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对啊,对啊,就是这样,我不知道怎么与她们相处,大的那个5岁,跟我还好一点,小的那个36个月,我一抱她就哭……”
在反馈时,扮演来访者的同学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她说我的共感让她很温暖。而我第一次找到了感觉,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使用倾听和共感后,我是可以有能力与来访者一起深入下去的。我终于明白前几次我为什么那么茫然,那是因为我进入了一个误区,我以为我必须“先知全能”,在来访者刚刚开口时,我就要知道他(她)是什么问题,我该用什么方法帮助她……其实真正的咨询并非如此,好的咨询师是一个引领者,用倾听用共感尽可能地多掌握来访者相关信息,并获得他(她)的认可,让来访者在自己的叙述和回忆中,自己找到问题的症结。作为初学者,只要放松自己,让自己进入来访者的处境中,就有可能获得让交流继续下去的力量和方法,只要交流能够继续,咨询就可以继续推进。
哈哈,我笑问自己“是开窍了吗?”
学员手记二
抗拒咨询师的共感
陈湘霖
我本人扮演来访者,另一同学扮演咨询师,我用了我自己正在经历着的困惑来求助咨询师,案例背景是我的妹妹不想留在上海,她想回山东发展,但我又很不放心让她走。
咨询师:“今天你到这里来想跟我谈谈什么呢?”
来访者:
(我确实希望咨询师能帮助我,所以我就开门见山)
“我最近很困惑,我妹妹她不愿留在上海,她想回山东。我其实又很不希望她走,但看见她不开心,我也很难受。”
咨询师:“你为什么不想她回山东呢?”
来访者:“我不放心她一个人待在山东,她在上海,我能照顾到她,我感到这样好一点。”
咨询师:“你为什么不放心她回山东呢?”
来访者:“我很担心她照顾不好自己的身体,担心她交到不好的朋友等等。”
(我期待咨询师问我,为什么我会认为她会照顾不好自己的身体?为什么我会担心她交的朋友不好?)
咨询师:“那你妹妹在上海做什么呢?她有朋友吗?”
来访者:“她在上海做过一段时间的文员,朋友不多,没有山东多,但我最近又在给她介绍工作,还把一些跟她年龄相仿的朋友介绍给她。”
咨询师:“哦,你为她做了很多,你真是个好姐姐。”
来访者:
(听到“你真是个好姐姐”这句话时,突然之间,我感到非常沮丧和恼怒,我是个好姐姐吗?如果我是个好姐姐,妹妹为什么非要离开我独自去山东生活?为什么她在我身边,总是不快乐的样子?我明白咨询师是在表达共感,可是这个共感让我非常不舒服,我完全没有再说下去的欲望。我沉默无语……)
我特意记下这个案例,就是要提醒自己将来做咨询师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用不恰当的共感“逼”跑了我的来访者。
指导老师的话:共感不是简单地恭维对方、从积极的方面肯定对方,而是体会到来访者情绪层面和认知层面当下的状况、即将进入的状态。这对新手来说非常难,这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扮演咨询师的同学该如何做下去呢?咨询师可以说:“看得出,你似乎并不认同我说的话。这句话让你内心有非常复杂的感受,是吗?你能具体谈谈吗?”随时敏锐地察觉来访者的变化,是咨询师共感的一个基本功。
学员手记三
共感不在话多
佳依
本来以为朋友有事没事都喜欢跟自己谈心,应该属于在共感方面会做得比较好的。谁知道,真正咨询时,就往往直奔脑海里自己设想的主题去了,是否真正让来访者感到被理解、被接纳,是否心情和感觉变好却顾不上了。生活中的共感没有直接转化为咨询中的共感。这多少让我有沮丧感。
在这次分组练习中,我期待着自己的突破。这是一个关于职业咨询的案例,来访者和朋友合开了目前的公司,从事培训及职业咨询方面的工作。目前的困惑是应该偏重公司的技术管理还是去做产品推广。我的一个好朋友就是做培训的,常听她说起现在培训企业竞争之残酷,所以我非常能理解来访者的感受。在共感时,我的话不多,有一句话被我重复多次:“是啊,现在的培训市场,竞争的确太厉害。”
