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三明地名纵横
48615000000045

第45章 部分自然实体名称(3)

龙栖山位于将乐、明溪县交界处,属武夷山支脉之一,方圆约5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640.2米,也是将乐县最高峰,尚有5座侧峰海拔在1500米以上;因山底多石潭,潭深水清,据传有龙潜此,故名。龙栖山,又名陇西山,国家级龙栖山自然保护区设于此。按世界动物地理分布保护区位于东洋区北部,按植物分布处于泛北极植物区与热带植物区过渡带。区内群峦耸立,流泉飞瀑,奇山胜水,风景幽清灵秀,保存着较完整的森林植被与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丰富,素有“天然植物园”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基因库”的美称。据初步统计,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52科、868属、1763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金钱松、杜仲、观光木、黄山木兰等16种,并分布着我国极为罕见的南方红豆杉林和柳杉林。区内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58目、289科、1452属,共2129种。其中,哺乳类46种、鸟类8种、爬行类22种、两栖类11种、鱼类31种,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豹、云豹、黄腹角雉、蟒、白颈长尾雉等19种。区内主要景点有仙人塘、植物园、十字坳、石牛栏、圣水岩、龙潭飞瀑、山前云海、手工造纸作坊等8处。保护区融观光、娱乐、避暑、疗养于一体,是人们旅游避暑疗养的好去处。

1982年,国家投资398万元对龙栖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和开发。1989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9月8日,国务院正式将龙栖山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10月,龙栖山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天阶山位于将乐县城南7千米处,为武夷山脉南段。公园面积900公顷,范围包括天阶山、华山、五马山、蜡烛山、范厝山、坡坑竹林、南山、杨时理学大观园和城区古文化等9个景区。2002年9月,天阶山公园被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12月23日,天阶山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

龟山位于将乐县城北郊,为封山南延支脉,因状如伏龟而得名。宋咸淳三年(1267),山麓建有“龟山书院”,度宗御笔题额。山下龙池建龟山桥。书院与桥构成“龟山弦涌”景,为将乐古八景之一。书院倒塌后重建,并几经修葺。清康熙御书“程氏正宗”匾赐书院。民国年间书院倒毁,现为工艺美术厂厂址。龟山西侧劈坡平整,建龟山新村居民房。

九仙山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新路村与万安、高唐镇交界处,海拔1425米。宋绍定五年(1232),山巅建有“九仙万缘庵”,又名普照寺,历经6次重修,保存完好。此地夏无酷暑,冬无素雪,得景“九仙霁雪”,为将乐古八景之一。土地革命时期,该山为红军闽北独立师游击根据地。

雪峰山(将乐)位于将乐县古镛镇东南与沙县交界处,在漠源乡境内,又名雪里山,海拔1298米,因冬季常大雪封山,故名。福建省微波站和将乐县电视转播台设于此山。

五马山位于将乐县古镛镇西南,属武夷山支脉,海拔155米,有五座山毗连,形似五马故名。五马山面对长形金沙河,古喻五马归槽。县志载:“五马山在县南,五峰森列如驰马,即三华八景中之五马晴岗也。”

云衢山位于将乐县东部,跨顺昌县境,方圆6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168米,属武夷山脉。峰顶有唐代建庙宇和清道光年间所建的和尚墓塔,立于山顶远眺,可望见顺昌县宝山、邵武市七台山和沙县雪峰山。

猫儿山又名猫兽石、罗汉山,在泰宁县金湖畔的梅口和弋口之间,地处烟波浩淼的十里平湖南端。因其由3块巨大的剑石叠合而成,孤峰拔起,高耸入云,从远处眺望,酷似一只昂首曲背蹲坐在山巅的大猫,故得名猫儿山。景随步移,不同的角度,三座剑石构成不同景观,也因此得了不少其他的名字。猫儿山于十里平湖正面看,三座岩石叠合起来,酷似一只昂首曲背蹲坐山巅的巨猫。猫儿似乎在竖起双耳,凝神倾听天籁潮音,岩顶草木丛生,勾画出猫须鬓角和皮毛,惟妙惟肖。从侧面看,三座剑石则如三把利剑直刺天穹,故又名三剑峰。攀至山巅,丹山翠峰又似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千面罗汉”,所以此山还有罗汉山之称。其下为“猫儿寨”,为明末温恭的读书处;对岸有“黄石寨”,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监察御史江日彩的读书处。犄角对峙,如笏如剑。明代闽县周之夔咏诗赞叹:“羡尔仙崖胜武夷,梦中犹到共餐芝;俯看山翠成涛涌,仰掇星作石移;五色笔开露掌,千年钟乳割冰脂;珊瑚到底无消息,尽结森森玉树枝。”

