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法简析
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恐惧、战胜怯意,这便是恐吓得以奏效的心理基础。适当地恐吓多用于在较量的开端处,这样可以为自己建立心理优势,从而顺利得到自己的目的。
用招要点
1.长自己胆气,灭他人威风
与人较量,先要学会长自己胆量,灭对手威风。当你灭了对手的威风,那么,离战胜对手也就不远了。
廉范是赵国名将廉颇的后裔,做过云中太守。当时,匈奴大规模入侵,廉范率领部队,前往边境抵御匈奴。
匈奴人多势盛,廉范的兵力弱小,正巧日落西山,廉范命令战士们每人将两根火炬交叉捆在一起,点燃其中的三个头,另一头拿在手中,分散在营地和营地周围列队。顿时火点如同满天的繁星,很是壮观。匈奴军队远远望见汉军营地扩大,火烛甚多,以为来了许多援军,大为惊恐。
廉范对部下说:“现在我们的策略是,乘黑夜用火去突袭匈奴,使他们不了解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这样他们肯定会吓得魂飞魄散,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歼灭了。”
清晨,敌人将要撤退的时候,廉范命令部队早起吃了饭,然后直奔匈奴营地。廉范命令十几人拿着战鼓埋伏在匈奴营房后面,同他们约定,一见大火燃烧,要一边击鼓,一边呼叫。其他人都拿着兵器和弓箭,埋伏在敌营大门的两边,正赶上天刮起大风,廉范于是顺风放火。前后埋伏的人击鼓的击鼓,呐喊的呐喊。匈奴军队来不及防,乱作一团,慌乱之中自相践踏,死亡上千。廉范又领军趁势追杀,杀敌数百名,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从此以后,匈奴再也不敢侵犯云中了。
恐吓的前提之一便是气势汹汹的样子要装得像模像样。只有对方产生了怯意,才能将对方唬住。一个胆小自卑的人无法使用恐吓招儿,弄不好还会害了自己。以小充大、以弱充强说到底是勇气的较量、意志的搏斗。
下面介绍一些壮胆的办法,以便在关键时刻不畏恐吓或敢于恐吓对方:
(1)在胆怯或自卑时,找出对手的弱点,先在心里将对手打倒。
(2)尽可能大声说话,武装自己的内心,制造压倒对方的气势。
(3)用你的眼睛盯视对方眼、手等某一身体部位,给对方以压迫感。
(4)和对手相持,身体要摆好架势,也可以起到震慑对手的作用。
(5)占据背光位置,往往可以威慑对手。
2.捧中有恐
善恐者,捧之中有恐。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是典型的先捧后恐的成功之作。
宋太祖赵匡胤坐稳江山后,渐渐觉得那些战时曾流血卖命的把兄弟们对自己构成威胁。他们不但享荣华富贵,而且个个手握兵权,一旦有哪个发难造反,局面就难以收拾。但要向众弟兄下手,又怕天下人气愤,且每位手下都有一大批亲信,还会激起他们手下叛乱,自己的皇位很有可能坐不稳。怎么办呢?想来想去,赵匡胤想到了酒。
第二天,赵匡胤召来众把兄弟,大家饮酒谈笑,开怀痛饮,直喝到红日西沉,个个眼亮脸红。赵匡胤便讲起往事,最后叹一口气说:“若永远生活在那段日子里多好!白天厮杀,夜晚倒头就睡。哪像现在这样,夜夜睡觉不得安宁。”
兄弟们一听,关心地问:“怎么睡不稳?”
赵匡胤说:“这不明摆着吗?咱们是把兄弟,我这个位子谁也该坐,而又有谁不想坐呢?”
大家面面相觑,感到事态严重起来,想到刘邦得天下后逐个杀功臣的历史旧事,一个个胆战心惊,跪在地上说:“不敢。”
赵匡胤看预期效果达到,顺势穷追下去,说:“你们虽然不敢,可难保手下人不这么想。一旦黄袍加身,就由不得你们了。”
大家一听,明白赵匡胤已在猜忌大伙了。吓得在地上叩头不敢起身。
赵匡胤说:“人生苦短,大家跟我苦了半辈子,不如多领点钱,回家过个太平日子,那多幸福。”
大家忙点头说:“照办。”
第二天,旧日的功臣们一个个请求告老还乡,交出兵权。
只捧不恐会让对方自觉有恃无恐,答不答应要看他高不高兴,主动权在对方手中;而捧中有恐,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捧字只用作台阶,让对方不失面子,实质上他是非顺从不行的。
在施行捧中有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发制人,先声夺人,一语击中对方的软肋。
(2)平淡、低调使自己更显得坚定。
(3)以无言对恶语,用寂静生恐怖,对对手不理不睬,这是最为上乘的恐吓。
3.先出声,可夺人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很多人一听说要与强敌对阵,内心大都会立生恐慌,或者一见面就想临阵脱逃。产生这种心理压力就等于是自认失败。如果你能先发制人,就可减轻这种心理压迫。一旦先声夺人取得成功,占据了心理优势,对方便有可能产生恐慌或失意,恐吓便可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把握住主动权的问题了。
有一次,美国华裔商人陈东在香港繁荣集团购买了一批景泰蓝,言明一半付现金,一半付一个月期票。交易那天,陈东却不出面,而是派儿子陈小东前去。一个月后,期票到期了,银行却退了票。几经联系,陈东一推再推,后来索性不接电话了。繁荣集团这才知道中了圈套。
老板陈玉书说:“除非他永远缩在美国,只要他来香港,我一定逼他把钱交出来。”
陈玉书广布眼线,终于有一天,得知陈东来到了香港。陈玉书马上派人同他联系,并以鸟兽景泰蓝优惠售价相诱,将陈东请到公司。陈东在屋内等候时陈玉书一脚踹开房门,冲陈东大喝一声:“陈东,你上当了!”陈东顿时脸色大变。
“你既然来了,就还我钱吧!”陈玉书伸出手掌。
“我没欠你的钱,是我儿子欠的。”
“不是你在电话里答应,我怎么会让你儿子取货?”
