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裁判员称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推荐,全国各单项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评议,报国家体委批准授予。
被批准授予技术等级称号的裁判员,由批准单位发给证书、证章。国家级裁判员、一级裁判员另发给胸徽。兼两个项目者,只发给证书一份、证章一枚;如系两个不同级别,按其较高的级别发给。
4.2.3学校裁判员的培训工作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学校运动竞赛裁判员队伍中的核心力量。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体委于1986年10月30日联合颁发《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通知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也随之更加活跃、频繁。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师资明显不足,为了满足学校运动竞赛对裁判员的需求,只依靠体育教师这支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体育教研组应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将培训裁判员的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培训的对象主要是热心裁判工作的其他教师和学生中的体育积极分子。培训的方式一般是在赛前举行短期培训,用什么,学什么。多年坚持,就会形成一支有一定水平的裁判员队伍。另一种方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给学生传授运动技术和锻炼方法,还应讲解有关项目的竞赛规则及初级的裁判方法。这样做,一方面普及了竞赛规则,减少学生在参加运动竞赛中的犯规行为,有利于运动竞赛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普及了裁判员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达到了培训裁判员的目的,为社会造就大批裁判人才。
4.2.4裁判员的权利和义务
各级裁判员应积极参加比赛裁判工作。单项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应对所管理的裁判员的政治表现和业务能力定期进行考核、评定,对表现优秀、工作成绩显着者,应给予表扬、奖励或推荐参加晋级考试。裁判员享有规则上所赋予的权利。裁判员执行裁判任务或参观学习,应按因公出差待遇。裁判员在执行任务中的表现,应作为其所在单位全面考核的一个方面。
裁判员的职能,决定了裁判员的一言一行都应为人师表,受到人们的尊敬。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其行为规范化。国家体委颁发的《裁判员守则》,就是其行为裁判员要定期接受国家的考核。国际级裁判员和国家级裁判员代表我国最高裁判水平。
为了适应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对这两级裁判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全国各单项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应根据《国际裁判员和国家级裁判员考核办法(草案)》的规定,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对他们每次执行裁判任务的表现,错、误、漏判的情况等,赛区竞委会竞赛组要充分听取运动队和裁判组的意见,写出评语,报经组委会批准(对国际级裁判员出国执行裁判任务的表现,由该团队对其写出评语)。送交国家体委有关业务司,放入业务档案,作为各单项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考核评定的依据。
对于考核不符合该级裁判员水平的,可暂保留等级称号一年,降级使用,不安排全国高水平比赛的裁判工作。第二年考核再不合格,应根据实际水平重新评定其裁判员技术等级。
各级裁判员必须努力完成各级组织、各单项协会交给的临场裁判任务和培训裁判员的工作。按《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规定,两年内无故不参加裁判工作的,作为自行取消其裁判员技术等级称号处理。
各单项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对不能认真履行裁判职责,在裁判队伍中搞派系,搞不正之风,以及有违法乱纪行为者,应根据各自有关条例,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警告、停止该次比赛裁判工作的处分,以至按审批权限报请或建议有关部门给予降级使用、降低技术等级、撤销裁判称号等处分。情节恶劣的,可建议所属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4.3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
教练员是体育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是世界冠军和新纪录创造者的缔造者。没有优秀的教练员,就难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体育界都公认这样一个公式——“天才的教练员加天才的运动员等于奥运会冠军”,足见教练员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体育正处在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时期,要尽快“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更需要有一大批为发现和培养体育尖子而不辞劳苦,奋发有为,德艺出众的教练员。教练员等级制度的施行,对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有极为丰富的优秀运动员资源。日益完善和系统化的学校课余训练,已成为发现、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一条重要渠道。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之外,在课余体育训练中还要充当教练员的角色。
4.3.1新时期教练员应有的素质
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日新月异,大、中、小学生的运动竞赛规模和次数愈来愈大和频繁,影响着学校的竞技体育色彩日渐增浓。面临国际竞技运动迅猛发展的挑战,我国的竞技运动正在全面地走向未来和赶超世界水平。作为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行者和领导者的教练员,在这个新时期内应具备如下素质。
1.博学多才,有较高的文化和科学知识
现代体育科学技术正向整体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新科学、新知识不断涌现。作为一个现代教练员,没有知识不行,知识面过窄也不行。我国培养教师的体育院校,多年来在招生时对考生的文化知识要求偏低;我国的教练员多数是从退役运动员中产生,这种先天性的文化、科学知识偏低现象,是我国体育腾飞的严重阻碍。如果我们现在不翻然悔悟,仍然循环往复下去,我国体育的发展便很难跳跃到更高的层次上。而在世界体育强国中,即使是指挥联邦德国的球队夺得世界杯冠军的贝肯鲍尔,也因没有科隆体育学院的文凭而不能享有正式教练的证书。所以,一个称职的教练员,首要任务是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素质,及时掌握世界上关于运动训练各方面最新专业知识,尽快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时期教练工作的需要。在现代竞技运动领域里,知识和信息成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资源。
谁的知识多,信息来得快,谁就能取得飞速的发展和重大突破。作为一个教练员,应当是本专项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和传播者,而不应仅仅是经验的传授者。
2.要具备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精神
