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
48584700000062

第62章 中国家族企业的文化建设(1)

在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是内塑素质、外塑形象,进而提高家族企业整体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家族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族经营的现状以及家族企业主和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的客观存在,都成了当前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障碍因素。因此,我们在努力建设家族企业文化时,必须充分了解当前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所面临的众多障碍因素,通过中外家族企业文化的比较,寻找适合国情的再造途径,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族企业文化。

一、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分析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据统计,学术界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共有180多种,几乎每一个管理学家和企业文化学家都有自己的定义,以下列举的多为一些着作所引用,且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意义。

(1)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力(狄尔,肯尼迪,1982)。

(2)企业的文化应该有别于企业的制度,企业文化有自己的一套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及仪式、文化网络。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者;典礼及仪式是传输和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文化网络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通道(雷特·E·迪尔,阿伦·A·肯尼迪:《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被企业所录用必须掌握的内在规则。

(4)所谓“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同理,所谓“部门文化”,就是指企业中一个分布于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5)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

(6)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刘光明:《企业文化》)。

(7)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转型期中的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研究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潘肖压,苏勇)。

(8)中国学者陈佳贵主编的《企业管理学大辞典》中解释为:“一个较为完整、准确和科学的企业文化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点:①文化背景。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一定程度上的缩影,是企业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且日趋稳定下来的文化积淀。②实体内容。企业文化应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主导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信念和企业风俗,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③复合形态。企业文化应包括三种基本形态: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是一个三层次的复合形态。④功能形态。企业文化的功能赖以发挥的关键,在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生成的社会群体文化氛围和心理环境。”

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说,通常可分狭义和广义两部分。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企业管理中的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与隐形文化。企业文化是同企业的物质生产过程和物质成果联系在一起的,即企业文化既包括非物质文化,又包括物质文化。企业人员的构成状况、企业生产资料状况、企业的物质生产过程和物质成果特色、工厂的厂容厂貌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意识范畴的,仅仅包括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感情领域。

结合以上观点,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有机复合体。

(二)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与作用

家族企业文化是富有家族特色的家族企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包含了共同理念、历史传统、发展宗旨、经营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仪式典礼和企业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家族企业文化内涵深厚,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层为行为文化,是指那些表层的,人们易于看见的文化。如家族企业的厂容、厂貌、产品外观、企业物资设备等,这些文化犹如企业颜面,最能凸显企业文化的优劣;第二层为制度文化,是指家族企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通过企业各种规则、制度的导向作用从深层规范民营企业员工的行为,使之符合要求、规定;第三层是精神文化,是指家族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精神文化是家族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由企业物质环境决定,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体现出来,并以无形的、内涵的方式作用于企业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而推动企业的整个工作。

中国家族企业因有其独特的发展环境、发展历程、发展条件、经营管理方式,尤其是深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血缘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儒家家族主义。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便是以家族为社会的细胞,按家族伦理扩展而形成的,其他社会组织在一定意义上是家族的扩大。中国人长期生活在儒家文化氛围中,儒文化的伦理道德规范很自然地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因此,儒家文化中关于重视家庭,把家庭看作社会经济生活基本单位的思想;关于注重和谐,谋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把对亲者的爱摆在优先地位的思想;关于家庭和家族内应体现尊卑的伦理观念和思想;关于家庭或家族权力的传递应基于血缘关系的思想;关于重视包括血缘、亲缘、姻缘在内的人缘关系,任人唯亲和裙带关系的观念和做法,对中国人有较强的影响,并在中国人中形成了稳固的家族观念。而家族企业文化受到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便把这样的儒家家族文化带入到企业中。

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根基之一,家庭是生产、消费、教育乃至生活和情感的小社会,家庭及家庭利益远远高于其他组织。在这样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氛围中,家庭血缘关系是个人最重要的关系。基于这样的理念,亲戚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人,亲戚们担任了企业中所有重要的职位,绝对地控制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方面企业需要首先保障家庭成员的特殊权利,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也应尽本分,努力获取各种资源来满足整个家族的需要。这种对家庭的高度认同,大大淡化了对社会和组织的认同,造成对家庭的过度依赖(忠诚、服务的首要目标是家庭而非企业),形成了以家庭血缘关系为主导的家族文化。

