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远离三高从细节做起
48564900000008

第8章 高血压(7)

以上主要是针对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而言,而女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性生活问题则有所不同。由于女性在性生活中体力消耗比男性少,血压上升的幅度也比男性低,所以,Ⅰ期高血压病女患者可以和健康人一样过性生活,Ⅱ期高血压病女患者可以有节制地过性生活,Ⅲ期高血压病女患者可以在药物保护下有节制地过性生活;只是房事时不宜过度兴奋,不一定要达到高潮,以免血压过度增高发生意外。

高血压病患者宜注意居室色彩

色彩对血压有非常大的影响,不可不加以重视。高血压病患者不论色调的冷暖,都要以浅淡为宜,浅淡柔和的色调能给人以宁静、和谐、舒适的感觉。颜色过多或杂乱无章,往往会导致人们过度兴奋、烦躁,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不同颜色的心理作用是不一样的。红色能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分泌和促进血液循环,使人兴奋、暴躁,甚至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接触红色过多,会使人产生焦虑情绪;黄色能促进消化,改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但金黄色却易造成不稳定的情绪;蓝色能使人产生凉爽、轻快的感觉,进而使人平静、放松,有助于减缓脉率和呼吸,降低血压,对发热患者有退热作用;绿色不但有助于消化,而且能起到镇静和松弛神经的作用,能帮助人消除疲劳和安定情绪;紫色能维持体内钾的平衡,促进机体保持放松,特别是可使妊娠妇女情绪安定;白色能使患者心情舒适和镇静,有助于人体健康;青色使人产生亲切、朴实、舒适、客观、柔和的感觉。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以浅蓝、浅绿或淡青白的颜色为宜。

水疗对高血压病有作用吗

水浴疗法的基本作用有三:温度刺激作用,其生理作用大体与热疗法相似;化学刺激作用;机械刺激作用。各种水疗法作用不同与它们各自所占比重有关。如一般淡水浴治疗作用主要为温度刺激;而药水浴则以化学刺激为主,温度其次;淋浴则主要为机械性刺激,温度刺激为次。水疗法根据所采用的温度、水中所含物质成分及治疗方式的不同,可产生镇静、催眠、兴奋、发汗、退热、利尿、消炎、止痛、促进吸收、促进新陈代谢、锻炼机体等作用。各种水疗法主要作用于皮肤,亦可作用于部分体腔黏膜,通过神经和体液反射而致局部、节段性或全身性反射作用。水疗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可对体内各系统产生强弱不等的刺激,其中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对水疗的反应最敏感。就温热作用而言,水疗可迅速引起机体产生对温热刺激的一系列反应,但不易直接达到使机体深部组织加热,可通过反射途径对深部组织器官甚至全身引起一定的反应。

高血压病患者洗热水浴不宜时间过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中老年人喜欢泡热水澡,专家认为泡热水澡的时间不宜过长。在医院的脑血管病区可以经常见到这样的患者,他们就在洗澡过程中发生了卒中。因为澡堂内温度的升高,使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入体表的血管,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相对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患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的老年人,极易发生卒中和心肌梗死。因此患者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要注意控制水温。

高血压病患者宜注意洗浴水温

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进而影响血压。故每日早晚洗漱时,宜用30~35℃的温水洗脸、漱口。高血压病患者每周至少洗澡1次,水温不可过热或过凉,以免刺激皮肤细小血管的舒缩,进而影响血压。另外要特别注意安全,少到大浴池中洗澡,以防止跌倒,洗澡浸泡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诱发卒中。