因猫儿山景观独特,个性鲜明,金湖旅游开发后,猫儿山与金湖悬索桥、十里平湖一起被确定为泰宁金湖旅游的标志性图标。做为陆上景区的“猫儿山森林公园”,以猫儿山为中心,以清幽逼仄的峡谷曲流和原始天然的生态环境而闻名。公园中心景区约4平方千米,总面积约25.6平方千米。1997年,猫儿山森林公园由泰宁县林业局和梅口乡政府联合开发,8月被福建省林业厅评为“省级森林公园”,2000年2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猫儿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林翳谷深,泉瀑长流,空气清新,四季鸟语花香。公园内有各种野生植物、珍稀树种102科、360余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树种有水杉、红豆杉、长叶榧、乌干栎、红茶树等10余种(其中最珍稀的当数几十棵红茶树)。公园内还有各种珍贵野生动物30余种。公园内有水月岩云、洞天奇观、金猫窥世、傲松骑石、平湖仙翁等胜景89处。

峨嵋峰位于泰宁县新桥乡境内,距县城24千米,属于武夷山脉中段西南麓,因山势类似四川峨嵋而得名。峨嵋峰主峰海拔1714米,是福建省第七高峰,泰宁县第二高峰。2001年6月,泰宁峨嵋峰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2717.3公顷,其山峰秀奇,古树参天,珍稀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旅游和科学考察的胜地。松涛、云海、日出为峨嵋峰三大奇观。景点有东海洋、西海洋、双门石等。站在峨嵋峰巅,可以鸟瞰泰宁县城,百余里外的建宁县城和江西省的一些村落也隐约可辨。

大杉岭武夷山脉又叫大杉岭脉,绵延于江西省黎川县与福建省泰宁、光泽、邵武等县,东北——西南走向,是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山,为闽江、汀江和鄱阳湖水系的天然分水岭。大杉岭北接浙江的仙霞岭,南连广东的九连山,绵延约530千米,以山中多大杉树而得名。据传无诸虽被汉王朝封为闽越王,但他觉得闽越国最大外患始终是北方的汉王朝,所以多次巡游泰宁大杉岭。不但其死后葬于此地,而且遗下纯钩、豪曹、巨阙三剑助守北疆险隘。相传现在金湖岸畔的三剑峰便是无诸三剑所化,天久天长,剑承地气,化而为石,依然森森刺天。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派遣邓植将军屯兵大杉岭茶花隘,镇守闽地,并在这里定居下来。邓植将军墓即位于泰宁县新桥向西坊冢窠。泰宁县因位于大杉岭之南,故别称杉阳。

石辋寨距泰宁县城20千米。因寨内溪流名曰将溪,古又称将溪保。寨内方圆数千米,周遭群山环抱,团团如轮,严谨如城,故名石辋。明朝礼部主事池显方曾如是描述:“石辋者,石周遭如城,而自辟五门,内村原十里,类桃源者也。”这里所说的五门,乃石辋周围山势自然形成的五处险峻隘口,东往龙湖许坊,东南往朱口,南从宝盖岩出,通朱口水茜,西南从枪山,古人径此通泰宁城关,北通邵武禾坪。

寨内多石山,树高林密,峰峦险峻,峡沟线谷纵横交错。古民藉此地形,或携家遁避兵祸,或揭竿对抗朝廷。

南石寨系石辋内一大石山,当地人称大岭石。往石辋村西去二三千米,山道曲折如肠,崇山峻岭之间,一峰凛然,石皆南向,古人取其朝向,称之为南石山。山巅置寨,为南石寨。上寨之路,于峭壁上凿崖为磴。泰宁旧县志曾以“如猱上壁”来形容攀登者,可见其险峻的程度。清顺治三年(1646),总兵李成栋血洗南石寨。避难邑民拼死抗争,男儿血性,力战而喋血,贞女刚烈,投崖以守节,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此番杀戮,为泰宁有史以来惨重之最,人口遽减1/4。

