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饶舌的小象
48613800000068

第68章 生死之交

1794年7月,席勒和歌德在耶那举行的一次自然科学研讨会上不期而遇。会后,席勒邀请歌德到家中小坐;初次交往,两人便谈得十分投缘。尽管当时两人的社会地位悬殊很大,创作思想倾向不同;那时歌德身为文坛巨擘,魏玛公国重臣,声名显赫,事业正如日中天;

而席勒出身微寒,弃医从文不久,仅刚刚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但两人交谈无拘无束,坦诚相见,彼此对对方渊博的学识,卓而不凡的见解深感佩服,初次相识,便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从此,哥德与席勒过从甚密,双方经常彼此邀请对方到自己家中小住,两人肝胆相照,无所不谈。月夜两人对坐庭院,一边品啜咖啡,一边探讨哲学、艺术真谛;或联袂而行到野外河畔幽林散步。

哥德和席勒在长期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情同手足;创作上心灵默契,相互合作;

他们合写的二行诗形式《警句》,多达四百余首。双方互相激励,共同探讨创作。席勒在哥德的影响下,放弃了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研究,写出了大批震动文坛的剧本;而哥德在席勒的劝说之下,不再浪费时间去参加宴会、舞会、应付无聊的社交应酬,而潜心创作诗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1805年5月9日,席勒猝然谢世;哥德闻悉噩耗,悲恸欲绝,他沉痛入骨地对家人说:“我已失去了我生命中的另一半。”当夜,哥德乘马车直奔席勒家中,为老友料理身后之事。

哥德亲自为席勒主持葬礼,泣不成声宣读悼词。办妥丧事,哥德回到家中已身心交瘁,卧床不起。半年时间内,失去老友的巨大悲哀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由于悲伤过度,哥德形同枯木,郁郁寡欢,精神恍惚,无法自已。他闭门谢客,足不出户。当席勒逝世一周年时,哥德毅然放弃自己的创作,呕心沥血整理席勒遗作;并不惜重金,请德国著名的美术家奥根塔勒为席勒遗著装帧设计,插图配画,付梓出版以致纪念。每逢席勒忌日,哥德总是要赶到席勒墓地默哀,为亡友献上一束鲜花,一直延续到逝世为止。这两位文坛巨匠的友谊,被传为千古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