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
485780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城市CBD适建度量化研究(2)

1)综合评分法

首先对需要做出评价的对象选定评价的具体指标,参照有关标准,对各个评价指标定出评价标准,并规定每个指标的最高分、最低分和等级标准,以及评分的具体处理方法;其次,根据评价标准和指标的具体数据对具体指标进行评分;最后,将各个指标所得分值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得出总的评价分数,由此来判断该评价对象的状况。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分析评价方法,又称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T.L.Saaty教授提出。

层次分析方法是一种能有效地处理难以用完全定量方法来处理的那些复杂问题的方法,比较完整地体现了系统工程的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思想方法,特别适用于兼有定性和定量因素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分析评价。它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有效层次,根据对一定客观事物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并利用数学方式确定出表达每一层的全部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数值,通过对各层次的分析导出对整个问题的分析。AHP模型是这种决策方法的数学模型,它是反映复杂问题层次关系的框架图,分为总目标层(综合指标层),准则层(一级指标),指标层(二级指标),基本指标层。

3)模糊综合判断法

用模糊数学原理对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事物或现象做出总的评价和评判。进行模糊综合判断时,首先建立评价因素集,对各评价因素选择适当的标准,在对每个评价因子进行单项评价的基础上,给出各单项因子隶属于各级标准的隶属度,并根据各评价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同影响确定权重,然后进行模糊变换,求得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即隶属于某一标准的隶属度。

4)二维判断读法

该方法采用行为标尺为0~100的二维判读表来判断评价对象各个方面的状况。该判读表又可分为5个波段,每个波段包含一定范围的状况水平。

以行为标准为依据对指标值进行评分,然后制图,将指标代码在图中定位。

由于指标的得分是用同样的方法基于同样的标尺计算出来的,故它们可以合并而形成不同的指数。合并过程在指标体系中自下而上逐级推进,通过合并,指标层指标生成准则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又生成目标层指标指数,由此估算出总的结果。

上述四种综合评价方法各有特点。综合评分法简单易行,但在评价体系上局限于主观评价范畴。二维判读表法的特点是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一目了然,但评价是基于各指标等权情况下做出的,对各指标的权重不予区分。

模糊综合判断法具有分辨性和可比性强的特点,但是由于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对运算进行模糊变换,过程较为复杂。层次分析法的重要优点在于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评价指标的选取、体系的构建到指标权重的分配,从指标的量化到最后评价结果的实现,整个评价程序和评价体系系统化、整体化,评价工作尽可能实现客观化和科学化,该方法目前普遍用于多目标、多级综合评价分析,故本书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城市CBD适建度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分析。

4.2.3 指数的标准化

由于城市CBD适建度各项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在实际计算之前,先要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集成,预处理所有指标数据都必须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如果不进行标准化处理,与标准差较小的指标相对,具有相对较大标准差的各指标则会在计算中隐含着相对较大的权重。因此,指标的取值范围上的差异可能造成其权重的夸大。考虑到比较的合理性,我们对每个指标按标准化、指数法和阈值法三个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

方差越大,这组数据就越离散,数据的波动也就越大;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聚合,数据的波动也就越小。这一公式可简单记忆为“方差等于差方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都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

这样,既未改变数据信息的基本内容和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也没有对下一步结果和各指标间的关系产生变化。

4.2.4 权重的确定

CBD适建度指标体系中每项指标权重的确定是主要的评价因素,它的准确程度关系到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中国城市CBD适建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

由于每一层指标对于其上一层目标的权重分别不同,所以,根据指标体系的分层结构,分别计算每一指标的权重。

4.3 中国城市CBD适建度综合评价

4.3.1 典型城市的选取与计算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由于数据统计口径不同,港澳台城市未进入本次研究)的27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选择50个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除拉萨以外的所有直辖市、省会、首府和计划单列市以及重要的经济城市,基本涵盖了我国目前的商务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包括直辖市4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副省级省会城市10个,分别是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地级省会城市16个,分别是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南昌、郑州、长沙、南宁、海口、贵阳、昆明、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非省会计划单列市5个,分别是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主要的经济城市15个,分别是秦皇岛、唐山、烟台、威海、珠海、温州、无锡、苏州、东莞、中山、惠州、南通、徐州、佛山、常州。

这些城市基本代表了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水平,在区域上以东部城市为重点,涵盖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

根据上文的基本原则和测算方法,对全国50个典型城市的CBD适建度进行评估和比较。

第一类(70分以上):上海与北京处于这个排名的顶端,是中国城市CBD适建度最高的两个城市,其指数分别为86.0和70.9,远远高于其他城市。通过对6项状态指标的排名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上海和北京在区位基础支撑、腹地经济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城市聚集强度、产业聚集强度等重要分项指标中的排名都明显处于前两位,尤其是产业聚集强度相当于第三位的深圳2.5倍,而其中权重最大的国际金融产业聚集和国际贸易产业聚集强度相当于第四位的广州5倍。这表明上海和北京已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领域竞争的代表城市,具有全国性的商务聚集和商务辐射能力,是全球商务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有条件发展国际级CBD,它们在未来全球商务体系中的地位将决定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二类(15~70分):深圳、广州、天津、南京、武汉、大连、杭州、重庆、青岛、成都、厦门、福州分列中国CBD适建城市排名的第3位到第14位。就总体情况而言,上述12城市都是国内经济中心城市,共同优势主要集中在设施基础支撑、腹地经济环境和产业聚集强度等方面,这三项指标的得分比50城市平均得分高出将近2倍,但也都存在少数几个影响因素的排名过低,从而使这些城市与第一类的上海、北京拉开了较大距离。

这表明上述12城市已开始进入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其开放型腹地的支撑下,未来商务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已初步具备了发展地区级CBD的基础,同时,加快CBD的发展对其区域聚集效益和商务辐射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这些城市而言,应考虑如何完善CBD的发展定位,加强与香港、上海、北京等国际级CBD的协调关系,从区域整合中获得机遇,打开通向国际商务体系的大门。

第三类(10~15分):沈阳、宁波、珠海、苏州、哈尔滨、济南、西安、昆明、郑州、无锡、长春、东莞分列中国CBD适建城市的第15~26位。上述12城市的适建指数均在10~15分之间,共同特点是分项排名和总体排名均在中等,仅有个别指标排名较高,如宁波的区位基础支撑、苏州的城市经济环境等分项指标等等,但由于其产业专业化特征显着,同时缺乏可依托的开放型腹地,仅可视为“点发展”。然而仅具备潜在的CBD发展条件,目前尚无大规模建设CBD的基础,其进一步发展必将受到制约。未来发展中,若能在突出城市专业化特色的基础上改善城市产业结构,加强腹地经济往来,有希望发展具有专业化功能的商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