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中小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48618100000017

第17章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法(3)

3)土地利用功能区划

土地利用功能区划相当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组成要素的布置。按各要素布置的要求生成相应的数据库,叠置后确定要素的空间范围。具体步骤可以分两步。

(1)摸清土地现状

将城市现状图各要素分解,形成三幅图,包括用地制约图(主要是河流、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胜地等不宜开发或变更用地性质的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图(以交通和其他大型基础设施用地为主)、行政边界图(或规划区范围)。三张图分析结果叠加获得可开发的空地数据库,为规划构思提供基础数据。

(2)分项分规则设计各功能用地的现状分析图和规划布局图

4)规划设计

受规划的大量定性分析工作的影响,利用GIS技术进行规划设计的功能尚不完善,但按照城市规划的一些技术的规范化,GIS技术在规划设计中可以执行的任务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工程规划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规划方案比较分析等。

5)规划成果可视化输出

规划成果的可视化输出包括图件绘制、三维动态模拟和文字报告等形式。其中,图件绘制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符号生成可识别图形;三维动态模拟是通过长、宽、高三项坐标生成三维视图,并提供旋转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空间;完成文字报告是指通过与WPS和WORD等文本处理软件的衔接,生成链接的文字报告。

4.3.3通用绘图技术

通用绘图软件一般指AUTOCAD和PHOTOSHOP等对图形和图片的处理软件。

通过这些软件,按规划的主旨构思绘制成果分析图纸,并精确量算距离和面积等指标,生成各类统计表,完善规划说明书。由于此类绘图技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比较普及,本书不做详细介绍。

4.4多维客观判断方法

多维客观判断方法是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客观判断方法确定规划目标,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一种规划方法,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用广泛。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中经常用到的是利益最大化判断和主导目标判断两种方法。

4.4.1整体利益最大化

规划研究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各方利益的综合协调过程。从宏观上而言,委托方代表政府的综合利益,编制方代表相对公平的利益,审批方代表更高一级规范市场的利益。三方的规划起点不同,但最终规划目标要趋同。其中,编制方和审批方内部相对比较好协调,主要是观点和态度的统一,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协调的时间相对较短,而委托方代表整个城市,涉及专业部门、公众、政府及各类大型企事业单位等。

1)编制方

作为编制方主要是指负责总体规划的项目组。项目组的成员往往由不同专业组成,观点不一,统一规划思想要经过反复讨论才能达成一致,并形成规划构思的依据。统一思想达成一致性,一般要靠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1)规划布局人员

规划布局人员往往更加重视城市发展的各项限制条件的权重值,并根据综合分值选择城市发展的最佳方案,这是一个反复循环进行的过程,而其他专业成员负责提供各专业性因素的重要性。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这是一对典型的矛盾,一方面发展经济,以空间形态作为支撑;另一方面,以限制经济发展的格局和模式而保护环境。规划师必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或数值区间,并从中取值,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包括自然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两项内容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制约作用,城市规划构思也应相应调整。

(3)专项规划内容间的整合

各个专项规划成员按各个专项规划原则进行的专项规划很难叠合得十分一致,应在共同背景下权衡利弊,明确调整内容,并修改方案和专项规划。

2)审批方

审批方的重要职责是规范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的总体规划内容和标准。审批过程由审批方聘请的专家组完成,专家组成员间重要观点的一致程度成为审核的重要内容和标准。

(1)通过

技术审查达到既定标准,予以通过,并提出今后修改的方向和内容。

(2)原则通过

对城市重大问题把握合理,观点明确,没有明显失误,予以原则通过,并罗列修改条目和主要建议。

(3)不通过

规划内容存在重大失误,指出失误内容,待修改完善后再审。

3)委托方

委托方代表整个城市的利益。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主要包括政府、专业部门和公众三大利益群体,三方利益的整合成为规划中的难点和重点。

(1)政府

自1994年分税制度建立后,政府的经济发展积极性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扩张迅速,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加快,同时征用农民用地矛盾和拆迁老住宅区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最令政府头疼的事情。因此,政府期望规划师以更科学、更合理的理由解释城市发展的必然性,并尽可能说服公众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认同。但是,政府部门更多关注的是城市产业布局和交通规划,对公共设施的完善欠缺积极性。

