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48621700000001

第1章 自序

说不尽的日本女性那些事

屈指算来,从1988年自费到日本留学,至现在2014年,我已经在日本旅居了26年,超过了四分之一世纪。回望起来,的确可以用“弹指一挥间”来形容。

在这期间,和国内的朋友聊天时,“日本女性”总是话题之一。一般朋友常常会好奇地打听日本女性的方方面面,相处较深的朋友就会别具深意地问:“你在日本多年,就没有在日本女性那里为我们的民族报一次仇吗?”现在看来,这些关注与提问,恰恰反映了我们中国人一种难以言述的“日本女性情结”。

可不可以这样讲?中国男性在欧美女性面前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自卑感”,因为对方金发碧眼、身高体壮、肌肤远看白皙近看则汗毛孔放大了几圈,真的不是一个“种”;中国男性面对日本女性时则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爱怜感”,因为对方小巧玲珑,发髻高挽,身穿和服,踏着木屐款款而来,说起来“同文同种”,但别有一番风情、柔情散发出来。看看中国近代史上拥有日本妻子、情人的名人志士,我以为这种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只是,谁也不好意思明说。但对日本女性的格外关注,正是缘于此。

当然,如果仅仅如此认识日本女性,那就过于简单化了。近年来,我注意到一个问题:中国女足在世界足坛比赛中获胜以后,往往自称作或被称作“铿锵玫瑰”,日本女足在世界足坛比赛中获胜以后,往往自称作或被称作“大和抚子”。前者的称呼看不到民族传统、血脉的传承,只体现了一种“强”和“美”,后者的称呼则是重拾民族传统,赋予其时代的新意。

一些“哈日族”看过松岛菜菜子主演的电视剧《大和抚子》,却不知道“大和抚子”是日本女性的代名词。它既是传统日本女性的符号,也是日本女性文静、温柔、坚韧、有为的意象表现。但是,正如一些日本评论家指出的那样,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社会上变得结实起来的只有袜子和女性。战前,日本的袜子都是线织的,战后,日本的袜子都是尼龙织的,自然结实起来。战前,日本的女性遵守三从四德,相夫教子,战后日本的女性走出家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她们与袜子等同起来,可以看出日本男性的心态变化。

穿上和服,可以显露出日本女性传统的一面,那么,脱下和服呢?本书收录了我近年来写就的有关日本女性方方面面的文章,试图描述“脱下和服”的日本女性的一些“原生态”。注意,我这里用的是“试图”二字,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自己不曾与任何一位日本女性有肌肤之亲,很难真实、完整地描述出日本女性的“原生态”的。

我不想说得太多了。因为我相信关注“日本女性”的中国男性和女性,在看完这本书以后,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说不尽的日本女性那些事,道不完的日本女性那些情。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要感谢《日本新华侨报》社长吴晓乐女士。她的容貌与身材都与日本女性有相似之处,她的为人与品性则集中了中日两国女性的优点。她是本书辑录的许多文章的第一读者,当然也就是第一批评者。她从女性的角度对本书的许多文章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建议。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要感谢《日本新华侨报》的编辑记者团队。他们帮助我做了许多资料收集的工作。我一直为有这样的一支团队感到亲切、自豪。

这部书稿在东方出版社“趴”了很久,几经转手,有些编辑提出在编辑过程中“脸部发烧”。最后,还是在总编辑许剑秋先生的拍板下得以出版。在此,我要说声“感谢”。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 丰2014 年5 月1 日于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