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证券投资学
48571400000054

第54章 宏观经济分析(2)

5)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一般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主要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包括贸易收支(也就是通常的进出口)、劳务收支(如运输、港口、通信和旅游等)和单方面转移(如侨民汇款、无偿援助和捐赠、国际组织收支等),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指数;资本项目则集中反映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反映一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进口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向非常住居民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出口量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向非常住居民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和出口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进口和出口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对国内总供需产生重大的影响。进出口总量及其增长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出口量是反映一国综合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开放程度的经济变量,也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2.投资指标

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再生产中投资资金的数量。投资规模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因素。投资规模过小,不利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投资规模过大,超出了一定时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又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导致经济大起大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主要包括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外商投资3个方面。

(1)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政府以财政资金投资于经济建设,其目的是改变长期失衡的经济结构,完成私人部门不能或不愿从事的、但对国民经济发展却至关重要的投资项目,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公共物品。如大型水利设施、公路建设和生态保护等。同时,政府投资也是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2)企业投资。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逐渐成为了投资主体之一,企业投融资的权利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投资需求将成为国内投资需求的主要部分,企业投资的规模和方向影响着一国经济未来的走向。

(3)外商投资。外商投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包括华侨、港澳台胞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等。外商投资主要有4种方式:①收购或兼并国内企业;②外商在国内独自开办新企业或建立独资子公司;③通过投入资本或技术与国内投资者建立合资企业;④通过购买国内企业的股票,获得一定的控制权。

外商间接投资是指除对外借款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各种利用外资的形式,包括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公开发行的以外币计价的股票(H股、B股)发行总额,国际租赁进口设备的应付款,补偿贸易中外商提供的进口设备、技术、物料的价款,加工装配贸易中外商提供的进口设备、物料的价款。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对被投资企业拥有控制权,而后者对被投资企业没有控制权,只能取得利息和股息。

3.消费指标

消费指标主要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两类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消费品总额,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大小和增长速度也反映了城乡居民与社会集团消费水平的高低、居民消费意愿的强弱。社会消费品需求是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是指某一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不包括居民的手持现金和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团体等单位存款。居民储蓄存款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后形成的。居民储蓄量的大小首先决定于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同时又受可支配收入中消费支出比例的限制,在可支配收入一定时,消费支出多了,储蓄就会减少。当市场上人们的消费意愿加强时,储蓄相应缩小。居民储蓄增加后,就相应地扩大了银行资金来源,如果存贷比例不变,银行贷款量也相应增加,这就扩大了企业的资金使用,从而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4.金融指标

金融指标包括总量指标、利率、汇率、外汇储备4个指标。

1)总量指标

金融指标的总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货币供应量。它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应相一致,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

(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它是指某一时点金融机构存款金额(包括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城乡储蓄存款、农业存款、信托及其他类存款)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包括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商业贷款、建筑业贷款、私营及个体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信托及其他类贷款)。其中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

(3)金融资产总量。金融资产总量是指手持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保险等其他资产的总和。私人家庭的金融资产包括现款、储蓄存款、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和人寿保险权利等在内。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银行储蓄存款占绝大部分,而有价证券和其他金融资产所占的比例很小。金融资产的多样化是社会融资方式变化发展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资产由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2)利率

利率(或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它直接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利率有不同的表现。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当经济萧条市场疲弱时,利率会随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另外,它还影响着人们的储蓄、投资和消费行为,利率结构也影响着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影响着证券的持有结构。利率有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国债利率、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之分,再贴现率和同业拆借利率是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1)贴现率和再贴现率。贴现是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或者说,购买票据的业务称为贴现。办理贴现业务时,银行向客户收取一定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或折扣,其对应的比率即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周转的需要,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时所适用的利率。对中央银行而言,再贴现是买进票据,让渡资金;对商业银行而言,再贴现是卖出票据,获得资金。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能够影响商业银行资金借入的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节货币总供给量,影响社会总需求,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2)同业拆借利率。它是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同业拆借有两个利率,即拆进利率与拆出利率。其中,拆进利率表示银行愿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银行愿意贷款的利率。一家银行的拆进(借款)实际上也是另一家银行的拆出(贷款)。同一家银行的拆进和拆出利率相比较,拆进利率永远小于拆出利率,其差额就是银行的收益。同业拆借中大量使用的利率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现在LIBOR已经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中大多数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并作为银行从市场上筹集资金进行转贷的融资成本。我国对外筹资成本即是在LIBOR利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百分点。

(3)回购利率。回购是交易双方在全国统一同业拆借中心进行的以债券(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中央银行融资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是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某一约定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该约定的利率即回购利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交易是以国家主权级的债券作为质押品的交易。其回购利率可以说是一种无风险利率,可以准确反映市场资金成本和短期收益水平,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回购利率已成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财政部和其他债券发行人制定发行策略,以及市场参与者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

(4)各项存贷款利率。各项存贷款利率包括金融机构对客户存贷款利率即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存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以及优惠贷款利率。银行利率的变动不仅对银行存贷款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债权利率也产生影响,其他货币的市场价格也会随利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动。因此,利率是对市场反应非常灵敏的一个经济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利率上升会引起存款增加和贷款下降,一方面是居民的消费支出减少,另一方面是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也会同时抑制供给和需求。利率水平的降低则会引起需求和供给的双向扩大。

3)汇率

汇率是指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一般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外汇汇率是由一国货币所代表的实际社会购买力和自由市场对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一方面,一国的汇率会因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经济增长率等因素的变动而波动;另一方面,汇率及其适当波动又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不使汇率的过分波动危及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的协调,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都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或收购外汇的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以影响外汇供求,进而影响汇率。此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也会直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结构、通货膨胀水平及实际利率水平等因素,从而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

4)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对外债权的总和,用于偿还外债和支付进口,是国际储备的一种。一国当前持有的外汇储备是以前各时期一直到现期为止的国际收支顺差的累计结果。外汇储备的变动是由国际收支发生差额引起的。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流入国内的外汇量大于流出的外汇量,外汇储备就会增加;当发生逆差时,外汇储备减少。当外汇流入国内时,拥有外汇的企业或其他单位可能会把它兑换成本币,如用来在国内市场购买原材料等,这样就形成了对国内市场的需求。因而,扩大外汇储备会相应增加国内需求。

5.财政指标

1)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它可以归结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常性支出,包括政府的日常性支出、公共消费产品的购买、经常性转移等;另一部分是资本性支出,就是政府的公共性投资支出,包括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环境改善方面的投资及政府的储备物资购买等。在财政收支平衡的条件下,财政支出的总量并不能扩大和缩小总需求。但财政支出的结构会改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结构。经常性支出的扩大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其中既有个人消费需求,也有公共物品的消费需求;资本性支出的扩大则扩大投资需求。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两者是此多彼少的关系。扩大了投资,消费就必须减少;扩大了消费,投资就必须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