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议程讨论完毕以后,又应反复强调双方已达成的一致意向,再转向下一个议程。
“那么,好吧,我们现在已就洽谈的目标、进度和实现目标的途径达成一致意见。我们也一致同意下面开始陈述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可以让我先开始吗?”
“可以。”
这种在开谈阶段让对方多说“同意”的口才技巧的施展,可以使洽谈在轻松协调的氛围中进行。
三、灵巧变通
任何贸易洽谈,双方都会出现意见分歧,很容易发生唇枪舌战。在双方洽谈、论争交锋的过程中,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是“以我为准”。
采用“以我为准”的方式时,先由一方对某个议题作了陈述之后,另一方如有异议,他就对此不停地进行反驳和攻击。双方谈判人员的洽谈模式往往是这样的:
甲方:“这种产品的单价是250元。”
乙方:“250元?太贵了。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支付能力,你们怎么能这样要价?”
甲方:“这是市场现价,我们一直按这个价值出售。”
乙方:“这就怪了,我们可以找到其他卖主,他们的售价比你们的便宜多了——你们应该降价!”洽谈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以我为准,必然形成剑拔弩张的势。
二是“各说各的”。
采用“各说各的”方式时,一方对某个议题作了陈述之后,另一方首先设法搞清对方的意图,然后,再进行自己的陈述,同样,另一方应竭力明了对方的意图。他们谈话的方式往往是这样的:
甲方:“我们这种产品售价是250元。”
乙方:“是单价吗?”
甲方:“是的。”
乙方:“是否包括运费和关税?”
甲方:“不含税。”
乙方:“你开价250元,包括运费,不包括关税,是吗?”
甲方:“是的。”
乙方:“我们希望每件产品售价220元,不包括运费和关税。”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在实际贸易洽谈中,两种表述方式常常导致不同的结果。“以我为准”的方式经常使双方在每个议题上争论不休,而且不断地发出警戒讯号,破坏商洽气氛。而“各说各的”方式能够使双方明确各自的立场,然后把精力集中在“我们应该如何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上。可见,要善于将“以我为准”转化为“各说各的”。这样,双方的洽谈人员就能做到既不丧失原则立场,而又能灵活变通。
为了使对方改变原来的想法、看法或打算,而甘愿接受我方的意见与建议,要注意方式方法,掌握说服的要领。①要向对方阐明,一旦接纳我方的意见,将会有什么样的利弊得失。一方面,给人感觉比较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如果接受了其意见,果真有问题出现后,则是事先已经讲明了的。②要向对方讲明,为什么要和他合作,并为何来说服他,以示对他的尊重与善交,而不是其他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机会的,使对方认真思考被选择的机会,从而在心理上接受说服他的潜意识。③应公开意见若被采纳后,所要得到的好处,以使对方免去神秘性与猜疑性,哪怕其中有些水分也要表示出来。④要强调与双方的立场一致性。暗示合作后的双方益处,给对方以鼓励以信心。
四、“假定”开路
在洽谈交锋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假定”的口才策略,以便探索交易的不同形式。
例如,在洽谈过程中,可以这样来提出问题:“假如我们想增加一倍的订货,你们在价格上能优惠到什么程度?”
“如果与贵厂订立长期合同,你们在价格上又怎么考虑?”
这种表达方式,将摸底与倡议融为一体,把进攻和防守合而为一。好比“投石问路”,一方面使己方更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商业习惯和动机,暗中测试其反应,从而增加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又了解他可能抛售的最低价。这样既有助于最佳成交方式的选择,又不至于破坏商洽气氛,充分体现出商业谈判语言灵巧圆通的特点。
案例7:北京某区一位党委书记在同外商谈判时,发现对方对自己的身份持有强烈的戒备心理。这种状态妨碍了谈判的进行。于是,这位党委书记当机立断,站起来对对方说道:“我是党委书记,但也懂经济、搞经济,并且拥有决策权。我们摊子小,并且实力不大,但人实在,愿意真诚与贵方合作。咱们谈得成也好,谈不成也好,至少你这个外来的‘洋’先生可以交一个我这样的‘土’朋友。”
寥寥几句肺腑之言,打消了对方的疑惑,使谈判顺利地向纵深发展。
案例8:日本一家着名的汽车公司在美国刚刚“登陆”时,急需找一家美国代理商来为其销售产品,以弥补他们不了解美国市场的缺陷。当日本汽车公司准备与美国的一家公司就此问题进行谈判时,日本公司的谈判代表路上塞车迟到了。美国公司的代表抓住这件事紧紧不放,想要以此为手段获取更多的优惠条件。日本公司的代表发现无路可退,于是站起来说:“我们十分抱歉耽误了你的时间,但是这绝非我们的本意,我们对美国的交通状况了解不足,导致了这种不愉快的情形。我希望我们不要再为这个无所谓的问题耽误宝贵的时间了,如果因为这件事怀疑到我们合作的诚意,那么,我们只好结束这次谈判。我认为,我们所提出的优惠代理条件是不会在美国找不到合作伙伴的。”日本代表的一席话说得美国代理商哑口无言,美国人也不想失去这次赚钱的机会,于是谈判顺利地进行下去。
案例9:品牌代理商和商场老总谈判进场费:
老总:“没个3、5万别想进我这个场子!”
