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平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通过持续学习和持续创新活动,形成良好的成长机制,企业组织在经济效益方面稳步增长,在运行效率上不断提高,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这一定义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目前,国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企业的经济行为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二是强调企业的生态行为,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企业生态化,建立生态企业,减少污染,实现废物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绩效最大化。
代表性观点有:殷建平(1999)曾给大企业持续发展所下的定义是:大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通过持续学习和持续创新活动,形成良好的成长机制,企业组织在经济效益方面稳步增长,在运行效率上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李占祥(2000)指出,可持续成长是指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变革的过程,包括持续性、成长性、不断变革性。刘力刚(2000)认为,企业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赢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久不衰。芮明杰(2001)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企业能在更大规模上支配资源,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战胜自我,从而取得良好的发展。
一些国内学者还从生态学的视角阐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的学者指出应将组织的道德责任融入企业战略的指定和执行过程之中;有的学者指出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应包括生态系统管理,并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建立生态企业战略;也有的学者指出企业活动既要考虑经济利润回报,又要考虑外部性,提出要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刘思华在《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论》中从生态经济角度论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表述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根据企业“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各种因素、条件的估量,从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使这个系统的计划和行动过程,能够保持经济健康运行、整体协调、持续增长、能力增强、全面发展,达到企业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最低,并要使企业经济发展目标同生态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相协调,促进整个国家总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矛盾管理理论、合力模型或斜坡球理论、创新力与控制力统一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面体模型。
①矛盾管理论。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李占祥(2000)提出了矛盾管理论。他认为现代企业就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组织实体,管理者是在对企业内外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矛盾的管理过程中履行自己的使命的。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是矛盾管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基础,它的研究主体是企业生命的存续性、可持续成长和长寿。矛盾管理学就是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和矛盾动力学的原理来观察和分析企业的矛盾运动,并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是企业的长寿之路。企业的基本矛盾主要有两个:一是从企业同外部关系看,就是社会不断丰富和变化的物质和文化生产需要同企业适应和满足这种需要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二是从企业内部关系看,就是企业所有者利益需求和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同企业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企业的基本矛盾,就是要发展企业生产力。企业只有不断努力发展企业生产力,才能持续成长。企业基本矛盾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成为不同时期或条件下的主要矛盾。因而,实施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研究和正确处理企业的基本矛盾,还要研究和正确处理企业的主要矛盾。
②合力模型或斜坡球理论。刘力钢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论》(2001)中提出了合力模型,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社会、战略、技术、管理、市场、文化、竞争等,而每一个影响因素又由多种发展要素构成。同时,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性过程,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受不同作用力的影响。从企业发展的加速度与企业发展的动力、阻力和企业规模的关系看,企业发展加速度与企业发展动力之和与阻力之和成正比,与企业规模成反比。
③创新力和控制力统一论。彭星闻通过对我国许多破灭的“企业神话”的观察与思考,提出只有实现了创新力和控制力的统一,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论断,并指导其博士生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建立了完整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面体模型。肖海林在企业规制与生产两个属性和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空间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来源:市场权力、制度平台、核心能力和产业平台。这四个因素形成有机联系,肖海林用一个四面体结构模型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出正是这个四面体直接支撑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已选择的领域和未来的发展领域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持续地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的状态。关于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内外学者有诸多研究,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对家族企业持否定的评价,似乎家族企业不能可持续发展了,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随着企业组织的进化,家族企业会逐渐消亡;二是对家族企业持肯定积极的评价,认为家族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其不可能消亡,反而能够进一步发展;三是对家族企业持一分为二的评价,这样的研究既肯定家族企业在特定条件下的积极意义,又注意分析其消极的一面,指出家族企业避免消亡的路径选择是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我认为家族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对中国家族企业来说能够可持续发展,至少有以下三点理由:
1.理论依据
(1)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国家族企业正处于青春期向盛年期的过渡期,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由美国学者麦迪斯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于论证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认为企业是一个有机体,有它自己的生命及其生命周期。它从诞生、成长到衰落有其自然规律,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虽然生产经营管理是有所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共性的:求生存、谋发展,始终寻求企业“长寿之道”。从麦迪斯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家族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对生产经营管理的不同要求,因而使得家族企业制度的产生成为家族企业在发展历程中的一种必然选择;由于家族企业制度使然,使得处于创业期的家族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当然,按照麦迪斯的理论,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还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改造和更新,甚至不少家族企业最后还要发展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使家族管理与控制的程度降到最低点,这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组织形式提出的要求使然,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家族企业制度,更不能因此而认为家族企业不可以可持续发展。因为家族企业制度发展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与家族企业制度是不是一种落后的企业制度并不是一个问题。对中国家族企业来说,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正处于青春期向盛年期过渡,发展的势头正旺,选择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必然。
(2)按照企业产权理论,中国家族企业的现行制度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产权理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具备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实践中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两权分离”使得职业经理人员(企业家)和投资者(股东)各得其所,形成一种社会分工,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将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合理地在组织成员之间分配。“两权分离”的特征使得企业的经营不再局限于投资者,而是延伸到整个社会,可以从社会经理市场寻找经理人员,从而使得企业家与资本家分离,造就了一批企业家,出现了所谓“经理革命”,投资者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借用别人的脑袋和才能为自己创造财富,克服自己经营管理才能不足的缺陷。
这些优势是家族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很重要的路径选择资源。但在家族企业制度中,由于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企业的产权很明晰地归家族所有。这种明晰的产权关系使得企业的经营者对其实际控制权的预期往往比较稳定和长期,可以使家族成员在经营过程中不计报酬,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共同负担,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最终剩余索取权;同时,明晰的产权关系及企业创始人的独创精神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无形中减少了企业内部为争夺权力间的斗争,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而这些优势现代企业制度并不具备,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尽管许多企业包括家族企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但严重的代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仍然使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上市公司的治理处于严峻的困境之中。因此,在现有国情下,家族企业所选择的现行企业制度不仅与国情相适应,同时也有利于家族企业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按照企业发展理论,要保持经济生态平衡,需要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下去。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家族企业大量地表现为中小企业,从经济生态平衡这个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生态平衡,在市场经济中活跃着的不仅仅是大企业,而应该是一个大、中、小合理分工的企业群,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是产业组织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小而优”的企业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基础,没有优质的中小企业,就不可能产生优质的大企业;没有“小而优”、“小而专”的企业做基础,大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就不可能提高,整个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就会出现障碍,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就会受到严重限制。例如在美国、日本,既有大企业,也有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更有因产业性质不同,其最佳规模只能是更为独立的中小企业和为生产性企业服务的第三产业,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经济活动的生态平衡或生态环境。如果没有一般的中小企业,以及为大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也绝不会有大企业的健康茁壮成长。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中国,大量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不仅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竞争活力的源泉,而且还有益于市场机制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当阻止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为家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各项保证,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