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孩子才聪明:提高孩子智商的秘诀
48591200000004

第4章 父母——孩子智力发育的“把关人”(3)

2尽量使用规范语言。家长要尽量使用规范用语,避免使用“奶话”或是方言,这样可以为孩子日后学习词汇、语言打好基础。当说到具体实物时,家长要尽量少用“这个”、“那个”等代词,而是直接说出实物名称,以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让孩子记住更多的词汇。

3积极给予孩子回应。当孩子询问、讲述或是呼唤时,家长要积极回应孩子,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说出更多的话。

4一问一答式的对话。家长要经常询问孩子,引导孩子多说、多表达。对于孩子的回答,家长要纠正其中语法错误的地方,并引导孩子拓展思路,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答案表述。这种一问一答的语言环境,可以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效锻炼,提高孩子的语言熟练度。

帮孩子融入集体生活

经常会听到周围的妈妈焦虑的声音:“我的孩子不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怎么办?”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中受到的是一种众星捧月般的爱,而缺乏一种与父母平等交流的体验。这就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那么,在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时候,势必会产生一种受到冷落的感觉。渐渐地,孩子就不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而变得自闭起来。

其实,人的本性是合群的,脱离了群体而成长起来的孩子在社会中将无法立足。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要想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有效开发,一定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让孩子变得合群。

小童是家里的宝贝,今年4岁了,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很宠他,经常给他买各种高级玩具,陪他做游戏。在家人眼中,小童一直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可自从小童上幼儿园开始,他的性格就似乎“改变”了。幼儿园老师跟小童妈妈反映,小童的性格太内向,平时都不爱说话,也从不主动和别人交流,很难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他从来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管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还是学习,小童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相反,小童一到家里就缠着大人陪他玩耍,闹腾得没完没了。妈妈觉得,孩子当然是希望和别人一起游戏的,只是他不知道如何和别人相处。这样下去对孩子身心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妈妈采取了“孩子外交行动”: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妈妈就会带着孩子到亲戚家去,让孩子和自己的表兄弟姐妹一起玩耍。果然,孩子玩得很开心,并且学会了对姑妈、舅妈等长辈的礼貌用语。妈妈告诉小童,也要邀请兄弟姐妹们到咱们家来玩啊!小童果然邀请了,兄弟姐妹们也时常来小童家,这让东道主小童感到非常高兴,对兄弟姐妹们谦让有礼,孩子们在一起其乐融融。

这时候,妈妈又告诉小童,亲戚离得比较远,平时你可以邀请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还可以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虽然小童有些为难,但是有了前面的经验,他还是邀请了邻居小朋友,结果也玩得很开心。后来到幼儿园,小童再也不排斥小朋友们了,很快融入了幼儿园的大家庭中。

像小童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很常见,一些在家爱玩爱闹的孩子之所以一到集体中就变得少言寡语,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人际沟通能力,难以融入集体生活所致。聪明的妈妈先从孩子比较熟悉的亲戚入手,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那么融入小朋友的队伍中就水到渠成了。

爱心指导

帮孩子融入集体生活的技巧

1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交流环境。与人交流的机会较少是造成很多孩子缺乏交往能力,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的主要原因。家长为孩子创立一个充满交流机会的环境,有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家中也有同龄儿童的朋友或邻居家做客,或是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这些方式可以弥补独生子女交流机会不足的遗憾,为孩子创造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帮助孩子消除对人际交往的障碍和恐惧,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2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让语言成为孩子融入集体生活的助推力。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交往的重要手段,也是孩子融入集体生活的必备条件。只有孩子敢于在人前表达自己的看法,说话时口齿清晰、思路敏捷,而不畏畏缩缩、结结巴巴,才能保证孩子与人交流时没有障碍。家长可以经常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提问孩子一些问题,“迫使”孩子当众回答,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在别人面前说话时不再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而是“敢”说话了,这对孩子融入集体生活是很有好处和必要的。

3要培养孩子合群,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家长关心孩子,子女关心父母,切不可围着孩子转,过分溺爱孩子。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不可随便打骂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养成合群的性格。

4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父母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少年宫组织的展览、科技馆的兴趣小组、儿童夏令营等。一旦孩子进入同龄人的群体中,就会逐渐学会相处的知识,像如何相处,如何在一起玩耍等。但是,很多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时“吃亏”,便要求孩子照顾好自己,和其他小伙伴少交往等。殊不知,这样做只会剥夺孩子参加群体活动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5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集体”的概念。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让孩子懂得自己时时处于集体生活之中,是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的关键。家长要给孩子合理引导,使孩子明白自己在享有集体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要服从集体的基本义务,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分子,集体的利益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家庭也是社会中的一个小集体,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种集体关系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教育孩子在享受社会提供的福利时,更要学会遵守社会秩序,比如骑车靠右通行、不横穿马路、不破坏公物等。这种权利与义务的教育,能使孩子从小就建立起集体观念,对他们以后顺利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有着很大的帮助。

建立新型“家庭关系”

有关专家观察发现:如果3岁以下的孩子缺乏家长的关爱和良好的亲子沟通,不但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而且会导致智力发育缓慢。孩子2—3岁的时候,正是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如果父母改变传统的压制型教育方式,与孩子建立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将会有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家庭关系”中,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面对孩子的现实。孩子到3岁左右的时候,已经明显形成了一些性格特点,可能是调皮的,可能是聪颖的,可能是内向的……无论是哪一种,父母都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只有正视孩子的现状,父母才能够找到切入点来引导孩子,开发孩子的智力。

2多观察孩子的举止。要想了解孩子的现状,就必须与孩子进行交流。而交流之前,父母有必要先观察孩子的举止,这是了解孩子思维模式必不可少的。时代的发展使“代沟”加大,孩子的很多举止是父母根本无法想象出来的。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有利于父母正确地引导孩子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