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48597300000064

第64章 宋(9)

秦桧的一种手法是背后拨弄是非,造谣离间,出卖同他共事的大臣。绍兴七年(1137年),张浚要求离开右相的职位。宋高宗赵构问他:“谁可代替你呢?”张浚不说。赵构又问:“秦桧怎么样?”张浚说:“与他共事,才知他不光明磊落。”赵构说:“那就用赵鼎。”赵鼎接替了张浚的宰相职务。后来张浚受到迫害,要把他安置在岭南,赵鼎就约同事解救,与大臣张守面奏赵构,每人都千言万语为张浚求情,唯独秦桧一言不发,原来赵鼎、张浚很合得来,张浚先任宰相,竭力引荐赵鼎。他们曾讨论过人才问题,张浚激动地谈秦桧“善良”。赵鼎说:“此人得志,我们就无所措手足了。”张浚不以为然,所以也引荐过秦桧,后来知他不光明正大,就不再推崇他了。秦桧因此怀恨张浚,用挑拨手法告赵鼎说:“皇上想召用你,而张浚拖延扣留。”这就激怒赵鼎去排挤张浚。秦桧在枢密院只听赵鼎的指使,而赵鼎素来就讨厌秦桧,经他这一拨弄,赵鼎反而对他深信不疑,最后他们都被秦桧所排挤。赵鼎与张浚晚年在福州相遇,谈及此事,才知都被秦桧出卖了。

秦桧的第二种手法是言语不多,却很毒,甚至以一语害人。正如《宋史》中所说,秦桧阴险如悬崖陷阱,深危莫测。群臣讨论政事,还没有据理力辩,他用一两句话就否定了。李光曾与秦桧争论,发言稍微触犯了秦桧,秦桧就不说话了。等李光说完,秦桧慢慢地说:“李光没有做大臣的礼法。”赵构听后,对李光十分生气。所以史书上指出秦桧凡陷害忠良,一般是用这种权术。

秦桧的第三种手法是一意孤行,排除异己,必欲置反对者于死地而后快。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愿斩秦桧以谢天下。顷刻受到秦桧打击,把他贬往昭州(今广西乎乐)“编管”(宋代官吏,因罪除去名籍贬谪州郡,编入该地户籍,并由当地官吏管束)。他因小妻临产,想稍晚几天再走,结果秦桧派人叫他戴上刑具,押送昭州。秦桧还觉得对胡铨处理过轻,不足以“贬一警百”,使反对议和的人从此俯首帖耳,箝口不官,因而迫使赵构发了一道诏令,说胡铨上疏是放肆称凶,倡导犯上之风,告诫朝廷内外,不得效法。大臣陈刚中支持胡铨上书,秦桧大怒,把他弄到赣州安远县。安远县地处边远山区,条件极差,瘴气很盛,当地谚语说:“龙南、安远,一去不转。”意思说,到安远是一去不复返了,必然死在那里。陈刚中果然死在安远。邵隆在商州(今陕西商县)十年,披荆斩棘地进行治理,招回流散人手,发展生产,多次打败金兵。正值“绍兴和议”签订,把商州割与金国,邵隆很不满意。后来任命他主管金州(今陕西安康),他曾出兵金统治区。秦桧怀恨,就调他去主管叙州(今四川宜宾市),但仍不解恨,就暗中派人用毒酒杀害了他。故将解潜罢官闲居,因不同意和议,被流放南安(今江西大余)而死。大臣白锷说秦桧办事荒谬反常,被刺配万安军(今广东海南岛万宁)。可以这样说,翻开《宋史·秦桧传》,几乎是满篇记载着秦桧血淋淋的害人账。

秦桧的第四种手法是屡兴大狱,株连无辜,迫害与他稍有些微异的人。秦桧晚年更为凶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又兴起王庶二子(王之奇、王之荀)、叶三省、杨炜、袁敏求四大狱。诬陷他们有“诽谤罪”。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赵令衿看秦桧的《家庙记》,口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结果被告。有人又告赵鼎的儿子赵汾同赵令衿饮宴后厚赠礼物,“必有奸谋”,就送赵令衿入狱。秦桧在他的“一德格”天阁里写上赵鼎、李光、胡铨的姓名,“必欲杀之而后快”。此时赵鼎已死,恨不能处置,就想捕杀他的儿子赵汾。秦桧尤恨张浚,将他编管水州(今湖南零陵),指使其死党张柄坐镇潭州(今湖南长沙),与郡丞汪召锡共同监视。秦桧甚至要赵汾捏造事实,诬陷自己与张浚、李光、胡寅“谋大逆”,这次株连贤士五十三人。兴起这个大狱之时,秦桧已是奄奄一息之日了。

