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风险管理
48585300000001

第1章 风险、危机、危机管理与经济危机管理(1)

随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风险和危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发生的现象,很少有哪一天没有风险和危机发生,或老的风险和危机的“蔓延”,换言之,风险和危机是信息时代或系统时代的整体特征。简而言之,风险和危机不再是今日社会异常的、罕见的、任意的或者外围的特征,风险和危机植根于今日社会的经纬之中。

第一节风险和危机概念的界定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另一种说法是: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有人认为来自阿拉伯语,有人认为来源于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在早期的运用中,也是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上。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内,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风险是危机的先兆,风险是危机之母,危机是风险的延续。换句话说,风险是危机的量的积累阶段,危机是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质的爆发阶段。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会转化为危机,但危机是一些风险不断积累的结果。

“危机”(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有利和不利后果之间的转折点”。从字源上考察,“危机”是一个医学术语,指人濒临死亡、游离于生死之间的那种状态。指病人的身体处于这样一种状况,即要么开始康复,要么开始进一步恶化,直到死去。修昔底德(Thucydides)用这个词来形容人和人的关系或国与国的关系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研究危机的先驱C·F·赫尔曼对危机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赫尔曼认为: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作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着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

罗森塔尔(Rosenthal)等人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罗森塔尔倾向于把危机定义为一个过程,他认为:危机是一段巨变和集体紧张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受到威胁,且威胁的方式是我们意想不到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而今天的社会科学则提供了一种系统论的危机概念。根据这种系统理论,当社会系统结构所能容许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低于该系统继续生存所必需的限度时,就会产生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就是系统整合(system integration)的持续失调。

巴顿(Barton)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福斯特(Foster)发现“危机有四个显着特征:急需快速做出决策,并且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物质资源和时间来完成”。作为危机的定义,这些“紧急决策”,“人员严重缺乏”,“物质严重缺乏”、“时间严重缺乏”提出了危机情境的几个基本要点。

因此,危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威胁性:危机一定是对过去的稳定状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这种威胁既可能是重大的利益,也可能是社会的基本结构,还有可能是某些核心的价值观,危机不是对组织局部的破坏,而是存在或潜藏着对整个组织机体的根本上的毁坏。

(2)不确定性:不仅危机的开端无法用常规性的规则进行判断,而且其后的发展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也是没有经验性规则进行指导的,难以准确把握。如果仅仅按照以往的经验和统计规律去判断危机常常是不准确的,容易犯错误,不利于进行危机事件的管理。

(3)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必须马上做出决策,危机的决策反应越是迅速、准确,那么损失往往越小,对时间的把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危机事件管理的有效性。

(4)不充分性:主要表现为人员、资源和信息的不足。危机情势下,人们由于恐慌和心理压力往往束手无策,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毕竟是少数,在危机大面积蔓延时,就会感到人手不够。危机中对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而应对危机的备用物资或许遭到破坏,或许离危机现场比较远,多数情况下难以及时提供充足的救灾资源。此外,危机状态下,原有的沟通渠道会遭到破坏,使信息无法有效地沟通,而谣言更容易大肆传播,使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很难快速传递到决策中心,制定决策所依赖的信息不充分。

(5)两重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可能只给人们带来坏处而没有好处。危机也是如此,危难不是危机的全部,危机之中还有机遇。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我们既要果断应对难以预料的“危”害,又要敏锐发现非常状态下蕴藏的“机”遇,理性认识危机事件中“危”“机”并存、相互依赖和转化的辩证关系。如果危机管理者积极应对,尽快结束危机,减少危机的伤害,一定程度上会使组织获得新的发展。“危机给组织带来的机会有:组织革新的机会、组织内部的团结、组织内部自我反省的机会、展示组织形象的机会等。”

简而言之,危机就是对整个组织或系统有重大影响和威胁,或有潜在影响和威胁的事件和情境。

由于,风险不显山露水,人们往往不注意它,但危机爆发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研究。因此,本章第二、三、四节将要阐述危机的有关理论。

第二节危机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判断标准,人们对危机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划分。

其中,关于社会危机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从危机发展的速度和终结的速度两个角度入手,可将危机分为四类。

1.龙卷风型危机

顾名思义,龙卷风型危机来得急去得也快。如劫机、劫持人质事件或空难等事故,它们突然发生后会很快平息,不会给社会带来长久的影响。

2.腹泻型危机

腹泻型危机有一定的发展酝酿期,但爆发后会很快结束。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生的大卫教邪教危机就属于这类危机。该教派在与政府发生冲突之前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并逐渐走向非法教派。政府采取断然措施后,危机迅速结束。