代理:“呵呵!这么高!谈了这么多场子你这可是最高的。我考虑一下。不过你这也太高了。”
老总:“怎么样?看不起我这个场子啊?别的品牌进入我这个场子都是这个数。”
代理:“哦!A品牌和B品牌都是这个数吗?是真的吗?他们销量挺高的嘛!我这个品牌在你这有多少销量呢?你可别一棒子打死我啊!”
老总:“那你给多少?”
代理:“你认为我应该给多少?”
老总:“给多一点大家都好做,我这个场子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代理:“按照行规吧!你不要令我难做”
老总:“那多少?”
代理:“你说吧!总不能不听你的嘛!”
老总:“那2万”
代理:“能少点吗?反正我们合作是长期的。”
老总:“到底多少?”
代理:(脸上露出迟疑):“1万块,大家都好。”
老总:“不行,这太少了。”
代理:“不少了,而且我准备在你这做促销活动也要花钱。呵呵!”
老总:“那太低了,不行、不行、不行。”
代理:(态度突然强硬起来):“我只能给这个数,不能再高了。”
老总:“那你给多一点嘛!”(对方口气开始软了下来)
代理:“一万已经不少了,现在还有那个品牌能给得起这钱。没错这个是新品牌但很多还要看以后呢!”
老总:“那好吧!怎么支付?我要现金”
代理:“我这里只是办事处。没有财务权。给现金可要总部批时间够长的,而且你又不能提供发票很难报账。”
老总:“反正我要现金”
代理:“那咱们变通一下,你在这个月底经销商的货款里扣除,反正又不会欠你的,是吧!”
老总:“那好吧!”
第四节掌控谈判的常用策略
一、控制谈判的策略语言
1985年的一天,美国彼得斯堡的一家美式足球俱乐部里,发生了一场很有意思的球员薪水谈判。球员弗兰克的代理人正在和球队老板谈判。此前,弗兰克在该球队每年能够拿到38.5万美金。一开始,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代理人要求1985年,弗兰克的年薪要达到52.5万美金,老板同意了;接着代理人要求这笔年薪必须被保证,老板也同意了;然后代理人要求1986年弗兰克的年薪要到62.5万美金,老板思考后同意了;接着代理人要求这笔年薪也必须被保证,这下老板不干了,并且否定了之前谈妥的所有条件,谈判彻底崩溃。弗兰克最后到西雅图的一个球队,年薪只有8.5万美金。这场谈判,问题出在哪里?代理人显得太过贪婪,并且在一次谈判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要求。而真正的关键在于,谈判是一个战略性沟通的过程。在任何一场谈判中,都不能只关注所谈的内容,而忽略了谈判的进程。每一方都会在谈判之前认为自己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但是事实上,在谈判结束之前,并不存在正确的答案。因此,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制定谈判战略。在谈判中,在错误的时间即使提出正确的答案,这个答案也会变成错误的。
二、控制谈判的策略技巧
在口才的施展过程中,维持商洽气氛的核心问题是取得对方的信赖。因而各种策略、技巧的运用都必须服从于这一核心,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当然,商业谈判也需要发挥口才的幽默感,偶尔的笑声,甚或无伤大雅的玩笑,往往能使谈判的紧张气氛缓和下来,有利于达成圆满的协议。
1.倾听
