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5.1.1学生时代的职业生涯阶段定位
从职业生涯阶段模型中可以知道,大学生时代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萨帕对职业发展的研究认为探索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①尝试期(15~17岁);②过渡期(18~21岁);③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依据这一结论,大学时代应该横跨了过渡期和初步试验承诺期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事实上,在初步试验承诺期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工作在于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并给予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
从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对职业发展的研究可以知道,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依据萨帕的研究,人的早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成长阶段(0~14岁)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个体的表现都不相同。①幻想期(4~10岁):需要占统治地位,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②兴趣期(11~12岁):喜好成为职业期望和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③能力期(13~14岁):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能力以及工作要求。在西方许多国家,它们的职业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而且教育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它们非常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邀请社会上各种职业的人到学校介绍各自的工作。学校还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实践活动,年满14岁的则可以利用业余的时间到校外打工,积累宝贵的工作资本。这些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相容的,我们只在学有所成之后才考虑职业的问题,我们现在这一代的大学生都是如此。特别是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以后,传统的计划分配已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所取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体制上和观念上的变化与我们在成长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和感化有着很大的差距。当现在的大学生成为就业责任的主体时,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大大增加,特别是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种种心理问题,以致步入误区。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应该承认并正确地对待我们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切实做好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我们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着手。
1.个体的自我定位
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信自己的实力。现在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在用人单位面前缺乏勇气,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不能大胆接受,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向往的高职、高薪的单位缺少竞争的勇气,从而丧失理想的就业机会。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为此,我们首先要准确地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所创的职业性向测验,他把个性类型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而任何一种职业环境也大体上都可以归属于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组合。通过类似的职业性向测验,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2.职业目标的确定
许多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近几年,不少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一直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甚至为了这些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同样,“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也是职业目标不确定的一种表现。盲目的攀高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会对个体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在现在和将来要做什么。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定。
3.建立和发展职业咨询机构,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我们知道,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有限的,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个人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少走弯路。学校在建立职业咨询机构时应该注意到这类机构必须是由一批具有广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并精通各种科学测评手段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在大学生大学生涯开始之际就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课程,从理论上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自己适合做什么,并且懂得如何去规划和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
总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5.1.2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大学生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以及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自我人生定位。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明确“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我怎么干?”等问题,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
1.明确自身优势
大学生们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给自己打分,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都有那些,这就需要进行自我分析。通过对自己的分析,深入了解自身,根据过去的经验推断并选择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马到成功。个体是不同的、有差异的,因此我们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发扬光大。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识。对自己的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可回避缺点和短处;同时也要把握自己的优势,即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要明确自身优势,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对自身优势作全面的评估。
①我学习了什么?在学校期间,我从学习的专业中获取了什么收益;参加过什么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和升华了哪方面知识。专业也许在未来的工作中并不起多大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身的职业方向,因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好专业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之一。知识在人生历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知识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
②我曾经做过什么?即自己已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如在学校期间担当的学生干部,为某知名组织工作过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获得过的奖励等。经历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往往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潜力状况,因而备受招聘组织的关注。同时这也是自我简历的亮点所在和重要组成部分,绝对忽视不得。对应聘者来说,经历往往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许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可能有深刻体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判断一个人的才能,才能真正发现其长处与不足。
③我最成功的是什么?我做过很多事情,但最成功的是什么?如何成功的,是偶然还是必然?
是否自己能力所为?通过对成功事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自我的长处,譬如坚强、果断、智慧超群,以此作为个人深层次可供挖掘的动力之源和闪光点,从而形成职业规划的有力支撑。寻找职业方向,往往是要从自己的优势出发,以己之长立足于社会。
2.发现自己不足
1)性格的弱点
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必须正视,并尽量减少其对自己的负面影响。譬如,一个独立性强的人会很难与他人默契合作,而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绝对难以担当组织管理者的重任。卡耐基曾说:
“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趋于完善。”因此要注意安下心来,多跟别人聊聊,尤其是与自己相熟的人,如父母、同学、朋友等交谈,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
2)经验与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自我经历的不同、环境的局限,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一些经验上的欠缺,特别是面对招聘单位纷纷打出数年工作经验条件的时候。有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了却一味地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3.进行社会分析
1)社会分析
社会在进步,在变革,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应该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这就需要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自己所选择的单位在未来行业发展中的变化情况,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及发展趋势等。对这些社会发展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自我把握社会职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步伐。
2)组织分析
这应是个人着重分析的部分,组织将是你实现个人抱负的舞台。西方关于职业发展有句名言:
“你选择了一个组织,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现代组织越来越强调组织文化的建设,对员工的适应生存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应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对你所在的组织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只有两者之间拥有较多的共同点,才是个人融入组织的最佳选择。
3)人际关系分析
个人处于社会庞大复杂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因而懂得分析人际关系状况显得尤为必要。人际关系分析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将会与哪些人交往;哪些人将会对自身发展起重要作用;工作中会遇到什么样的上下级、同事及竞争者,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如何相处、对待等。
4.明确选择方向
通过以上自我分析和认识,我们要明确自己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即解决“我选择干什么”的问题,这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职业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方向的选择应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来确定,即选择自己所爱的原则(你必须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是热爱的,从内心自发地认识到要“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它,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作出一番成绩)、择己所长的原则(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才能发挥自我优势,注意千万别当职业的外行)、择世所需的原则(所选职业只有为社会所需要,才有自我发展的保障)和择己所利的原则(应该本着“利己、利他、利社会”的原则,选择对自己合适、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是个人理想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长远目标。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身实际,适合于自身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现代科技与社会进步,个人要随时注意修订职业目标,尽量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需求,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