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积累:
1.温习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
2.理解普通话标准语音与口语交际的关系。
技能培养:
1.联系方言实际,纠正方音习惯;
2.练习普通话口语会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人数最多的汉族也是方言众多的民族。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就必须使用现代汉民族共同的语言——普通话。口语表达是以表情达意为基础的,只有让对方首先听懂你的语言,才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所以口才与普通话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当今中国社会,口才的语言基础是普通话;否则即使能言善辩,个人发展的空间也会大受限制。所以,要练口才,先练普通话。
第一节口才与普通话
一、口才的语音标准
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全世界四五千种语言中,汉语使用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1/4。汉语从1973年12月起又被定为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汉语都作为我们祖国代表性的语言出现在世界上。
现代汉语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通行于全民族的共同语和通行于局部地区的方言。狭义只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任何一种语言,都由三个要素组成:语音、词汇、语法。这个定义,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界定普通话的基本特征。
1.普通话语音以北京语音为基本音
几十年来,北京语音的标准音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但是普通话的语音并不等同于北京话,北京语音中的方言土语成分就不能看作普通话标准语音。如“逮dēi小偷”、“骨gǘi头”、“学xiǎo太极拳”是北京方言土语,“逮dǎi小偷”、“骨gǚ头”、“学xué太极拳”就是普通话。再如: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一)会儿”的“会”应该读第四声(yi)huìr,但是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还是读第三声的(yi)huǐr,“亚洲”北京人更多读三声。有些还存在争议,如北京话往往把“我们两个wǒ men liǎng ge”说成“我们俩wǒmliǎ”,“俩”这种说法早已经常出现在书面语言里,一般都承认已经被普通话所吸收,但是其中的“我们”可以像北京话一样说wǒm吗?北京话也把“两个人”说成“俩人”,把“我们三个wǒ men sān ge”说成“我们仨wǒmsā”,这些说法是否也能进入普通话,至少在目前恐怕是不同意的占多数。
2.普通话词汇以北方话词汇为标准词汇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而不是以北京话为基础,也不是以北京话为标准。因为词汇的流动性大,相互渗透力强,系统性不如语音那么严整,所以它不能用一个地点的方言为标准或基础,若那样就太狭窄,普通话还可以吸收其他方言中有很大影响的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如南方方言“生猛”现已渐渐被普通话吸收。四川话“雄起”也有被普通话吸收的趋势。而且北方话词汇并不等于普通话词汇,以北方话为标准词汇并不包括北方话中的土语。如“堂客”一词在西南官话里比较流行,但并不作为普通话词汇推广。
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是指现代优秀作家、理论家的优秀作品(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代表作,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论着)和国家发布的各种书面文件(如法律文本、通告、政令等)。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并不是僵死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着。例如:目前新闻媒体常出现“按揭”、“收入不菲”之类的词语,商店、餐馆常贴出的“本店有售”、“生猛海鲜”之类的招贴,这些词语不应该仍旧算是方言词语,“打的、面的”现在已经是北京市民最常用的词语,“的”字还由此增加了一个过去没有的阴平读法dī。
二、用普通话表情达意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地有各地的方言,不同方言区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很大。往往南方人听不懂北方话,北方人听不懂南方话,至于各地区的方言差异就更明显了,这给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带来了很大障碍。说话是说者和听众的互动行为。所以在交际时,都应用普通话,这样才能使听众听懂说者的语言,进而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普通话表情达意,对训练口才有着突出的作用。
1.使语音明晰
普通话音素32个,约400个基本音节,4种声调形式,而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都是普通常见的;与一些方言、少数民族语和外来语相比,它清晰度高,容易辨析,说来易学听来易懂。
2.使语言表达富有音乐性和表现力
普通话语音富有音乐性,抑扬交替、舒展明快,最响亮的元音音素在音节中起主导作用。元音多、开口呼多,使得普通话语音显得清爽、明朗、悦耳、饱满,便于吟咏和入乐。“阴阳上去”4种声调使普通话语音具有了高、扬、转、抑的区别,显出其舒展、晓畅、柔和、委婉的特点。而“双声”、“叠韵”、“叠字”等手法,配以4种声调就又使其具有了律动感和音乐美的特点。另外口语中明显的“轻声”、“儿化”现象还可以协助区分词义和词性,这又使得普通话的表现力更加精微、细腻、丰富和生动。
总之,普通话语音既清越又柔和,节奏明快洒脱,韵律宛转流宕。连读起来既可以如行云流水,娓娓动听,又可大气磅礴,铿锵激越。在演讲、朗读及日常口头交往中,如能表现出普通话语音的特色和魅力,就可使语言表达锦上添花、声情并茂。
三、怎样练习普通话
1.克服畏难情绪学讲普通话,说难并不难。尤其是年轻人,只要敢张嘴说,必定能保证基本的交际需要。
2.大胆说、经常练说普通话是一项技能,不练永远不会,就如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比如教室里、寝室里,随时跟着说得好的同学学说普通话。
3.寻求督促语言训练,非持之以恒不可。可以组成兴趣小组,坚持练习,互相激励,也便于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共同提高。积极参加朗诵会、讲演会、话剧、小品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既能促进普通话的练习,又能丰富美好的大学生活,留下值得回味的青春记忆。
4.多听多悟多模仿看电视,听广播,和普通话好的同学交谈,用心揣摩,积极模仿,这样进步快,效果好。
5.苦练学习普通话相当程度上是考验记忆力。学习过程中有大量需要死记的内容,如果懒惰不记,也毫无进步的可能,只能一辈子在现有水平上原地踏步。
6.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略)
第二节方音辨正
方言和普通话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学习普通话语音,首先要了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即声韵调系统,掌握好每个音节声韵调的发音。其次对自己的方言的语音系统也要了解,从而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方言与普通话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发展演变规律有许多的共同点,形成了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
一、声母辨正
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发音部位指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发音方法指阻碍气流和解除阻碍的方式、气流的强弱及声带是否颤动等。按发音部位给声母分类可分为7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按发音方法分类,声母可分为5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发准普通话声母的关键是找准发音部位和正确运用发音方法。
普通话的21个声母中,有三组音是很多方言地区普遍容易混淆的,要注意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