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补脾胃养生法
48623200000002

第2章 第2版前言

《灵枢·决气篇》提出:“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能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润养肌肤,荣泽颜面。所以金代脾胃内伤学说创始人——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说:“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故强调“欲实元气,当调脾胃”。

临床上很多疾病,诸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糖尿病,高脂血症,缺铁性贫血,巨细胞性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慢性肺炎,肺气肿,食管癌,胃癌,厌食症,口腔溃疡,女子月经病、带下病,男子遗精、阳痿,小儿遗尿、疳积等,均可运用补气健脾,温补脾阳,滋阴补脾,补脾益胃等方法调养、治疗,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于“补”的概念,笔者以为:“补”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有的思维定式。在传统医学及朴素哲学的思维方式影响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一些异常表现有了诸如“脾虚”、“肾虚”等“虚证”的认识。也正是因为这些“虚证”的存在,才导致人类疾病的产生或衰老。同时也认识到针对这些“虚证”存在而设定的补身祛病、延年抗衰的“补”法。所谓“补品”,也即指在此认识基础上而产生的能够增强人类体质,补充营养能量,改善“虚弱”状态的食物和中草药。

关于“补”的方法,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施补为原则,通过每味补品的寒、热、温、凉四性及酸、苦、甘、辛、咸五味的调节,发挥补养人体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的作用。中医补法,非同于西医营养疗法,取于自然,法于平衡,内容丰富,多姿多彩。

关于“补品”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补益中药,大多能够延长细胞寿命和生物生存时间,从而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能够增强内分泌和呼吸、消化、造血功能,改善机体代谢和内环境,补充微量元素,从而使人体精力充沛,功能健全,活力增加;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从而有利于防病治病,监控癌细胞的变异,预防癌症及传染病的发生。补益食品,大多能够提供人体必须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从而具有较好的增强体质、恢复平衡、补养脏器、维持健康的作用。

《中医补脾胃养生法》自2001年9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关注和认可,也有些读者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订建议,为与时俱进,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对本书进行了修订再版。适时增补了中医有关脾胃和脾胃虚的基本知识,各类脾胃虚的证候特点和补法概述,以及针刺、耳针、埋线、拔罐、敷脐、艾灸、指压、按摩补脾胃法等新内容,以冀对广大读者补脾胃养生有所裨益。书中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马汴梁

2009年6月于梦痴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