燕子岩地处泰宁县大龙乡陈坑村的东南侧,是一座突兀高耸的山峰,山顶常年为云气所封盖,风动云走,紫黛色的峰峦时隐时现,远看似一只燕子在云中翻动。古人有言:“燕子岩,形势峻绝,常若飞动。”燕子岩得名由此而来。燕子岩上有一岩寺名龙兴寺。寺庙傍山而建,依地势而逐层抬高,上半部伸入岩洞中,远远望去若如布达拉宫,很有气势。龙兴寺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此后历代几经兵燹几经复建,“文化大革命”中再次被拆,1984年,当地群众自发筹资按原貌重建,1998年失火烧毁,21世纪初重建。

南坡的增坑垅山坳,有一块清雍正十年(1732)立的县界石碑。石碑坐东面西,高1.05米,宽0.44米,厚0.08米。碑文楷书阴刻,正文为“奉上总督部院大老爷刘军令分界立碑,左属归化(今明溪县),右属泰宁”,落款为“雍正十年八月吉日立”。石碑为两县辖区的历史分割标识,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红军崖位于泰宁县大龙乡龙安村北面,旧名白崖寨。为峭绝的岩石山峰,海拔600余米,上有石砌寨门和狭长的岩石洞穴。寨址三坪,为昔时村民联防盗贼的古寨。1934年六七月间,中共泰宁县委、县苏维埃机关干部和游击队,遭地方民团、大刀会匪突然袭击,游击队营长通讯员李火兴(大布乡大田坊人),为了掩护县委、县苏维埃干部脱险,引敌人登上险峻的白崖寨,最后弹尽跳崖牺牲。解放后,为纪念烈士李火兴的革命英雄事迹,把白崖寨改名为“红军崖”。

金铙山位于建宁县城东南12千米处。据传闽越王无诸校猎于此,遗下金铙,久而有光,故名金铙山,又名大历山、太弋山。

金铙山脉为建宁县城东南之屏障,北起泰宁挽舟岭,南至均口镇官常小华山,山脉之东为泰宁县辖,西为建宁县属。民国8年(1919)版《建宁县志》,称其“周亘三百余里,山有八十四峰”。山中青峰耸立,翠竹苍郁,银泉飞瀑,形若珠帘,构成金铙山脉秀丽的自然风貌。主峰白石顶海拔1858米,为三明境内最高峰。

金铙山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植被在垂直分布上变化明显,具有典型阶梯层结构。稀有的红花油茶散生、混生面积达66.7公顷,是木本油料作物和园林绿化的珍贵树种。

“秀起东南第一巅”的金铙山中分布的许多名胜古迹如金铙寺、白石顶、石燕岩、千姿石群、龙潭飞瀑等,都十分壮观。位于金铙山半山腰始建于五代后梁龙德元年(921)的金铙寺,是该县仅存的千年古刹。在金铙山西侧的悬崖峭壁上,山泉顺石壁急流而下,一泻千里,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银光,恰似终年不化的冰雪,古人称为“金铙晴雪”。2004年,金铙山列入“泰宁世界地质公园”范畴。

鹿山位于建宁县里心镇,与溪口镇渠村相邻,海拔994米,属武夷山脉。据传闽越王无诸校猎时,曾射死白鹿于此,故名。1931年3月,为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红四军队伍从建宁回师赣南,建宁武装游击队则转移到里心的鹿山开展游击斗争,牵制敌人力量。山顶有石庵、仙人床、棋盘石、十八辍盘岑等胜景。

天台山在建宁县东北15千米,属武夷山脉,海拔1174米,产木材、毛竹。半山腰处建有坞庵古庙,山顶建有电视差转台。

双门石位于建宁县东北部,是武夷山支脉的一个山峰,海拔1562米,山顶有两块巨石对峙如门,故名。山上有棋盘石、仙桥石、仙人足迹等景点。山上动物有猴和武夷角怪(即学名为“崇安髭蟾”的蛙类两栖动物)。

第二、岩洞

瑞云洞位于市区西北约14千米处陈大镇的狮头山麓。古传青狮作祟,被观音所镇,后来定光活佛云游到此,见彩云缭绕,瑞气四溢,峰峦秀美,遂定居于此,称之“瑞云洞”。景区面积10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1249.8米,融独特的火山岩地貌和丰富的常绿阔叶林景观为一体。主要旅游景点有瑞云洞、蝙蝠洞、黄金洞、长寿泉、仙人池、三叠岩、马头峰等。1992年10月瑞云洞列为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