,内括约肌基础压大多数异常。

因此,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可区别全身性原因发生的便秘和排便梗阻,并可评定肛门直肠的生理状况,提供帮助诊断和治疗的数据。

该方法可以帮助判断有无直肠、盆底功能异常或直肠感觉阈值异常。

先天性巨结肠症、未成熟儿童排便障碍、先天性高位锁肛、直肠癌、肛裂、习惯性便秘等都可以利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如先天性巨结肠病儿的肛管直肠压力增高,用气球注入空气法使直肠膨胀时,不出现内括约肌松弛反射,基础压不下降,内括约肌继续痉挛等。但新生儿出生后2周内不能做这种检查。

3.排便造影 排粪造影受试者检查前应先清洁肠道。造影前2~3h口服钡剂充盈小肠,用稠钡剂加适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或钡剂300ml灌肠,以充盈至降结肠为准,并涂抹肛管标记肛门。拍摄侧坐于特制排便桶上静息、提肛、初排(力排充盈)、力排黏膜和正位力排黏膜片。

摄片应包括骶尾骨、耻骨联合和肛门。

排便造影可以证实痔疮、脱垂的直肠前部黏膜和耻骨直肠肌不适当的收缩引起的排便障碍,有助于诊断直肠、肛管解剖及功能障碍等异常。必要时排便造影可与盆底腹膜造影术同步进行,有助于盆底疝及直肠内套叠的诊断。

4.球囊排出试验 将球囊置于受试者直肠壶腹部,注入37℃温水50ml,嘱受试者取习惯排便姿势尽快将球囊排出,正常者可在5min内排出。该检查有助于诊断直肠及盆底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5.盆底肌电图检查 受试者取左侧卧位,可用针电极、柱状膜电极或丝状电极分别描述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的肌电活动。可以判断有无肌源性和神经源性病变。

6.结肠传输功能试验 受试者于检查前3d起禁服泻药及其他影响肠功能的药物。检查当日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胶囊1颗,于48~72h摄腹部平片,计算标志物的排出率及其分布,正常者应在72h内排出80%。严重者吞服一定数量不透X线的碎片作为标志物,定时拍摄胶片,可了解标志物在胃肠道内运行的速度及分布情况。如果系直肠性便秘,可见标志物在结肠中运行很快,最后聚积于直肠;如为结肠性便秘,则标志物分布于空肠与直肠之间部位。如果标志物全部在直肠内,则可能是直肠型大便困难或大便嵌塞。这些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并有直肠感觉和运动障碍。一般需要用灌肠法和指法排便解决大便嵌塞。运输异常缓慢时可见到标志物遍及全结肠,表明结肠在推进方面有全面障碍,但也可以是继发于向下排泄的梗阻。单纯结肠运送通过的检查可能会因饮食、锻炼和月经周期的变化而造成每日的结果不同,有可能是错误的结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连续2周的试验,即每天给予标准量的标志物得到解决。

其他检查包括小肠运输试验、结肠运输闪烁显像术等。结肠运输闪烁显像术可以了解原发性直肠、结肠癌有无肝脏和骨转移,可检查出直径1~2cm的转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