高血压病患者宜谨慎进行冷水浴

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20℃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温正是在这一范围内。当身体受到冷水刺激时,皮肤的血管会急剧收缩,大量血液流向身体内部器官,使内脏血液增加。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又会很快扩张,大量血液又流向体表,使皮肤变红。血管的一缩一张会使其弹性增强。所以有人称冷水浴对轻度高血压病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实践也证明,冷水浴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病,它能促使物质代谢正常,减少脂肪堆积和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防止动脉硬化。但需要说明的是,冷水浴只适合于健康人群和早期高血压病患者,而且冷水浴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从夏入秋,循序渐进,不可间断。冷水浴包括:冷水擦身、冷水淋浴、冷水浸身、冬泳。冷水擦身一般不超过5分钟;冷水淋浴,当水温为15℃左右时淋浴时间以2分钟为宜;冷水浸浴,要视水温而定。秋后的冷水浴,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先使身体发热;浴后应立即用干毛巾擦干身体,穿衣保暖,或稍做些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以使暖流全身,轻松舒适,有精神焕发之感。切勿在饥饿时或饱餐后进行冷水浴。对于中度或重度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不宜使用冷水浴健身。

高血压病患者忌睡眠不足

充足良好的睡眠是保证高血压病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睡眠是大脑运动的休整期,是身体能量的聚积期,是身体健康的一个保证。虽说不同的人睡眠时间存在着明显个体差异,但都要以醒来全身舒适、疲劳消除、精力恢复为准,并根据季节进行有规律的调节:春夏迟睡早起,秋日早睡早起,冬日早睡迟起,每天睡眠都不少于8小时,老年人可适当减少至6~7小时。中午最好小睡片刻。研究表明,午饭后小睡30~60分钟,有利于机体放松;高血压病患者午后小睡片刻,可以减少脑出血发生的概率。无条件睡时,可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或静坐,有利于降压。夜晚入睡前闭目静坐一会,自然入睡。晚上不要看刺激性的影视片、书刊或做剧烈活动,尽量不要养成依赖安眠药入睡的习惯。按时就寝,上床前用温水洗脚,然后按摩双足及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体位不要僵直固定,最好取躯干卷曲位,腿略抬高,这样有利于心血管系统得到更好的休息。

高血压病患者睡醒时起床动作宜缓

清晨是高血压病患者脑卒中的多发时刻,而最危险的时刻是刚醒来的一刹那。因此,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仓促穿衣,而是仰卧5~10分钟,进行心前区和头部的按摩,做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慢慢坐起,再缓缓下床。起床后及时喝一杯开水,以稀释因睡眠时人体代谢等而变稠的血液,使血液循环阻力下降。

高血压病患者衣着宜“三松”

高血压病患者衣着要强调“三松”。首先,裤带宜松,最好不用收缩拉紧的皮带,宜采用吊带式;其次,穿鞋宜松,以宽松舒适为度,多穿布鞋;再次,衣领宜松,尽量不结领带,如遇必须系结领带时,应尽可能宽松。因为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常常伴随发生,而且动脉粥样硬化几乎涉及全身,其病理变化反应也是全身性的。过分勒紧裤带,则会进一步增加腰以下部位血液流动的阻力。为了维持人体下半身正常的血液循环,心脏这个“动力泵”不得不提高功率,血压也就随之增高。这种血压突然升高的结果,有时会产生严重的反应。对于鞋带、衣领以及手腕扣夹的表带等,都是同样的道理,均应注意宜松不宜紧,以自然、舒适为度。

高血压病患者不宜大便时屏气用力

高血压病患者大便时急躁、屏气用力,可诱发血压升高,有诱发脑出血的危险。高血压病患者宜坐便,这样可持久,而蹲位易疲劳。大便秘结有害身体健康,因此最好每天排便,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秘的人千万不要将便秘视为小事而抱无所谓的态度。要减轻便秘症状,应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丰富的食品,也可加用蜂蜜,以利于肠蠕动,防止粪便干结。严重便秘可用开塞露润滑通便,但不宜滥用泻药。同时要就医诊查便秘的原因,以除病根。

高血压病患者不宜长久站立

在自然条件下,四足类动物很难染上高血压病,而人和猿猴却例外。人体血管的应力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一昼夜直立时间超过16小时,动脉血管的应力反应就会加大心脏负荷。人的一生中,这种应力反应的机制是逐渐形成的,与年龄呈正比关系。当这种应力反应机制调节功能因长期紧张而发生失控时,就有可能发生高血压病。因此,既要主张每天有一定的运动量,也要提倡保证一定时间的静坐和平卧休息。人们躺下休息,不仅仅是为恢复体力和脑力,也是为了让血管张力得到休息。高血压病患者直立时间每天不要超过16小时,休息时可采用卧位,哪怕是5~10分钟也是有益的。坐位时可把双腿抬高,增加回心血量,每次15~20分钟,这对长期从事站立或行走工作的高血压病患者很有好处。

