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职业口才训练教程
48573400000024

第24章 交谈艺术(3)

一、幽默

(一)幽默的含义

幽默就是用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言辞造成特殊的表达效果。莎士比亚认为,“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老舍说,“幽默者的心是热的”;高尔基认为,“幽默是生活中的盐”;契诃夫认为,“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幽默的效果,最明显的就是让接受者发笑,但更为重要的是幽默的意味深长。在口语表达中通过幽默,可以使其言辞话语增强趣味性、生动性,使说话者同听话者建立密切的交际关系,有利于口语交际的有效进行。

1.幽默的基本特征

幽默通常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构成幽默的核心,是表象的“乖讹”、矛盾,不通情理,不协调、反常或违反常规常理,明显给人不可思议的感觉。

(2)在“乖讹”的表象下蕴涵或暗示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

(3)这种行为或表达方式所获得的直接效果是引人发笑,即引发听者的联想与会意,在顿悟之后发出会心的一笑。

2.幽默的意义交谈中运用幽默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1)吸引听众,大大缩短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因为它用笑声刺激了听众。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笑声能刺激肺的活动,改善呼吸,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精神活力。因而也就自然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2)消除对抗心理。在批评性的谈话中,说话人与听者在心理上有时处于对抗或不相容地位,如能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则可使对抗和不相容性消减,甚至变不相容为相容。

(3)明理服人。深刻的道理固然在庄重严肃的论证过程中阐述,然而一番话语若始终都是枯燥无味,肯定不及形象生动的暗示耐人寻味。明确了其含义与作用,才能正确地运用幽默。

(二)幽默的运用

幽默并不是制造笑料,幽默是一种领悟和灵性,它好像是某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第六感。理解幽默和培养幽默感,要有对生活的悟性,这就需要对生活的爱,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哲理的认识。因此,幽默是睿智的体现,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在语言中运用的结果,能引起人感情的愉悦。而且人际交往中有幽默的气质可以形成博学、睿智、高雅的风度,能给人们良好的印象。每一个“善谈者必幽默”(培根语)。为着明辨事理,在正面直说不利的情况下采用幽默的方式来暴露生活中的乖讹,揭示生活的哲理,让人们受到启迪。

幽默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好笑,能引发喜悦愉乐,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欣慰,也能使人在笑声中接受批评,或使局促难堪的场面变得轻松和缓,消除拘谨甚至误会,或在对立中取得胜利。难怪美国学者对“幽默”的解释也是如此诙谐风趣:“幽默是到口的肥鸭竟然飞了还能一笑置之。”

传说有一天,年迈的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被一辆自行车撞倒。骑车者立刻扶起萧伯纳,不安地表示歉意,萧伯纳却打断他的话说:“不,先生,您比我更不幸。要是您再加点儿劲,那就可以作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永远名垂史册了。”萧伯纳幽默的话语使骑车者的紧张情绪顿时消失,同时也显示了这位伟大戏剧家的胸怀、风度和魅力。

可见幽默是一种心理品质,是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养成的。幽默感的培养并非容易的事,需要从两个方面长期修练:一是平时注意培养观察力和想像力,具备能把平凡事物从内到外都看个透的能力,这样能在交谈中机智地将某事、某话联想到别的事物上去。二是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任何一句貌似平淡的调侃话,都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功力,并非一时兴趣即成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在人际交往中,幽默起着润滑剂的重要的作用。青年人要在生活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幽默感,这就要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也要善于发掘生活中丰富的幽默矿藏。只要你不做生活的旁观者,满腔热情地投身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幽默就向你招手呢!”

幽默作为成熟人格的标志,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在现代职场高度紧张的事业打拼中,时不时的“幽他一默”,则是缓减竞争压力,消除紧张气氛的最佳“空气清新剂”。幽默是一种总的语言沟通效果,交际实践中通常借助一定的上下文语境和修辞方法配合,构成幽默的意韵。

1.一语双关在说话时,故意使某些词语在特定的环境中带上双重意义。如:杰拉尔德.R.福特(1913年出生)是美国第38任总统,他说话喜欢用双关语。有一次,他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是一辆福待,不是林肯。”众所周知,林肯既是美国很伟大的总统,又是一种最高级的名牌小汽车;福特则是当时普通、廉价而大众化的汽车。福特说这句话,一方面表示谦虚,另一方面则标榜自己是大众喜欢的总统。又如在课堂上,老师问:“亨利,你们在班上用得最多的三个字是什么?”亨利:“不知道。”老师:“回答得完全正确。”这是一则很值得回味、很逗笑的幽默小品。当然可以笑老师的糊涂:亨利说不知道,这是他在告诉老师不知道老师的问题的答案,老师居然还说他正确。也可以这样理解自己发笑的原因:亨利回答得歪打正着,他的“不知道”正巧合了答案“不知道”,老师则将错就错、移错为对,倒是一种挺幽默挺机智的裁定方式。又可以这样认为:我之所以发笑,因为我此时此刻从“不知道”这一个语形上双关到亨利的不知道与“不知道”那三个字这么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情景,即由双关心理而发笑。

2.旁敲侧击旁敲侧击就是暗示法,含蓄反讽,耐人寻味。一天深夜,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被房间里小偷翻动抽屉的声音惊醒。他明白怎么回事后,平静地躺在床上,自言自语道:“别翻了,亲爱的。我白天都没能在里面找到一点钱;现在这么黑,你怎么能找得着呢?”清贫的大作家暗示小偷偷错了对象,听起来调侃味儿够浓。

19世纪,日本有位着名学者叫佐久间象山,以谈锋犀利着称。曾有人问他:“怎样才能成为富翁呢?”。学者想了想说:“你抬起一条腿来小便看看。”问者颇为不解也不悦。学者便解释说:“对,就是像狗那个样子。如果规规矩矩做人,是没法子成为‘富翁’的。”