本以为这句话会被来访者听得厌倦,但在反馈时来访者却说:“你的语气和表情,让我觉得你的确很明白我们的辛苦,很有亲切感,也感到你很清楚培训市场的状况,所以我很愿意继续谈下去。”
哇,这个反馈真让我信心倍增。原来,共感不一定要话很多,到位是最重要的。
指导老师的话:生活中的共感能力是可以转化为咨询中的共感力的。那些在生活中擅长共感的人在咨询中有可能会有良好共感。但初学者由于要整合听、说、思考等多项任务,可能会顾及不到共感。加强练习后,所有的能力会综合起来。
学员手记四
我把感觉弄丢了
牛牛
今天练习的是共感技术。在几次自信受挫之后,我把我的感觉给弄丢了。这可能是咨询中最难的技术了。不知道为什么,在练习中,我总是找不到感觉。太多的理性思考,太多的探求原因的冲动。在练习中,我无法找到来访者的感觉,甚至我把自己的感觉也给弄丢了。
伴随着更深的自卑,我开始怀疑我的个性是否适合当咨询师。联想到霍德兰职业兴趣测试的结果,我是属于传统、现实、研究型,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咨询呢?
休息的时候,看到愁眉苦脸的我,组员老虎把我带到教室的外面。雨后的上海,还是沉沉的、闷闷的。
“做个深呼吸吧。”老虎说。
“嗯。”
“怎么样?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闻到了——香烟的味道。”
“呃——对,我在抽烟。”老虎掐了烟头,“再闻闻,看看还能闻到什么?刚下过雨,再感觉一下。”
“嗯——好像有——泡泡糖。”
“感觉?”
“黏黏的,湿湿的,甜甜的。”
“对啊,你的感觉没有丢啊。不要想着泡泡糖,‘黏黏的,湿湿的,甜甜的。’这就是感觉。”
是啊,即使做咨询师,也不能为了找到别人的感觉就把自己的感觉给丢了。
为了减少我过于理性、过于逻辑的思考方式,老虎又给我做了一段意象训练。通过意象技术来体会一下别人是怎么想的。或者说,先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
“有一幢房子,石头做的。”老虎开始描述那个意象。
“石库门?”我插话道。
“不要想那个,想一下石头砌成的房子是什么感觉?”
“哦,冷冷的,冰冰的。”
“嗯,这就是你的感觉。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感觉,比如感受到坚固的、安全的,对吗?”
“嗯,对。”我点点头。
“房子没有门,只有一扇窗。”
“奇怪的房子!”我诧异。
“对你来说可能觉得会很奇怪,但是对于来访者来说,他就是这样想的啊。不要追究他的逻辑性。”
“走进房子,里面有一张床。”
“不是没有门吗?怎么进去?”
“不是说了吗,不要太在意逻辑性,找感觉,不能逻辑性太强。”老虎似乎有些怒了,“不然会注意不到该注意的东西的。”
“哦,知道了。”我回答道。
“房间里空空的,就只有一张床。床上有被子和床单。”我没有插嘴,老虎继续说着,“床单是红色的,被子是白色的。”他停了停:“你看到什么?”
“我感到毛骨悚然。我仿佛看到床单原先也是白色的,红色的不是染料,是血。还有丝丝血迹从被面中渗透出来,慢慢把被子染红。”
“对,对,对!这些就是你的感觉。但是这些不是来访者的感觉。你就是要通过和来访者的沟通来了解刚才那些对他来说都代表了什么,这样就能共感了。”
今天练习的目标是共感。虽然我今天没有直接在共感上下功夫,但今天对我来说的确收获不少。至少我把我丢失的感觉找回来了——或者说,我找到了成为咨询师的自信。
指导老师的话: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是组员成长的一个重要源泉。这个组员幸运地拥有这样一个小组。牛牛的长处是擅长逻辑分析,但有时会用逻辑分析代替情感反应。老虎运用强化感觉的方式对其训练,是可取的。只是,那个意象片断的含义,需要另外的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