高血压病患者不宜过度疲劳

某单位中年骨干老李,中午正趴在办公室的桌子上休息。突然,他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从座位上头着地跌倒在办公室的地板上。此时,老李脸色苍白。同事见状后,赶紧拨打急救中心的电话,并将他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医院诊断后确诊为脑卒中。据老李的家人介绍,老李本身患有高血压病,而且凌晨早起,为的就是能准时收看世界杯的决赛。由于熬夜和过度兴奋,看完球后就已经觉得头晕,并且浑身无力,但是因为要上班,所以一直硬撑到了中午。后来接诊的医生说,过度疲劳是高血压病患者的最大敌人之一,往往是脑卒中的后备军。

高血压病患者在季节交替时宜防卒中

晚秋乍寒,卒中尾随。来年早春,春寒料峭时,它又卷土重来。于是关于卒中,便有“男多在晚秋,女多在早春”的经验之谈。姑且不说卒中是否真的有这样的男女之判别,但大约80%的卒中集中于这两个季节却是事实。医学科研人员在研究时发现,晚秋和早春之所以多发卒中,主要是与寒冷天气频频出现有关,而且多在气温骤降的72小时内。所以患高血压病的人应了解季节与卒中的关系,注意寒冷天气,及时防寒、服药,防止脑卒中发生。因为高血压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当遇到寒冷刺激时,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强,而肾上腺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明显上升。每当寒流过境、天气降温之时,便是卒中的多发之日。因此在冬春季节交替期间,高血压病患者要做好防寒保暖。

情绪紧张会使血压升高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无论轻重,都与人的心理因素相关,其病情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高血压病早期,血压波动较大,患者的情绪往往随着血压的波动而变化,容易激动,爱发脾气。随着高血压病的发展,不适的症状越来越多,如心悸、头痛加重等,这些都可能使患者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情绪更加不稳定,更易急躁、易怒、易冲动。高血压病晚期,患者的情绪往往变得低沉、忧郁,有时焦躁不安,甚至可能出现被害妄想、行为异常现象。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必须保持心境平和、情绪乐观。以下几种方法可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以利于高血压病的恢复。

人在紧张、忧愁、愤怒、悲伤、惊慌、恐惧、激动、痛苦、嫉妒的时候,可出现心慌、气急和血压升高现象,甚至导致脑血管痉挛或破裂、卒中致死。高血压病患者的情绪变化,常常会导致血压不同程度地波动。而做一些业余的手工操作,如缝纫、编织、木工、雕刻等,可以使脑力转移到较平稳的状态;练字、绘画,可使情绪稳定,精神进入一个会意的境界。当心情不佳、紧张焦虑时,改换一下环境,去郊外、公园、河边或山顶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可将注意力转移,达到精神松弛的目的。遇到不满意的人和事,要进行“冷处理”,避免正面冲突,遇事要想得开,切不宜生闷气或发脾气。还应培养多种兴趣,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及娱乐和运动,做到笑口常开,乐观轻松。

气急暴躁是高血压病的大敌

暴躁是由于某种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逐渐加深紧张状态,终于发怒,可表现为暴跳如雷,拍桌大骂,拳打脚踢,伤杀人畜,毁坏器物。轻者会肝气郁滞,食欲减退;重者便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抖,甚至昏厥死亡。当然,若是轻度的发怒,不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大的影响,而且有利于压抑情绪的抒发,有益于健康。但什么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高血压病患者由于病情关系,遇事首先要冷静,因为大怒常常是不能冷静思考的结果。只有冷静,才能积极思考,想出对策,圆满解决问题。大怒于事无益,只能招来灾祸尤其是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要知道气急暴怒往往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暴躁而突然死亡的高血压病患者不在少数。