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资源
48586200000051

第51章 青藏雪域高原宗教文化旅游区(3)

(1)布达拉宫

位于拉萨海拔3767米的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建筑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是普陀罗(普陀)的译音,意为菩萨住的宫殿。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现存建筑是17世纪以来的历代达赖不断扩建的。宫堡依山而建,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宫主要组成部分有红宫、白宫。红宫为历世达赖灵塔殿和各类佛堂,共有灵塔8座,其中五世达赖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白宫有历世达赖的宫殿——日光殿、大经堂等。布达拉宫中不仅保存着内容丰富、价值极高的精美壁画,还收藏有近万幅明清以来的卷轴画和大批石雕、木雕、泥塑等艺术品、贝叶经等历史文物及藏毯、卡垫、经幡、华盖、幔帐、陶瓷、玉器、金银器物等大批藏族传统工艺品等,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布达拉宫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大昭寺

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八廓街,是西藏着名古寺之一。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

大昭寺现占地25100余平方米,中间是巨大天井,四面沿墙壁修建20多个佛堂。其中主殿高四层,上覆金顶,屋檐下吊铜铃,具有唐代及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特色。四周走廊和经堂、佛殿布满藏式壁画,描述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长近千米。大殿中间座上为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铜像,是当年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1409年黄教祖师宗喀巴给佛像献上了金制玉佛冠,佛像变得更加威严;大殿两侧配殿中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及尺尊公主的塑像。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许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如“金瓶掣签”的签瓶就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所赐,筒内放置如意象牙五支,供寻找活佛和呼图克图灵童时用,常供奉在宗喀巴佛像前。寺内还保存着自唐代以来的各种典籍、档案等大量珍贵文物。寺前有《唐蕃会盟》碑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合植的唐柳等古迹。2000年,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位于拉萨河畔,始建于1755年,是七世以后历代达赖的夏宫,每年藏历四月至九月,达赖在这里处理政事,举行庆典。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分为三部分,东区是罗布林卡,西区称金色林卡,中区为宫殿群。宫殿建筑群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和达旦明久颇章三组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又分有宫区、宫前区和林区三个主要部分。全部林园共有大小房屋370多间,园林内有凉亭、水阁、石山、草坪,盛夏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如今这里已成为拉萨的一座开放公园。每年藏族传统节日雪顿节期间,罗布林卡内都会举行盛大的藏戏表演。

2001年,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八廓街

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着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是随大昭寺的修建和人们对该寺的朝圣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拉萨最古老的一条街道。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后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现在,八廓街还保留着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旁边保留着老式藏房建筑。这里既有旧的噶厦政府、地方法庭监狱机构、达赖喇嘛及各大贵族宫舍,又有商店摊贩、手工作坊等。如今,八廓街集宗教、观光、民俗、商业和购物于一身,是拉萨最繁华的旅游商业街。

(5)羊八井

位于拉萨西北方,系念青唐古拉山南缘的一个狭长带状断陷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热资源地,有天然地热博物馆和青藏高原上的地热城之称。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峰海拔为5500~6000米,山顶发育着现代冰川,盆地内地形平坦,海拔4300米左右。当地含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数量最多,温度是中国温泉中最高的。1976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试验基地,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利用中温浅层热储资源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厂。

2)日喀则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与年楚河交汇的冲积平原。日喀则市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历代班禅驻锡地,后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旅游观光和科考、探险的圣地。喜马拉雅山脉横贯东西,形成了雄奇峻秀的极地自然风光。雅鲁藏布江自西至东纵贯地区中部,温泉、喷泉、大小湖泊、冰山、冰川和溶洞、熔岩散布于高山、草场之间,多姿多彩,变幻莫测。日喀则不仅有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还有独具神韵的人文景观。一年一度的扎什伦布寺展佛节、跳神节、夏鲁寺的西姆钦波节和藏戏演出,均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于世。日喀则以其古老的文化、雄伟的寺庙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西藏地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着名的旅游景点有扎什伦布寺、夏鲁寺、白居寺、萨迦寺、热拉雍仲林寺、帕拉庄园、珠穆朗玛峰、温泉湖泊、金嘎溶洞、曲典尼玛观相湖、色吾沟、孜布日神山等。

(1)扎什伦布寺

也称“吉祥须弥寺”,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玛山东面山坡上,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由喇嘛教格鲁派(黄教)根敦主持兴建,第四世班禅罗桑曲吉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之后,正式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该寺依山傍水,楼层高耸,金顶碧瓦,巍峨庄严。现寺庙面积15万平方米,有大小金顶14座、扎仓4个,经堂56座,房屋3600余间,另有历代班禅灵塔。寺内供奉的镀金铜像强巴佛,高26.2米,肩宽11.5米,脚板长4.2米,手长3.8米,中指长1.6米、粗1米,耳长2.8米,面部宽4.2米,是巨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塑佛像。此外,寺内收藏有唐卡、刺绣及精美贵重的珍玩、供器、瓷器、明清皇帝颁发的金玉印章、封诰敕书及八思巴文的元代“大司徒印”印章等文物,是研究西藏古代文化和藏汉关系史的重要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珠穆朗玛峰

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西藏自治区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藏语称“珠穆朗玛”,意为“第三女神”。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海拔8844.43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约6500万年前,珠峰所在的青藏地区爆发了着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青藏地区由海洋抬升为陆地。在地质运动的长期作用下,青藏高原不断抬升,终于成为“世界屋脊”,而珠峰最终成为世界第一高峰。珠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嶂,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在这些山峰的山脊和峭壁中,分布着许多规模巨大的冰塔林、冰斗、角峰等奇异的天然冰川。珠穆朗玛峰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是每一个登山家的终生夙愿。2004年珠穆朗玛峰被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名山之一。

(3)白居寺

位于江孜县西北宗山脚下,藏语称为“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历时10年竣工,由大殿、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其建筑充分代表了13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塔都完整保存且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筑群。白居寺主要有两大特色,其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兼容萨迦、噶当、格鲁三个教派,因而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另一特色是白居寺的标志——菩提塔,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塔有九层,高达32米多,有77间佛殿、108个门、神龛和经堂等,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珍品。塔内佛堂、佛龛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10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有“西藏塔王”之称。

3)藏南旅游区

(1)雅鲁藏布大峡谷

位于林芝地区的米林县和墨脱县境内,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海拔2268米,长达504.6千米,险峻幽深,侵蚀下切达6009米,它的长度超过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370千米),深度超过了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深3200米左右)。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内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完整的地方;有重点保护动物40余种,包括羚牛、孟加拉虎、金钱豹、赤斑羚、长尾叶猴、熊猴、小熊猫以及多种虹雉、棕颈犀鸟和蟒蛇等,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1994年被发现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科学界称作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发现之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南迦巴瓦、加拉白垒等着名山峰,有被评为“中国十大徒步线路”之首的徒步墨脱线路,有具有悠久传统的转加拉宗教之旅。雅鲁藏布大峡谷徒步更是世界上最艰苦的徒步科考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