运动竞赛的特点是竞争十分激烈,其中包括教练员、运动员人才的竞争,运动技术的竞争,运动成绩的竞争。在这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先进战胜落后,创新取代陈旧。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就是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手段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迫使教练员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开拓、去创新。一个教练员的视野应当非常开阔,要及时、敏锐地看到本专项运动技术、战术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一切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自己该走的路,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不断获取优异的运动成绩。为此,优秀教练员的一个重要内在素养,就是具有勇于进取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没有创新,只是原地踏步或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就永远不可能取得领先地位。聪明的教练员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即在体育比赛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永远不可能取胜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教练员,绝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练员。我国乒乓球队雄踞世界宝座,20多年长盛不衰,以及我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荣膺的“五连冠”,都是在创新方面取得辉煌成绩的典范。
3.要独具慧眼,善于识别英才
古代军事家孙膑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对于教练员来说,要想训练出高水平的运动员,前提是选好人才。科学选才,现在已经成为现实。问题是教练员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是否完全掌握本项目的选材要领。古语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它说明要做一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伯乐是很不容易的。
一个优秀教练员,不仅要善于识别优秀运动人才,而且还要尊重优秀运动人才。尊重优秀运动人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们要倍加爱护,精心培养,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运动潜力;二是运用科学的知识和训练手段指导整个训练、比赛过程。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经验指导往往多于科学的综合指导,这就不是尊重运动人才的表现,他的成绩必然是平庸的,这样的人就没有资格做一名新时期的教练员。
4.要有自我牺牲精神
现代竞技水平愈来愈高,夺取胜利的难度愈来愈大。教练员在带领运动员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征途中,所要付出的智力和体力劳动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譬如,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在《我的执教之道》中写道:“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要吃得超人的苦。”运动员要战胜自我,教练员更要战胜自我。从某种程度上说,教练员战胜自我更为重要。“运动员、教练员吃不起超人的苦,想拿世界冠军,只能是句空话。”袁伟民和他的队员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创造宏伟的事业,需要吃苦。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要有自我牺牲精神。
5.既是“严师”,又是“挚友”
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该是一位“严师”。已故的前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在训练中以“严”着称于世,人们称他为“魔鬼大松”。前苏联有位着名教练说:“严格和残酷是教练员的职业习惯。不管教练多么喜欢自己的学生,教练必须看到学生的不足,必须强迫自己好像不喜欢她们,以便忍痛使学生苦练,这就是我的信条。”这句话很中肯。教练员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尽快提高运动成绩,必须要有“铁石心肠”,没有别的选择。严是爱,娇是害,不这样做不行。但是“严”要严得合理,更不是随心所欲地蛮干。“严”更不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任意去摆布他们。在生活中,教练员又应该是自己学生的“挚友”,要关怀他们的全面成长。教练员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需要有感情基础的,而理解则是彼此沟通感情的桥梁。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优秀的教练员都是真正从内心里爱自己的学生。对待学生不亲不疏,一视同仁,才可能建立一个人际关系十分和谐的训练集体。教练员的工作归根结底是育人。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练员,不仅善于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的运动员,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
4.3.2我国教练员等级制度的沿革
国家体委于1958年6月21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练员等级制度条例(草案)》,1963年5月10日又发布了新的教练员等级制度。教练员等级制度虽两次公布,但未实行。
1978年恢复试行并公布新修订的试行草案。1979年11月,国家体委公布了第一批被批准的75名国家级教练员。
国家体委施行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励教练员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搞好教学训练工作,加速发展我国体育事业。
国家体委于1981年10月19日颁发经国务院批准的《体育教练员技术职称暂行规定》,将教练员技术等级分为5个级别:国家级教练员、高级教练员、一级教练员、二级教练员、三级教练员。国家级、高级教练员为高级技术职称,一级教练员为中级技术职称,其他级别为初级技术职称。1986年4月2日国家体委颁布《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对教练员的技术职称级别又作了修订,由原来的5个级别改为3个级别,即主教练、教练、助理教练,主教练相当于高级技术职务,教练为中级技术职务,助理教练为初级技术职务。
4.3.3我国教练员的技术等级称号和任职条件
《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以下称《试行条例》)第七条规定:被聘任或任命的教练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风正派,为人师表,有献身体育事业的精神。对于助理教练员的任职条件,《试行条例》第八条规定,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见习一年期满,或中等体育专业毕业的优秀运动员,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聘任或任命为助理教练:
①初步掌握训练方法,能够完成一般水平运动员的教学训练任务;
②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体育项目专业理论。
教练员的任职条件,《试行条例》第九条规定,助理教练员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运动员,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聘任或任命为教练:
①熟练地掌握教学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独立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教学训练能力;
②比较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本项专业理论,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③从事助理教练工作24年;
④初步掌握一门外语。
主教练的任职条件,《试行条例》第十条规定,教练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聘任或任命为主教练:
①具有较丰富的教学训练实践经验,能够解决训练中技术关键问题,培养国家及世界先进水平的运动员成绩突出;
②对本项运动训练有系统的研究和较深的造诣,并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着或科研成果;
③从事教练工作8年以上;
④掌握一门外语。
《试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要求,在教学训练或科学研究工作方面成绩特别卓着的教练员,可不受学历、任职年限的规定限制,聘任或任命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