(2)专业部门

各个专项规划往往推动的是各个专业领域的发展,包括水电等各类工程规划,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对于刻意发展经济的中小城市,由于工程设施的不显着效益,政府的关注力不足,使这项事业经常处于不足和待完善状态,各个专业部门也常常为筹集资金保证运转而眉头紧促。此外,不同专业部门之间还会由于选址问题产生冲突。例如,安徽宣城市曾经就燃气门站的选址专门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研究并确定在城市郊区并有较好交通条件的地方,但是随着招商局工作的展开,新招来的企业也看中了同样的地方,而此时该城市总体规划正在修编,为切实解决该矛盾,经系统考察了冲突的地点后,并针对安全第一的原则,适当调整了燃气门站的选址。类似的矛盾很多,协调的过程必须以整体利益为指导原则。

(3)公众

按当前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民怨事件分析,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两类矛盾:一是旧城改造中涉及的拆迁问题;二是新区开发中涉及的征用农用地问题。

前者是拆迁安置,后者是征用补偿安置,两种安置费用难以达到公众心理的补偿要求,因此会出现各种矛盾甚至尖锐的冲突。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城市规划各个阶段应广泛召集公众参与,一方面让公众理解规划引发的各种建设行为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也要分时序进行,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再进行旧城改造,或采用经营的方式吸收开发商进入来实现。一般而言,发达城市通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举来实现集约利用土地和发展经济的双赢目标,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尽可能将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分阶段进行。

4.4.2主导目标化

受当前城市化和工业化推动的影响,受城市转型、体制创新时期对城市建设新要求的影响,现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的方法要求更加灵活,主导目标更加综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规划过程民主化

从根本上说,城市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更是一种公众行为,因为公众始终是城市规划的服务主体。现阶段,开展公众参与主要是规划成果的场地公展或网上公展。

利用这种公共展示的方式收集的意见比较分散和片面,针对性不强,可采用性不强,不具备修改的充足性。此外,城市规划专业性强,公众理解规划行为尚难,更难以提出建树性的意见。因此,公众参与应从形式走向具体,从可有可无走向必不可少,并将公众参与渗透到总体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并尽可能举行不同规划阶段的公民听证会或规划知识普及宣传会等,使公众的积极性提高,并真正代表大众利益提出要求,为规划今后的实施工作也开了绿灯。

(2)规划目标和内容弹性化

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大多依据国民经济计划编制近、远期城市建设蓝图,而城市发展过程的可变因素很多,规划成果的刚性难以适应各种条件的变化,难以真正引导长远的城市建设活动。许多中小城市受宏观政策背景的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也常有波动,行政建制也时有变化,再加上不同领导班子的认识水平的局限性,造成已有的城市规划成果很难实施,但是,城市发展要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迫在眉睫,只能通过再修编总体规划。例如巴彦淖尔市,自1980年以来在20年间做了三版总体规划,对比历版总规,内容比较规范,基本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形势和城市发展需求,而且历版总规都十分注重近期建设规划,说明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受大环境(区域环境)交通条件改善和行政建制变动的影响,巴彦淖尔市中心城区并不是在老城的用地上发展起来的,而是不断开发新区,并着手进行旧城改造,这样做有利于简化建设程序,减少投入,但不利于城市良好骨架的形成,形成比较松散的结构,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也不连贯,不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律。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各类建设项目落实困难,从而造成不同时期对近期建设的渴望,由近期建设引发了对总体规划修编的迫切性。因此,作为中小城市,其总体规划应本着立足长远、把握现状、解决问题、坚持合理发展目标的原则,综合进行用地布局、经济预测和各类用地比例的科学合理的平衡。在规划的技术过程中,不仅要多方案对比,还要适当加强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以战略远见和足够弹性体现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速度有一个弹性的承载能力。城市总体规划的弹性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不仅要具备适度超前性,还要具备经济紧缩状态出现的应接能力,即按步骤分阶段实施,每个阶段都不影响整个城市系统的运作。

(3)规划人员的综合性

城市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综合性,城市规划师要克服专业局限,更新理念,换位思考,正确把握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更高层次、更广阔视野审视城市发展。

为策应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多目标,在总体规划中应注重多目标综合和筛选主导目标,建立多目标模拟模型,以减法的方式逐步趋近更合理的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