在面对面谈判的场合,“多听”,是谈判者必须具备的一种修养。国外流行一句俗话:“用十秒钟时间讲,以十分钟时间听。”这里所谓“听”,不仅是指运用耳朵这个听觉器官,而是设身处地的构想,细心研判对手的话语背后的动机。所以谈判中的“听”是“倾听”。倾听不但可以挖掘事实的真象,而且可以探索对方的动机。掌握了对方的动机,就能调整自己的应变策略。一般有以下几个要领值得注意:一是专注性。常人听话及思考问题的速度比讲话要快4倍,所以,要把听放在首位,并认真思考。二是辩别性。“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要认真领会对方话语中所暗示的用意与观点,特别注意对方的晦涩或模棱两可的说法,悟透其话语的隐蔽性。三是敏捷性。谈判中要保持大脑的清醒与高速运转,积极思维。一边倾听,一边思考;既考察对方的真实意图,又考虑自己表达的方式与分寸;都要同步,做到“耳到、眼到、心到”。
2.缓冲
在洽谈处于胶着状态时,不妨运用缓冲诱导,巧妙应对的策略。谈判由四个主要因素组成:己方的报价和对方的还价,己方的底牌与对方的底牌。报价和还价随着谈判的深入会逐渐清晰,而整个谈判过程中双方都会揣摩、推测、试探对方的底牌,所以说是心理智慧和语言技巧的综合较量。因而不能轻易亮出底价。最好让对方先开口说话,俗称“火力侦察”,诱导对方暴露其真实情况。特别是在数目、期限和价格等重要条件上,常常让对方试提一下。这样做,既显得礼貌,又可窥视其心理,以赢得审慎思考,调整部署的机会。如果对方也精于此道,则可以假设性提问试探。如:
甲方:“我们听说贵公司生意不错,库存的2/3已经销到海南去了……”
乙方:“哪里,到现在为止,只销了库存量的1/5还不到!”
甲方为了探测乙公司的某种商品的库存量,便以“听说、据说”这种假言性的话头,引发对方吐露真情,竟然一举成功。假如直接从正面询问,恐怕是很难奏效的。毕竟处于谈判的境地,问答过程中,谈判参与方或多或少的会感受到一种非及时答复不可的压力,要求应对者应针对问题快速反应,作出有意义、有说服力的应答。回应的技巧不在于回答对方的“对”或“错”,而在于不应该说什么、应该说什么和怎样说,尤其当对方提出很多要求时。首先要沉住气(毕竟这是礼貌),等对方把条件罗列出来。第一步表示默许(为下一步做准备),跟着说:“你提的条件我都可以答应你,但是你能带给我什么?销量还是其他?”这时尽量用反问语气或者双重否定的句子。务求把对方的气势压住。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缓冲效应。
例如,对方试探:“如果我再增加一倍的定货,价格会便宜点吗?”
我方则可以立即回敬:“哪您能订多少件货?”
“你希望优惠多少呢?”
这样对方就不会轻易提问。
然而,并非对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正面回答或马上回答。假如对方的问题切中要害,这时,还没有找出回答的方式,也可以答非所问地设法避让:“在答复您的问题之前,我想先听听贵方的观点。”
“我不太清楚您所说的含义是什么,是否请您把这个问题再说一下。”
“贵公司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公司对价格一向有不二政策,实在有些无可奈何!”
模糊性应答,避开了实质性问题;而针对一些不值得回答的问题,让对方澄清其问题,往往对方再说一次的时候,就可能领会其意图了。
3.寻找积极因素,适时让步在洽谈交锋过程中,运用“寻找积极因素”的策略,也是施展口才技巧,灵活变通,保持商洽气氛的重要手段。比较一下在价格和交货等关键性问题发生分歧时候的不同谈话方式:甲——“谢谢你为我们所作的陈述。但我们不得不要求你再重新考虑一下价格和交货问题。”
乙——“谢谢你向我们阐明了立场。看来我们很容易在贷款、贷款条件和法律责任上取得一致。唯一出现分歧的问题是价格和交货问题。你也是这样认为吗?”
乙种方式的最后一句,实际上是要求对方一个肯定的回答,其目的在于强调双方的积极合作。当然,这并不是掩盖双方的分歧,而是要明确分歧所在,并把分歧置于一个合作的基础上,使双方认为,大家可以通过进一步商议来解决分歧。因而最好采取这样的问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