秦桧还搞文字狱。太学生张伯麟在壁上题词:“夫差,你忘记越王杀害你的父亲吗?”结果被打几十大板刺配吉阳军(今广东海南岛南部)。沈长卿曾与李光反对议和,又与芮烨同写一首《牡丹诗》,其中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的句子,被告后也遭贬谪。

秦桧搞株连无辜,举不胜举。岳飞被害时,株连坐牢者六人,审讯岳飞的大理寺丞认为岳飞无罪,均遭贬黜,上书为岳飞喊冤的,都被捕杀于狱中。赵鼎被贬谪到海南吉阳军后,他的门生弟子、僚属都被虚构罪名,加以陷害。

秦桧对反对过他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于细枝末节之处持有异议,也绝不放过。听到赵鼎死讯而叹息的人也被治罪。有人写诗送别胡铨,也遭编管。一次,秦桧举行家宴,叫戏子演戏,一个扮小官戏子的头发上的大环跌落在地。一戏子问:“这是什么环?”小官说:“二胜环(谐音为‘二圣还’,二圣指宋徽宗、钦宗,均被金俘去)。”戏子说:“你坐太师(无意中涉及秦桧,因他称秦太师)椅,为什么把‘二胜环’丢在脑后!”意思是说坐上太师椅,就把二圣南还的事置之度外了。顿时人都失色,秦桧大怒。第二天就把戏子都关在牢里,有的被杀害。

从“绍兴和议”签订后,秦桧就总揽了南宋军政大权,他以是否赞同求和乞降为分水岭:赞成者,可步步升迁;反对者,不论忠臣良将,还是普通百姓,一概划入被打击翦除之列。

跪拜忠魂,遗臭万年

在秦桧当权时期,坚持抗金、主持正义的人们,所受的诬陷、迫害是难以名状的。推翻他当时还没有成熟的条件:罢免他,宋金盟约规定,不许轻易撤换宰相。朝野上下对秦桧愤恨至极。这就必然会有英雄好汉铤而走险。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的一天,一位殿前军人叫施全,提着斩马刀拦在望仙桥下,暗中侦察到秦桧上朝的时间,见秦桧就举刀砍去,结果砍断了一根桥柱,没有伤及秦桧,施全终于被捕杀于市。行刺的做法虽不可取,但它充分表明了人民群众憎恨奸相的程度和对他处置的愿望。

老百姓是多么怀念岳飞和其他忠臣良将,对秦桧又是何等地仇恨和憎恶!

南宋时,人们听到岳飞被害的消息,“天下冤之,闻者流涕”。下至三尺孩童,都对秦桧怨恨。老百姓用面粉捏成秦桧形象,放油锅中煎炸,后来简化制作过程,只剩得两条长腿,变成现在油条的样子。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叫它“油炸桧”。元朝时,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称他的坟是“遗臭冢”。一首打油诗中说:“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明朝时,有人在岳飞墓前植桧树,举刀一劈为二,号称“分尸桧”;又铸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于岳飞墓前。清朝时,某剧场演秦桧害岳飞的戏,演得逼真,观众同情岳飞,有人竟跳上戏台将饰秦桧的演员打倒。

由于人民十分痛恨秦桧,因此就用故事、传说、神话等多种形式去鞭挞、讥讽他。传说明朝万历年间,京口人邬某游于杭州,见屠猪者把猪毛去后,猪腹有五字:秦桧十世身。还有一个“铁鞭打秦桧”的故事:张先生梦入岳庙,岳王以客礼相待,张辞行后,听到庙后树林中有哀号声,上前见一囚犯反吊于树上,一力士拿铁鞭狠抽。张问:“什么人?”囚犯说:“我是秦桧,岳王法规定,每天打一百铁鞭,你与岳王友好,能否请岳王免去今天这百鞭?”张答应了,又去见岳王。岳王已预知来意,不以礼待,且大声责骂:“你向来与我同事,我被秦桧杀害,你只幸免,今日为什么隐去过去的事,反而为贼哀求。可快走,姑且宽恕你。”张仓皇离去,再过树林下,见执鞭者又增一人,告张曰:“岳王因你为囚犯说情而怒,叫今天再加鞭一百。”张大为惊恐而醒悟。第二天,他脸发热背出汗,急去岳庙中拜谢,幸而没有得病。

