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资源
48586200000003

第3章 黄河中下游历史文化旅游区(2)

5)明十三陵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的天寿山下,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被明代术士认为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自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开始建长陵,到清朝顺治初年建思陵,营建时间长达200余年,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皇家陵寝建筑群。十三陵已开放的景观有神路、长陵、昭陵和定陵。神路全长7.3公里,是十三陵的总道路,从南到北主要景观有石牌坊、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石像生、棂星门等;长陵是永乐皇帝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陵,是十三陵中营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地面建筑保存最完好的陵寝;定陵埋葬着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两位皇后,是十三陵中唯一打开地宫的陵寝。

6)八达岭长城

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关沟北端的最高处,地势险要,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明长城的杰出代表。因此处交通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八达岭长城是拱卫京师的门户,故有“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之说。关城、城墙、敌楼是八达岭长城的主要组成部分。关城始建于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坐西朝东,为一东窄西宽的梯形瓮城,设东西两道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八达岭长城城墙雄伟壮观,墙体为砖石所砌,平均高度7.8米,底宽6.5至7.5米,顶宽4.5至5.8米,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墙顶部两边用砖砌成矮墙,外侧叫作垛墙,内侧叫作宇墙。垛墙为迎敌面,高1.7至2米,上有垛口,挡垛上面留有了望孔。宇墙高约1米,主要是保护人马行走安全。墙体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敌楼,有梯相连,上下两层都有射击口、了望口、吐水嘴,楼顶有垛口。北八楼是八达岭长城所有敌楼中位置最高、最为壮观的一座,海拔888米,楼内两层,一楼迎敌面有6个箭窗,是八达岭长城敌楼中箭窗最多的一个。今天,雄伟的八达岭长城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胜地,也是我国各族人民以及全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纽带和桥梁,更是中华民族留给全人类的历史瑰宝。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圆明园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是清代着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圆明园占地350公顷,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圆明三园之景都以水为主题,因水而成趣,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融会了东西各种建筑风格,汇聚各种造园手法,堪称是中国园林艺术之集大成者和顶峰杰作,被称作“万园之园”。不幸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残垣断壁,供人凭吊。

8)北海公园

位于北京市中心,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北海园林是根据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西王母传》中描写的仙境而修建的,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着名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恭王府

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恭王府始建于18世纪末,早期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宅第,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和珅获罪,宅第被没收赐予庆郡王,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改赐给恭亲王奕?ffffe844。恭王府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府邸位于南部,建筑以严格的中轴对称构成三路多进四合院,布局规整;花园位于北部,又名萃锦园,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建成后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是北京现存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其中园中的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并称为恭王府“三绝”。2008年恭王府作为国内首家“王府博物馆”对外开放。

10)雍和宫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寺庙。清康熙时,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胤禛,当时称为“贝勒府”,后雍正爵位上升为亲王,改称雍亲王府。雍正即位后,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将其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俗称喇嘛庙。雍和宫占地面积约6.6公顷,具有将汉、满、蒙、藏等多种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整个寺庙坐北朝南,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位于南北中轴线上,有七进院落,由南往北,依次为宝坊院、昭泰门、天王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建筑。各殿内供有众多的珍贵文物,其中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雕刻的佛龛和高达18米的白檀巨佛被誉为“雍和宫三绝”。

11)什刹海景区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指西海、后海、前海,因其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得名。景区由前海、后海、西海水域、沿岸名胜古迹和民居民俗生活组成,是京城内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什刹海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积淀了皇亲国戚、士大夫、普通百姓的深厚的各阶层文化。历史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10余处,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等。景区内还有大量典型的老胡同和四合院,有不少数代居住于此的“老北京”,保留着淳朴的老北京风俗,存在很多富有老北京特色的民俗活动,是北京民俗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的“2005年中国最美的地方”活动评选中,什刹海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