“儿子欠债,要老子还钱,这不符合美国法律!”
“这里是香港!你今天不还钱就不能能走出这个门!我们这些人是讲道理的,对不讲理的人我们总有办法处理。你知道我是什么人?”不等对方回答,陈玉书大声说:“我从小在印尼就是流氓!”
这时,陈东冷汗直流,知道抵赖已无用,只得乖乖地还了钱。
俗语说:“先下手为强。”陈玉书在恐吓对方时先发制人,在对垒中取得先机,占据了心理优势,因此顺利获胜。在人际交往中,虽说不是刀枪相见,可存在一种心理优势由谁取得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先声夺人的具体做法:
(1)一开始便宣布最低目标以压制对方。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给予先发制人的一击,就可以在心理上压倒对方。
(2)争论中自己先提问题可占先机。在唇枪舌战中,不要老等着对手发问,而应先反问对方,逼着对方按照你的思路去行进。
(3)让对方先表现礼貌而你故意忽视礼仪。故意忽视礼仪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战术。
(4)比对方提前到达约定地点。当自己比约定的时间早到时,心情就舒畅,同时也觉得很从容,看见对方的时候,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优越感。
(5)不要主动道歉,以免处于劣势。因为先开口致歉的一方往往会处于劣势。
4.以威胁对付威胁
有的人处于有利地位,认为只要自己提出要求,别人的东西就会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对付这种人你要从实力上见真章自然不行,应该意识到,他能威胁到你靠的是实力,而你也一定可以找到可以威胁到他的软肋。以硬气的态度发出威胁,就可能达到挫其锐气的目的。
战国时代,各国争雄,互相侵扰。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大批善于辞令的谋臣辩士便应运而生。
一天,秦王派人去告诉安陵君:“秦国愿意用土地500里来换安陵。”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照顾,用大的换小的,真是好极了!不过,我们的土地是祖先传下来的,我不敢调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为了说服秦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唐雎来到秦国,拜见秦王。秦王十分傲慢地对唐维说:“我用500里的地方来换安陵,安陵君却拒绝我,这是什么道理?况且,秦国已经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君只有50里地却偏偏还存在着,是因为他是个谨慎的人,我没有把他放在心上的缘故。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扩大安陵君的地盘,他却违抗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唐雎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祖上继承的土地要永远保住它,即使拿1000里土地也不敢调换,何况500里呢?”
秦王听了甚为恼怒,说:“你可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说:“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一发怒,会使百万尸首横地,鲜血流淌千里!”
唐雎说:“大王可曾听过布衣之士发怒吗?”
秦王说:“布衣之士发怒起来,也不过是扔掉帽子,空手赤脚,用脑袋撞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常人的发怒,不是布衣之士发怒。从前,专诸替公子光行刺吴王僚的时候,彗星冲击月亮;聂政为严仲子杀韩傀的时候,白虹穿过太阳;要离刺吴王僚的儿子庆忌的时候,苍鹰在殿上扑击。这三位都是布衣之士,他们的满腔怒气还未迸发,上天就降示预兆。现在加上我,将要变成第四个人了。如果布衣之士非要发怒不可,倒在地上的尸体虽只两具,流血不过五步,可是天下的人都要穿上丧服。现在是时候了!”说完,拔出宝剑,跃起身来。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耸身长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我明白了,韩、魏两国所以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50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就因为有先生啊!”
秦王用500里换安陵君的领地,显然是个政治阴谋:安陵君如果同意交换,500里地很显然不能到手,从而失去了祖传的“根据地”;如果不同意交换,则背上了轻视秦国的罪名,也会被吞并。安陵君岌岌可危!然而先秦时代,“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唐雎胸有成竹,以布衣之怒相对,辨析常人之怒与士人之怒的不同并连举三例之后,用“倒在地上的尸体虽只两具”对“百万尸首横地”,用“流血不过五步”对“鲜血流淌千里”,指出士人之怒会使天下人都要穿丧服,同时拔剑跃身,宣称“是时候了”,吓得秦王连连道歉,放弃了侵吞安陵的计划。没有唐雎的针锋相对,安陵君又怎么能自保呢?
说“硬”话主要不是去批驳对方论点的错误、指责对方的可笑或荒谬,而是用与其相似、相对或相反的论点去智取对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寸土不让,占据制高点,这样就能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威慑对方。在使用攻心战术的时候,我们要记住的是:
(1)对在语言上威胁你的人,不妨用与其相似、相对或相反的论点去智取对方,这样就能威慑对方。
(2)“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遇事不要惧怕,记住:“狭路相逢勇者胜。”
(3)找到对方的气门,直击对方的软肋,这样,你的反击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