秦桧两次窃踞相位,达十九年之久。他勾结赵构,包藏祸心,首倡与金和议,屈膝投降,误国害民,败坏伦理。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无耻之徒受到秦桧擢用。他操纵权柄,遍布特务,小有议论,即遭捕杀。他还暗中侦察皇帝动静,南宋军国事务由他一人独揽。秦桧死后,赵构说,我不用在膝裤中藏匕首了。赵构甚至说,对秦桧经历了“初奇桧,继恶桧,后爱桧,晚复畏桧”的过程。

总之,围绕宋金和战问题,秦桧充分暴露了投降派罪魁、女真贵族代理人的面目,终成一朝奸相,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今天,在杭州古木森森的岳庙里,高挂着叶剑英元帅手书“心昭天日”的巨匾。大殿里岳飞塑像是紫袍金甲,气宇轩昂,按剑而坐。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的铸像,袒臂反剪跪在岳飞墓地墙根的铁栅栏里。这是历史作出的最公正的判决。

贾似道——南宋末年擅权误国的奸相

贾似道,字师宪,台州(今浙江临海)人。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奸臣。他在政治腐败、国运衰微的南宋末年,由一个专事吃喝嫖赌的荡子,迅速爬到了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高位。他残酷压榨人民,过着极其荒淫奢侈的生活。在元军大举攻宋的时候,他向元称臣请降,最后落得个人人唾弃的可耻下场。

放荡子弟,扶摇直上

贾似道父亲贾涉年轻时,曾在钱塘县(在今浙江杭州市)买了一个有夫之妇胡氏做妾。后来,贾涉带了妻、妾去万安县(今江西万安)当县丞,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八月初八,胡氏在万安县衙生下了贾似道。由于贾涉的妻子嫉恶胡氏,在贾涉离开万安县时,胡氏被遗弃,后来改嫁给一个石匠,贾似道则跟随贾涉生活。嘉定十四年(1221年),贾涉升任淮东制置使。十六年(1223年),贾涉突然病死,当时贾似道只有11岁。贾似道在青少年时期,因为父亲死去,家道中落,又无人管教,曾一度落魄,在社会上游荡。他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沾染了一身流氓习气。后来,总算依靠他父亲做过制置使的“恩荫”(皇帝赐官职给大臣或功臣的子孙),当了个嘉兴(今浙江嘉兴)司仓的小官。

宁宗赵扩死后,理宗赵昀继位。贾似道的同父异母姐姐贾氏,与天台(今浙江天台)人谢道清一起,被选入宫中。由于杨太后包办婚姻,将谢道清立为皇后。可是谢道清的容貌并不出众,而贾氏却长得非常漂亮。理宗本是个好色之徒,就于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进封贾氏为贵妃。贾似道就依靠他姐姐与理宗的“枕席之恩”,在端平元年(1234年)以后的数年之中,被陆续提拔为籍田令、太常丞、军器监、大宗正丞等京官。从此,贾似道凭着理宗对贾贵妃的宠爱,更是有恃无恐,行为愈加放荡。他常常白天在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名妓女家里鬼混,夜间又通宵在西湖上泛舟燕游。有一天晚上,理宗登高眺望西湖夜景,见湖上灯火异常,他对左右说:“这必定是似道。”次日前去询问,果然不错。在南宋末期,理宗提倡理学。虽然他自己也经常干些荒淫无耻的丑事,但是在表面上总装得道貌岸然,竭力鼓吹维护封建礼教。贾似道挟妓浪游的行径,实在太过于张扬,理宗觉得有损封建统治者的声誉,就命临安知府史岩之对贾似道提出警告。史岩之知道理宗宠爱贾妃,便乘机为贾似道讲好话。他对理宗说:“贾似道虽有少年习气,然其材可大用也。”结果,贾似道并未受到惩戒,理宗只是命他离京去当澧州(今湖南澧县)知州。

贾似道无功无德,因是贵戚的关系,加上他善于使弄权术,却连年升官。从淳佑元年(1241年)至十年(1250年),他由澧州知州陆续升到两淮制置大使兼淮东安抚使知扬州(今江苏扬州)。宝佑四年(1256年),又加参知政事,随着权力的增加,贾似道的威风也越来越大,甚至右丞相兼枢密使董槐也十分怕他。宝佑五年(1257年),贾似道又当了知枢密院事,任两淮安抚大使。

贾似道在任两淮制置大使知扬州时期,曾经干过一件非常缺德的事情。当时,他找到了生身母亲胡氏和她的再嫁丈夫石匠。他怕母亲改嫁影响自己的声誉,就叫石匠去长江上经商,然后阴谋将石匠淹死在江中,再把胡氏接回。由此可见,贾似道的手段何等阴险毒辣。

谎报战功,独擅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