12)世界公园

位于丰台区花乡大葆台,是迄今亚洲最大比例的微缩景观公园。公园占地面积46.7公顷,包括以世界近50个国家100多个名胜微缩景点为主体,按五大洲版图划分的公园景区和集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体现异国情调的国际街及国际民俗村。前者建有按1∶10左右的比例仿建的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美国白宫、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世界着名人文、自然景观和法式、意大利式、日式公园等;后者的国际街长约200米,面积1500平方米,是由意大利名店街、德国歌德美食大楼、瑞士洛桑礼品街等构成的具有欧美风格的建筑群体。世界公园有用30多种天然色彩的花岗岩浮雕镶拼而成的超大型壁画,其内容以亚洲为中心,雕刻五大洲的风景名胜,有庄严肃穆的印度泰姬陵、古老神秘的古埃及金字塔、雄伟壮观的法国埃菲尔铁塔、富有现代气息的纽约曼哈顿岛等,荟萃人类文化精华,雕工精致考究,可谓精缩世界文化史。

13)欢乐谷

位于东四环四方桥,是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欢乐谷占地56万平方米,由峡湾森林、亚特兰蒂斯、失落玛雅、爱琴港、香格里拉和蚂蚁王国6个主题区组成,通过主题包装及故事演绎,以建筑、雕塑、园林、壁画、表演、游乐等形式,向游客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地球生态环境与地域文化。40多项游乐设备、50多处人文生态景观、10多项艺术表演、20多项主题游戏和商业服务性项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欢乐谷的“水晶神翼”是亚洲唯一一台飞行式过山车(目前全世界仅有五台);“太阳神车”是亚洲最大的大摆锤;“奥德赛之旅”是亚洲最高的双提升激流勇进设备;“聚能飞船”是亚洲最高、运动幅度最大的观览器;“雪域金翅”是中国轨道最长的悬挂过山车。

14)中华民族园

位于亚运村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侧,是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及民族美食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基地,是一座复原、收藏、陈列和研究中国56个民族文化、文物、社会生活的大型人类学博物院。中华民族园于1992年开始建设,1994年北园建成开放,2001年南园建成开放。全园占地40公顷,分南北两园。园内建有40个少数民族景区;有榕王、神柱、瀑布、溶洞、栈道、溜索、刀杆、坎儿井等近百处民族景观;有吊脚楼、船形屋、土掌房、碉楼、木楞房、石板屋、窑洞等200座按1∶1比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民族建筑,在这些建筑中陈列了大量民族文物和用品,真实地再现了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园内举办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热闹欢乐,富有民族特色和情趣,参与性强,受到游客的欢迎。

15)中华世纪坛

位于北京市西长安街的北侧、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西侧,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千年、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中华世纪坛占地约4.5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包括主体建筑、青铜甬道、圣火广场、世纪大厅等。主体建筑由“乾”、“坤”两部分组成。“乾”坛体上部转动的部分,可在2.6~55小时范围内转动一周。外立墙上刻饰着56幅代表中华56个民族的图案纹样浮雕,乾体上方耸立的时空探针是时空永恒延展的象征,预示着中国人民永远向前向上的精神。“坤”即坛体下部静止的部分,内部是环形回廊,设有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40位中华文化名人的青铜塑像。静止的回廊与转动的坛面寓意着中国古老的“乾”、“坤”思想,这就是《易经》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指天体永恒运动,从不停息,寓努力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之意;“坤”为大地能包容万物,兼容博大,寓意以和为贵的精神。中华世纪坛,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巧妙结合,它不仅是千年交替的永恒纪念,还是国内外文化、艺术、科技交流展示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6)奥林匹克公园

位于北京市北四环中路的北部,占地面积1085公顷,其中北部的森林公园占地680公顷,南部的奥林匹克中心区占地405公顷。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心脏,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有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英东游泳馆、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等10个奥运会竞技场馆。此外,这里还包括奥运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奥林匹克接待中心、奥运村(残奥村)等在内的7个非竞赛场馆。主要比赛场馆有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

国家体育场:位于奥林匹克中心区南部,中轴线的东侧,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因造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故被誉为“鸟巢”。“鸟巢”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2006年9月17日落成。占地面积21公顷,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其中临时坐席约11000个。2008年奥运会期间,承担了开闭幕式、田径、足球等比赛项目。奥运会后鸟巢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中心区南部,是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唯一一个由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华人、华侨捐资修建的标志性奥运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个,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个。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赛后将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水上乐园。“水立方”以巧夺天工的设计、纷繁自由的结构、简洁纯净的造型、环保先进的科技,成为了北京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