3.语义别解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巧妙引入上句话叙述的内容中,或者借题发挥,引申出新的认识与体验,造成幽默情趣。例如,在抗美援朝后的一个外交场合,美国记者看见周总理使用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不怀好意的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总理听了,笑了笑,回答道:“提起这只笔,还说来话长。这可不是只普通的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这只贵国生产的钢笔。”

另有一次,周恩来接见美国记者,有个不怀好意的记者挑衅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周恩来总理听了,很自豪地回答说:“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为马路。”那个记者听后哑口无言,一副窘态。周总理这一妙答,巧妙拆解词义,创造了一种新奇的含意,点石为金,化拙成巧。既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又巧妙地回击了那个美国记者。

有时候,甚至人们对某种事物作牵强附会的解释也能有幽默的效应。号称“铁齿铜牙”的清代着名学者纪晓岚,有一年盛夏,在屋子里脱光上衣,伏案校对《四库全书》。这时,乾隆皇帝向院内走来。纪晓岚来不及穿衣,便一猫腰钻在案下,将桌布拉好。谁知乾隆皇帝眼特别尖,一下子就看穿了他的把戏。乾隆坐下,示意随从安静下来。纪晓岚见没有动静,便撩开桌布露头问:“老头子走了吗?”乾隆听了,十分生气,说:“老头子在此!纪晓岚,好大的胆子,叫我老头子?如果讲不出道理,立即赐死!”纪晓岚笑着对乾隆说:“老头子这三个字非臣臆造。容臣解释: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乃国之元首,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乃万岁之别称也。”乾隆听了,哈哈大笑,道:“苏秦、张仪再生所不及也!朕赦你不死,起来吧!”

4.回逆

回逆好比顺水推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依照交际对方在表达中所用言辞的结构、内容、情景、语气等,组织相应的言辞返还给对方。这种技巧,一般只用于双向的言辞交流。它的产生,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对方说了,己方才能说;对方怎样说,己方只能照模式跟。在表达中,尽管它与对方已有的发送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一经转口,则要赋予其新意,造成揶揄、嘲讽等效果。如: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从不讲究穿戴。一天,他戴了顶破旧的帽子出门,一位绅士见了嘲笑他道:“你脑袋上边那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顶帽子吗?”安徒生立即接过话茬说:“你帽子下边那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个脑袋吗?”

5.夸张

夸张是根据表达需要,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或特征加以夸饰铺张,言过其实地进行扩大或缩小而引起听众联想的修辞手法。“白发三千丈”是夸张名句而非幽默,夸张要产生幽默,还要同生活中错谬乖讹或滑稽可笑之处相联系,即通过对生活中乖讹可笑之处的极力夸大演染,来揭示生活中某些不合理或不和谐的现象,起到善意嘲讽与规劝的作用。一般常采取大词小用、小词大用,庄词谐用的方法,并根据语境条件进行夸张铺饰,将结果极力夸饰,产生诙谐幽默。1962年中国在自己的领空击落美国高空侦察机。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位记者突然问外交部长陈毅:“请问中国是用什么武器打下U-2型高空侦察机的?”这一问题涉及国家机密,自然不能说;但对记者的提问,又下能不答。于是陈毅来了个极度夸张:“噢,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大家都心照不宣,哈哈大笑一阵作罢。

6.比拟

可以抓住事物与人的某些相似点,将事物无意识的活动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动或把人当作动物来写,通过联想和想像而产生特殊的意味。美国着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去一座小城。临行前,别人告诉他,那里蚊子特别厉害。到了那个小城,正当他在旅店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在马克·吐温面前盘旋。旅店职员很尴尬,忙驱逐蚊子。马克·吐温却满不在乎地对职员说:“贵地的蚊子比传说中的不知聪明多少倍。它竟会预先看好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顾饱餐一顿!”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结果这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十分香甜。原来,旅馆的职员听了马克·吐温的话,全体职工一起出动,想方设法不让这位博得众人喜爱的作家被“聪明的蚊子”叮咬。幽默的产生除了借助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很多;但其原理都是一致的,不论用哪种形式和方法都要注意自然,注重形成客观的幽默意韵。

二、委婉

(一)委婉的含义及其认识

委婉就是不便直说,而又不得不说时,采用婉曲暗示、含蓄传递的语言方式游说。

在交往中,自己的见解能否被别人接受,别人的看法能否被否定,靠单刀直入,不一定能够奏效。而迂曲避开了正面的冲突,以富于启迪性、劝诱性的言辞,循序渐进,步步深人,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对方的见解,摒弃固有的意见,或者陷于自辩不能的境地。这种表达艺术的奏效,不是只言片语就可达到的,往往需要多回合的言辞交流;每交流一次,就向目的靠近一步,直至最终达到目的。如《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是此法的妙用。

(二)委婉的运用

1.诱导启迪

尴尬与否,有时是相对的,而不是相互的。同一句话,自己说出来可能会导致难堪,对方说出来却可以自然而然。这时诱导对方开口,己话他说,无疑是上上之策。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可就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伤赵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真没想到赵兄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兄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你看困难大吗?要干的话,早一天好一天。”结果赵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也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渡江战役前夕,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政府即将塌台。周恩来力劝国民党和谈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不要回去做蒋家的殉葬品。代表们也对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却又不知毛泽东能不能容忍他们这些异党分子,就想探个究竟。可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抹不开面于。有一个成员趁打麻将的时候,轻描淡写地问毛泽东:“是清一色好,还是平和好?”毛泽东心领神会,爽快答道:“还是平和好,我喜欢打平和。”就这样,一个重大的信息悄然传了过去,代表们全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