2.关系性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关系性与它的背离性特点紧密关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家族观念,注重血缘关系,这直接体现在家族企业的产权形式、组织形式及经营继承等方面。在这种强调血缘亲情的环境中,维持良好的关系就成为家族企业的典型特征。梁漱溟将中国人的这种凡事以关系为依归的文化特征叫做“关系本位”。

传统中国人强调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来界定自己的身份,即关系形式化。中国的人际关系,依其亲疏程度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家人关系、熟人关系及生人关系。在三类不同的关系中,家人受的待遇最好,熟人次之,生人更次之。这种差序格局的形成源自家族的血缘关系,这构成了家族企业的用人圈:核心圈是家族企业的领导者,由创业者或其继承人组成,核心圈以外事业由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所组成的小圈子,小圈子外是远亲和朋友们所称的中圈,再之外便是一般雇员。家族企业的这种用人制度文化成为了企业的“潜规则”,它必然使得家族企业把优秀的人才排斥在外,久而久之,使关系网之外的员工产生怀才不遇的心理,人才必然流失。

3.地域性

文化的地域性指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中国家族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面对的市场大多集中在某一区域,因此企业文化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域文化源于本地,乡土情结浓郁,地域特色、风俗、人情世故、性格特征明显。地域文化形成家族企业文化特色或者形成了“老板文化”的特色。中国人重情感的价值取向和“泛家族文化”的影响,使同乡、邻里彼此称为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成为家族信任的延伸。“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水”。

这种文化使中国家族企业文化往往出现以“地域文化”或地域划分而出现的企业群体。企业老板往往被称为××商、××帮,如明末清初的晋商、徽商,近代民族工商业主要群体如“沪商”、“苏州帮”。今天家族企业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现象”,并出现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企业家群体——浙商,且浙商还细分到“温州帮”、“宁波帮”等更小区域文化特色的企业家群。这种“地域文化”特色一旦形成,即使商人们离开故土,甚至远涉重洋创办企业,也继续保持着其固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使大多数中小型家族企业有较强的地域依赖性,同时基于本地文化的企业价值理念、管理模式和经营风格也比较容易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和接受,因而大多数家族企业文化的创建或多或少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4.个人性

家族企业的文化起源和价值观与创业者的创业意识、经营观念、管理风格及冒险品质有很大关系。很多家族企业的创始人都具有独到的成功绝招,比如他们有的承受风险的能力特别强,有的对机会特别敏感,有的有独到的技术创新思路,有的有运作市场的丰富经验,有的有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基础,有的善于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等等,凡此种种都说明:企业家既是企业文化的“总设计者”,又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总执行者”,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自上而下、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家族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决定着家族企业文化的总体面貌和特征。企业家人格魅力特点对企业的巨大影响在家族企业比在国有企业更为突出。

5.功利性

家族企业文化几乎都带有一定的唯功利性,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突出性质之一,即价值取向的功利主义。企业的基本功能就是追求利润,因为只有利润,企业才能生存壮大,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为文化发展、科技创新注入动力。家族企业求生存,求发展,以此目的为动力,从而使其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壮大。这种唯功利主义导向,表现在企业文化上就是一种渴望财富的创业精神。正如温州商人所言:“历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家族企业追求功利带来了企业的成长,带来了社会的就业率提升和赋税的增长,这是功利主义对企业正面影响的意义。但功利性往往会带来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改变文化风格,无法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的易变性造成了家族企业的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性又导致了家族企业目标制定上的短视性,不利于其持续发展。

6.封闭性

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封闭性与它的二元性特点紧密关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家族观念,注重血缘关系,这直接体现在家族企业的产权形式、组织形式及经营继承等方面,在这些方面它排斥家族血缘关系以外的人员,对别人从中获得利益有很强的抵触和戒备心理。这种特点不仅表现在家族内部成员不接纳和不认同家族外部成员,而且企业所有人员都会受其影响,从而扩展为企业所有员工包括家族外部成员,对企业外部事物或新进员工的不接纳态度。这种情形在家族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一些新进员工往往感觉受到孤立,很难融入企业当中,这也是家族企业人才流动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现代企业面临的是一个日益开放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企业越来越强调合作,重视整合利用外部资源,家族企业文化的这种封闭性显然与这种趋势不一致。从企业外部看,企业自身的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吸收利用外部各种资源才能使其持续发展。从企业内部看,仅靠家族内部成员的力量是远远不能维持家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因此,这种封闭性的特点是家族企业文化亟待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