3.长投影型危机

长投影型危机爆发得突然,其后续影响较深远,长时间不能平息。形成此类危机有两种原因。一是未能找到充分治理危机的根源。例如,1965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黑人骚乱,事件虽然很快平息,但事后人们意识到,种族问题这一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是很难克服的。二是危机处理失当,致使一个小危机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2001年2月9日,美国核潜艇撞沉了日本渔业实习船“爱媛号”。当时的日本首相森喜朗闻讯后却仍在打高尔夫球,对危机置若罔闻。此事被媒体曝光后,成为促使森喜朗下台的原因之一。

4.文火型危机

顾名思义,文火型危机开始缓慢,升级也慢,甚至没有爆发的过程,但是结束也很缓慢。典型案例如越南战争。由于美国政府对战争困难估计不足,随着战争代价的逐渐增大,美国决策者骑虎难下。当领导人认识到决策失误而决定从越南抽身时,却发现这个过程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政治、军事上,都十分困难。因此,整个越南战争拖了整整10年。矗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南战争纪念墙就是对此类危机的形象刻画:纪念墙从平地开始逐渐升高,墙上阵亡官兵的名字逐渐增多,代表着危机的逐渐升级。在纪念墙的中间墙体达到2米高时,正好是危机的高峰。随后,纪念墙的高度逐渐下降,阵亡者的名字也逐渐减少,显示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在逐渐结束。

第三节危机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

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从而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从最广泛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传统危机管理着重强调对危机反应的管理,而不重视危机的前因后果。

危机管理主要着重于处理人为的或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的危机,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整个地球,甚至可以毁灭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为危机的危害可以和自然灾害相提并论。

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好如下方面:

(1)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

(2)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

(3)改进对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

(4)完善修复管理,以便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

一、危机的生命周期

危机的生命周期,一般地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危机潜在期。社会系统或组织较长时间地积累矛盾,危机处于量变阶段。这是解决危机最容易的时期,但是却因没有明显的标志事件发生而不易被人察觉。二是危机突发期。关键性的危机事件突然爆发,而且演变迅速。它在四个阶段中持续时间最短,但是对社会冲击、危害最大,马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三是危机持续期。危机突发事件得到初步控制,但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四是危机解决阶段。危机的四个阶段,可以看作是用锅烧水的过程:从不断加温的潜在期,到水沸腾的突发期,在持续一定时间后,或者锅被煮漏,或者被从火上拿开,总之危机得到解决。

危机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危机生命周期的长短和危机自身的破坏程度成正比,与人们的危机管理能力成反比。我们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示危机生命周期的长短,用P表示危机的生命周期,用D表示危机的破坏力,用M表示人们的危机管理能力。

P=D/M

由这个公式可以看出人们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可以使危机周期,也就是危机持续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减少危机的破坏作用。

关于危机管理的阶段,通用的说法是预防(Prevention)、准备(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而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则修正为:缓和(Mitigation)、预防(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

二、危机管理的阶段和模式

在众多的危机管理的模型中,有三种被普遍认同的模型,即芬克(Fink)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米特罗夫(Mitroff)的五阶段模型和最普遍的三阶段模型。

芬克用医学术语形象地对危机的生命周期进行了描述:第一阶段是征兆期(Prodromal),有线索显示有潜在的危机可能发生;第二阶段是发作期(BreakoutorAcute),具有伤害性的事情发生并引发危机;第三阶段是延续期(Chronic),危机的影响持续,同时也是努力清除危机的过程;第四阶段是痊愈期(Resolution),危机事件已经完全解决。

第二种流行的阶段模型是源自危机管理专家米特罗夫(Ian Mitroff),他将危机管理分成五个阶段:

(1)信号侦测——识别新的危机发生的警示信号并采取预防措施;

(2)探测和预防——组织成员搜寻已知的危机风险因素并尽力减少潜在损害;

(3)控制损害——危机发生阶段,组织成员努力使其不影响组织运作的其他部分或外部环境;

(4)恢复阶段——尽可能快地让组织运转正常;

(5)学习阶段——组织成员回顾和审视所采取的危机管理措施,并整理使之成为今后的运作基础。

诺曼·R·奥古斯丁(Norman R Augustine)则提出危机管理的六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危机避免,即把所有可能会对商业活动造成麻烦的事件列举出来,考虑可能的后果,并且估计预防所需的花费,以竭力减少风险。对于不得不冒的风险,就必须确保风险与收益相称。对于无法避免的风险必须有恰当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